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高参小”快乐体操校本课程课堂组织探讨

2021-01-15 12:00卢英杰刘晓静谢宝建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9期
关键词:体操器材校本

卢英杰,刘晓静,谢宝建

(1.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00083;3.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肖家河分校,北京 100091)

1 北京体育大学“高参小”项目7 所小学体操校本课的开课现状

1.1 开课现状及组织形式

“高参小”指北京市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该项目2014 年9 月启动。北京体育大学参与的7 所“高参小”特色小学分别为北京农学院附属小学、东北旺中心小学、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中心第一小学本校、北京市昌平区霍营中心小学、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和清华附中上地小学本校。目前只有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中心第一小学本校及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自始至终从一年级一直滚动至六年级,其余学校均在三年级或四年级新开学时就不再开设校本课程,只保留部分低年级校本课的开设或已经不再开设,部分社团课坚持开设。7 所小学中,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和东北旺中心小学的北京体育大学授课教师大多数由本校教师协助(指至少协助组织1 个项目的练习),其他5 所小学的北京体育大学授课教师独立完成整堂体操校本课的教授。

通过对各校体操校本课程北京体育大学教师授课的观摩及课后访谈了解到,其课堂组织方式——项目之间的安排主要有以下特点。(1)搭配方式:可分为项目及项目、体测或辅助。(2)分组类型:蹦床与垫上项目分2 大组;跳跃与单杠项目与辅助练习或素质项目(可以是体测内容)搭配分组。(3)轮换控制依据:练习时间及练习次数。(4)轮换形式:逆时针或顺时针,项目和体测小组轮换,大组再轮换。其课堂组织方式——项目内的安排主要有以下特点。(1)内容搭配及分组数量:垫上项目,分2 组;跳跃项目与辅助练习或素质项目(可以是体测内容)搭配,分2 组;平衡木项目,分2 组。各组在路线上叠加辅助练习或素质项目(可以是体测内容)。(2)完成形式:小组间如垫上与辅助练习或素质项目(可以是体测内容)轮换完成;平衡木项目在路线上叠加辅助练习或素质项目(可以是体测内容)轮流依次完成;跳跃项目在路线上叠加辅助练习或素质项目(可以是体测内容)分组竞赛完成。(3)三类搭配方式各小组单次练习内容数量:1、1+N。(4)3 类搭配方式各小组每次练习后间歇时间:体操项目排队等待;体测项目集体完成;辅助依内容而定排队;集体及练习路线下间歇短或无间歇。(5)轮换依据:练习次数与时间。

通过对曾经参与及现在参与的共计52 人次的北京体育大学教师进行现场观摩及课后访谈、汇总录音及文字记录得知,组织效果较好、排序靠前的项目有以下原因:器材充足、便于组织、学生感兴趣、轮换时间短。

1.2 课程练习密度

北京体育大学编写的体操校本课程大纲中的垫上、跳跃、蹦床、平衡木、单杠、双杠6 个项目,练习密度满意度排序靠前的是垫上与跳跃,居中的是蹦床与平衡木,靠后的是单杠和双杠(表1)。通过对曾经参与及现在参与的共计52 人次的北京体育大学教师进行现场观摩及课后访谈、汇总录音及文字记录得知,排序靠后的项目其原因是:器材不充足(受损)、动作难度大、轮换时间长。通过汇总体操校本课程各项目练习密度满意度排序下的原因,补充了学生人数、上课时间及个人教育教学能力等影响因素,对影响练习密度(总体)原因的进行排序统计和分析可知(表1),目前在体操校本课程授课过程中最让北京体育大学教师感到困难与障碍的是场地器材数量不足及学生人数过多2个原因。

2 改善课堂组织方式与提升练习密度及效果的对策

通过对曾经参与及现在参与的共计52 人次的北京体育大学教师进行现场观摩及课后访谈、汇总录音及文字记录,按照关键词进行词云图制作,结合文中研究得出的关于目前“高参小”项目7 所小学体操校本课课堂组织存在的问题与任课教师提出的建议,分析得出以下对策。

