论“大乘四方合斗壶”的艺术特征与文化智慧

2021-01-14 18:11徐朝君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1期
关键词:线面紫砂壶智慧

徐朝君

中国陶器看宜兴,宜兴紫砂最耀眼。有着悠久陶器制作历史的江苏宜兴对于中国陶器艺术发展的贡献不容小觑,在历朝历代手工艺人的热心培育下,宜兴不仅为中国为世界贡献了一批精美陶器,也创造了属于中国陶器的审美范式,在这其中,紫砂壶是不可忽视的,作为宜兴陶器和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代表作,紫砂壶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匠人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以及中国茶文化的丰富雅致。

一般认为,紫砂壶于明朝正德年间开始出现并流行,明清两代积累了相当多的经典款式,后来紫砂壶创作对前人成果多有继承,并持续创新。“大乘四方合斗壶”运用的就是紫砂壶中经典的“合斗”款式,“大乘”则来源于佛教文化,“四方”强调的是作品造型结构上的特点。合斗与四方是能够直接从壶的外表上看出来的,大乘所代表的是作品的文化内涵或称精神层面,是需要进一步分析才能得出的,这样作品无论是在工艺还是气质上均经得起推敲,体现出作品中的文化智慧。

“合斗”造型来源于中国古代装粮食的斗,“合”代表由两个部分组合而成。从此壶造型来看,壶有着非常明确的上下结构,上下各为一个梯形,一正一倒,恰好以宽大底面相互贴合,造型精巧,极富工艺几何美感。相传这一壶型由清代艺术家陈曼生所开创,包含了天圆地方的审美理念,有福星高照的美好寓意。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斗之充实是人民的愿望,是民族强盛的根基。

“四方”是对作品线面结构的强调。四方壶是紫砂方器中的经典造型,明快干练的线面结构象征为人处事的端正,是正直果敢的道德体现,有中华民族之风骨。壶身中四面清晰整洁,上下之间比例的配合要非常均衡,因为壶其实是中间宽大两头较窄的纺锤形,很容易失衡,在创作中线面的角度要灵活调整,才能保证壶的平稳性。

壶嘴与把手主要镶嵌在上半部分的梯形当中,对称分布,对于稳定壶身的左右平衡也有着重要作用。长直嘴利落畅快,颇有俊逸潇洒之风,把手围成精美圆环,上端有小小的凸出部分,称作“飞”,是紫砂壶把手设计中常见的小装饰。壶嘴与把手配合着壶身造型,也运用了四方设计,使壶的造型更加统一。壶盖为嵌入式,与壶身结合后形成平整的表面。壶盖中央的壶钮也是一个梯形,线面结构清晰,中间形成梯形的镂空部分,为人们使用提供便利。

壶的造型可用整洁、标致来概括,对于合斗与四方造型的特点有准确的把握,线面结构的清晰与棱角的锐利分明都强调了作品不拖泥带水,泾渭分明的美好道德品质。合斗造型与线面的配合又是文化智慧的体现,中国人讲究对称完美,紫砂壶更有道德品质的象征意义,对作品线面、造型的精准把控是中国人文化智慧的具体表现。

创作中在上部分的壶面上设计了陶刻装饰,内容是松树山石组成的图案,有中国古典水墨画的艺术美感,自然空灵,在壶中又增添了一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美感。在泥料上,作品运用了颜色棕红的一类,这是紫砂壶中非常经典的色彩,有着较强的古典色彩,浓郁内敛十分耐看。在与壶身陶刻结合的过程中,进一步衬托出泥料的细腻温厚,是作品质感水准的写照。尤其是在壶身结构的配合下,泥料色彩由上至下越发深厚,产生渐变美感,更显作品之丰富。

“大乘”是一种佛教派别,强调“自利、利他、利一切众生”,更有崇高无量之含义,这是佛教的智慧,也是生活的智慧。壶以“大乘”为主题,是作品文化智慧的主要来源。壶造型的标准,线条的正直象征做人应坚持原则,有坚定的内心。壶身造型上下之间的巧妙配合象征做人应智欲圆而行欲方,以广阔的胸襟平等地看待世间万物,正是“大乘”智慧的体现。

“大乘四方合斗壶”的造型既传统又新奇,创作中通过结合四方与合斗之形来反应大乘的含义。从造型上看,此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能够体现出紫砂壶的艺术活力;从文化意义上看,此壶可称为智慧之壶,如精巧的立体几何,有探索的乐趣。在这两方面的联动之中,“大乘四方合斗壶”实现了自身的艺术表达、文化表达与智慧表达。

结语:此件“大乘四方合斗壶”结构感强,造型经典又新奇个性,正体现出紫砂壶艺术在继承中发展创新的特点。本文对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作品造型来源与艺术特征,在分析过程中结合文化,阐释“大乘”意义,揭示作品文化智慧与非凡气质。

猜你喜欢
线面紫砂壶智慧
探求线面平行中平行关系的寻找方法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立体几何中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策略
巧用线面“大小”证明线面平行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