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三创”教育提升路径与对策
——以闽江学院为例

2021-01-16 22:24林俊韬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三创赛事课程

林俊韬

(闽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福州 35010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对于“三创”理念的阐释,是对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创造发展,是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的重要判断,是解放思想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方针。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如何破除传统经济高速增长的僵硬模式,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系,成为“三创”理念的逻辑基点。教育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工程,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应当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将“三创”教育纳入新时代高校培养计划中,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从而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充足力量。“三创”教育是整合创新、创意、创业三大元素,以创新为核心,创意为灵魂,创业为目的,构建出一个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然而当前国内高校的“三创”教育仍处在初始阶段,创业计划、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等临时性、表面性项目过多,缺乏系统有效的创新性课程建设,同时创业实践与社会发展相脱节等适应性问题频出。因而“三创”教育工程中,高校的顶层设计尤为关键,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以及质量评价等机制建设,都成为实施“三创”教育工程的改革路径。

一、“三创”教育工程实施是新时代的教育新内涵

(一) 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近年来,高校招生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 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源源不断地涌入人才市场,如果只考虑高校毕业生这一庞大基数,社会就业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在面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其他单位的机构精简和优化重组下,更难以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可能存在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这会对社会的繁荣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开展“三创”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队伍中,是高校毕业生步入社会、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创新方式,同时也是减轻社会就业压力的有利举措。

(二) 践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念多年来,闽江学院始终秉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求”的办学理念,同时坚持“为‘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发展战略全局助力”的定位。而开展“三创”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人的全面素质中,不仅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要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 而这就必须将“三创”融入人才培养计划中。为此,学校创建了创新、创业、创造学院,打造“通识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创新、创业特色班课程系列”的分层递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的“三创”孵化链,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大力开展“三创”实践实训,形成师生共创、产创融合的生动画面。学校的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既体现了新时代高校的教育内涵,又突显了教育模式的创新以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 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来强调“三创教育”的重要性,“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具备经济发展巨大潜力的国家,肯定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和丰富的创新能力。因此,新时期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高科技技术和人才教育模式的竞争,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是建立高校新时期人才培养体系重要内容,对实施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起到积极作用。在日益激烈复杂的国际竞争新形势下,要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就必须掌握先进的创新能力。

二、“三创”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一) 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意识薄弱由于高校始终缺乏对学生的创业精神、意识和品质的培养,致使“三创”热情度较低、参与感不高、开展难度相对其他学科较大。一方面,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各项赛事的具体要求不够了解,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与各项赛事并没有直接联系,即使有一部分认为有联系,但也觉得联系不密切,因此对于参与三创竞赛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因为学生长期满足于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业任务,缺乏对创新创业的主动思考,也缺少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二) 教师指导实践能力有待提升“三创”赛事上的指导老师多偏于理论指导,实践上的指导较少。既有扎实稳固的三创教育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三创实战经验的校内师资人才也较少,指导老师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在应付各种教学任务,没有时间去开展三创教育实践。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在指导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对学生创业缺乏信心,课程指导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侧重于传授创业理论知识,对创业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多理论,少实践,这就无法真正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不利于“三创”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 三创教育认知度偏低大部分高校虽在“三创”教育中提出发展理念,但缺少系统性的创业课程,如仅有个别学院开设创业专业课,大部分学院仍将“三创”课程以选修的形式开设,覆盖面较低。同时对于三创各项赛事的通知主要通过团学平台推送,尚未建立专门的教学组织机构或专职负责人,只是简单地通过学生会有关部门对接班级通讯员(学习委员)进行通知文件的下发,没有举办相应的赛事宣讲会和说明会,学生与教师对于赛事的要求并不是特别了解。赛事要求不明确,不知从何着手准备项目参与比赛,导致师生参赛的积极性不高。

三、高校提升三创教育的路径与对策

(一) 转变“三创”教育思维与结构“三创”教育既有内在的一致性,又有逻辑的递进性。要转变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通过完成项目或产品为教学导向,让学生参与做真实的项目与产品,进而引起学生对知识、技能、路径、方法的渴望、探索和建构;积极调整“三创”教育的内在结构,落实“不求最大,但求最优”办学理念,不断促进“三创”教育与创优教育的有机融合。积极利用校内媒体营造良好氛围,结合制作和张贴海报,开主题班会、看相关视频、摆点宣传等线下宣传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党员在整个班级、学院更应该起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三创赛事,带动班级同学积极参与,营造良好氛围。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校内外导师交流平台,培养一支由专业教师、创业导师与创业者构成的结构合理、富有远见卓识的师资队伍。在加强双资型师资队伍的基础上,配齐学院三创教育与三创赛事指导专职教师队伍,聘请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及优秀校友承担三创课程的授课任务。成立教师赛事指导小组,为学生提供各类比赛的指导。完善三创教育的评学、评教体制,加大三创教育科研的奖惩力度,激励和促进教师进行三创教育的科学研究。

(三) 完善制度建设完善组织协调机构。由教学队伍与思政队伍同心协力,整合各方资源,推动三创教育从“课外”进入“课内”。引入师生激励措施。加强实践平台建设,推进三创教育。构建校企合作、师生协同、校地合作、学生自主等四种三创项目实践模式,构筑学生三创团队、三创导师、三创中心“三级联动”三创孵化体系,逐步建立“训练—选育—孵化—初创”的三创培育孵化模式。实行三融举措:即三创教育融入教学改革、三创教育融入学生素质教育、三创教育融入实训工作。

猜你喜欢
三创赛事课程
本月赛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网站建设》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于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三创”中的重要性研究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