表2 影响学生项目练习密度的原因统计表n=52

2.1 1 课1 个项目内容,降低教学内容难度

按照大纲要求,体操校本课程一次课要进行2 个项目的教学,虽然丰富了课程的内容,但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并不少。例如,五年级课程中出现2 个均需要保护帮助的内容——跳跃(跳箱前滚翻)与单杠蹬地翻身上,这2 个内容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在没有其他教师的协助下,必然需要生生互相保护帮助,但仍不能很好地降低安全风险。根据部分教师反馈,建议调整为1 次课1 个项目内容进行教学,集中地完成1 个内容的教学任务能更好地保证练习效果,同时降低安全风险。除此之外,虽然学生从一年级开始积累了一定的身体素质能力及动作技术能力,但由于大纲内容多、授课时间短、复习课次数少,项目再次练习间隔的时间过长,因此部分项目降低教学内容难度也成为部分教师的诉求。

2.2 控制班级授课人数,男、女学生分开教学

体操项目与其他项目教学特点中最不同的就是保护与帮助,体操课中一般通过教师依次保护帮助为主,但面对40 人的班级,2 个教学内容、4 个小组同时开始练习,1 人保护帮助显然并不现实。如果生生之间互相保护帮助,则对学生的责任心与保护帮助的知识技能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反馈项目练习效果不足的原因就有学生人数较多,无法兼顾保护帮助。因此,建议减少班级人数,控制在20 人左右1 个班,则器材、时间或保护帮助带来的不良影响将会大大降低,从而提高练习密度及效果;对男、女学生分开教学,其出发点是男、女学生学习内容应有所区别(同项不同内容),也考虑到生生之间的保护帮助应同性帮助更为恰当。

2.3 补充体操器材,完善器材保护维修机制

“高参小”体操校本课程器材购买标准为:各项目器材2 套,垫上器材数量最多,部分学校条件不足的只有1 张蹦床,这就决定了除垫上以外其他项目分组练习只能是2 组。如出现损坏,如单、双杠及蹦床无其他器材可替换,只能耐心等候维修,必然会给教学组织开展带来影响。建议尽快补充体操器材,增加套数,促使教师教学中多分组,从而降低间歇,提高练习密度及效果。另外要完善器材保护维修机制,器材的损坏往往是不可预测的,但建立完善的机制能够有效应对随机变化,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及缩短维修时间。学校首先应保证器材免受自然耗损(防雨、防潮及防火),将器材存在于器材室、室内馆或遮雨长廊,定期检查与保养器材;其次,应总结常见损坏情况,提前配备维修配件(如单、双杠的松紧螺帽),保证轻微损坏时能及时维修;最后,重大损坏的替代应急器材也应提前准备,尽可能保证不影响教学进度安排。

2.4 延长1 次课授课时间,增加复习课次数

“高参小”体操校本课程的授课时间为45 min,实际练习时间为25 ~35 min,按照目前大纲设定1 次课2 个项目2 个教学内容计算,40 人1 个班,分4 个小组(1 个项目2 套器材),每组10 人,1 个项目练习时间为13 ~17 min,10 人完成1 次练习需要10 ~30 s(垫上、跳跃及平衡木用时少,蹦床由于一次上2 ~4 人,用时较少,而单、双杠用时多),能完成3 ~9 次。以上计算均通过现场观察和访谈估算所得,可以看出,单、双杠的练习密度与效果不理想。因此,建议课程时间增加至60 ~90 min,则器材缺乏带来的影响将明显降低。另外,增加复习课程次数,多安排复习课,也能弥补器材或授课时间不足带来的影响。

2.5 创新课堂组织方式,延长项目内容练习路线

如最终未能完善上述建议,那么教师就必须在课堂组织方式上进行创新。目前部分学校教师已有所调整,如利用循环训练法,将多个内容(项目内容、辅助练习及体测内容)按照站点进行设置,组织学生有序、流畅地进行练习,从而提高练习密度及效果。但通过观察与访谈发现,其效果也不是完全理想,故需要我们进一步创新,那就是延长项目内容练习路线。

3 结 语

就目前而言,体操校本课程练习密度并不理想,体操校本课程练习效果比较理想。针对目前“高参小”项目7 所小学体操校本课课堂组织存在的问题与任课教师提出的建议,有以下对策:1 次课1 个项目内容,降低教学内容难度;控制班级授课人数,男女同学分开教学;补充体操器材,完善器材保护维修机制;延长以课授课时间,增加复习课次数;创新课堂组织方式,延长项目内容练习路线。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快乐体操校本课程会日趋完善。

猜你喜欢
体操器材校本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生灵月赛优秀作品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头脑体操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