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林下套种模式对油茶幼林根区土壤化学特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2021-01-16 02:47赖哲颖赵希键王波丁智红
种子科技 2021年23期

赖哲颖 赵希键 王波 丁智红

摘    要:土壤种植成分研究已成为各类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参考指标。不同林下套种模式,对油茶幼林根区土壤化学特性和微生物含量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套种其他经济作物的手段已是油茶林增质增效的有效途径。文章就试验、讨论、对比的形式对不同林下套种模式对油茶幼林根区土壤化学特性及微生物的影响展开探析。

关键词:林下套种模式;油茶幼林根区;土壤特性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3-003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794.4       文献标志码:B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本概况

选取一块样地作为研究对象,将样地中的油茶林分别做6种处理。其中一种处理在油茶林内不套种任何作物,将其作为试验中的空白对照;其余5种处理都在相同的抚育模式下种植不同的5种经济作物,分别为花生、大豆、红薯、西瓜、草珊瑚。套种草本类的经济作物占地面积小且生长周期比油茶短,因此,可以作为测定套种植物对油茶幼林根区土壤环境影响的套种作物[1]。

试验样地的日照、温度、降水都要符合油茶和套种作物的生长环境,在进行套种作物种植前要对土壤进行适当施肥,使土壤适合套种作物的生长。对所有套种模式施等量的复合肥,使土壤在初始阶段保持同样的营养水准。对于油茶种植来说,要选取通过国家审定的无性系良种(例如赣州油1号),使用两年生以上芽苗砧嫁接的良种苗木,栽种时可将根部埋至土壤深度为20~30 cm。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套种模式的准确性,减小试验误差[2]。

1.2   土壤采样及测定

土壤采样是试验结果分析的重要方法和基础。技术人员应在油茶开花初期对套种植物土壤进行采样。一般采用“S取样法”,其主要是指通过对指定区域内不同划块区域进行取样,这种取样方式可以避免因集中采样而导致出现较大误差。技术人员通过“S取样法”对6种处理进行取样后,将取样土壤过筛,除去杂物,平均分成两份。一份采用冷冻技术进行低温保存,用于后期磷脂脂肪酸含量测试。一份采用自然风干法,通过平铺放置的方法使土壤在自然环境下风干,然后对其进行土壤基本物质含量分析。

土壤测定主要是为了分析土壤化学性质和磷脂脂肪酸含量。技术人员通过特定技术手段在不同温度下对土壤样本进行磷脂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将仪器分析过的数据进行整合,便于工作人员处理。对于土壤化学性质成分分析,相关技术人员可通过不同类别的化验进行成分分析。

1.3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分析土壤成分的关键步骤。通常情况下,相关技术人员采用spss 2.0对数据的单个因素进行方差分析。通过对表格中项目的各种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数据处理需要在精密的仪器辅助下进行数据细化分析,相关技术人员也可采用不同软件进行数据深度分析。通过各种图表对各项数据进行明确化展示。表1为微生物种类在6份不同土壤环境中的含量。

2   结果及分析

2.1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土壤中氮、磷等化学元素及其他成分的含量。经过大量的数据试验证明,套种模式下油茶幼林根区土壤化学元素较为丰富。这是由于套种植物对土壤的化学元素和生物结构产生影响所导致的。目前,土壤的微生物含量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其土壤所含的化学种类,微生物含量越复杂,土壤化学性质程度越高。通过大量数据显示,不同套种作物的生长对于油茶幼林根区土壤环境的影响十分显著。比如,花生套种作物的油茶幼林根区土壤中含有较高的钾,这是由于花生作物自身生长环境所决定的。花生在生长过程中会吸附较多的钾元素,通过集聚大量的钾元素为自身生长发育提供条件。而且在花生成熟后,花生的根部可以分解化合物中的钾元素,为土壤降解一定程度的化合物。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通过分析大量油茶幼林所需化学物质,将不同林下套种作物进行合理分配,可提升土壤环境中相应的化学元素含量。

2.2   磷脂脂肪酸

磷脂脂肪酸主要指的是在土壤化学环境中所含标记土壤微生物种类的个数和含量。通过试验结果显示,对于生长环境较为复杂的植物,其土壤中的磷脂脂肪酸的标记物多。比如,豆类植株的磷脂脂肪酸含量多于花生植株,说明豆类植株对微生物的培养能力更强。丰富的微生物频繁活动可以保证油茶幼林根区土壤环境具有更为丰富的化学环境。磷脂脂肪酸是微生物标记的主要反映指标之一,通过对磷脂脂肪酸含量的分析可以观测出微生物活动的种类和数量。由于油茶幼林根区套种的作物种类大都是生长周期较短的矮种植物,因此磷脂脂肪酸的含量在短期测定是比较标准的,其可以反映土壤微生物种类的多少。

磷脂脂肪酸作为土壤微生物活动和种类的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套种植株的土壤微生物检测。目前,磷脂脂肪酸测定方法是采用精密仪器为支撑,通过生成的大量数据对微生物种类进行测定[3-6]。

3   讨论

3.1   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角度进行分析

油茶幼林根区土壤环境中含有较多的细菌种群,磷脂脂肪酸标记的种群多达40多种。如土壤环境中的细菌种群多于土壤环境中的真菌种群,说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大量豆种植株的种植可以增加土壤环境中的氮元素吸收和利用率,为油茶幼林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直接反映土壤化学性质和环境,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加大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分析。首先,通过豆种植株对环境的化学性质调节,针对性地对豆种植株进行种植分布和数量控制。其次,通过试验测定和数据分析结果检查豆种植株的种植是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影响程度如何。最后,通过所得的试验数据对油茶幼林根区土壤环境进行微生物种类调节,培育出符合油茶幼林生长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环境。

3.2   从土壤微生物种类角度进行分析

通过磷脂脂肪酸数据测定,发现套种植物的土壤微生物种类和土壤微生物活动都较为复杂和频繁。豆类套种植株的土壤含有较复杂的土壤微生物种类,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通过豆类种植种类和种植数量对土壤微生物种类进行合理控制。目前,豆类植株的磷脂脂肪酸含量明显较多,因此大豆是林下套种植物的首选。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种类进行活跃程度分析,可以有效帮助林下套种植物进行土壤活跃度分析。对于土壤微生物种类进行分析时,要对微生物的活跃程度和积累化学元素能力进行数据量化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分析出土壤微生物种类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种类越多说明土壤生活环境越复杂,复杂的土壤生活环境可以为油茶幼林植物提供更为丰富的养料。因此,豆类植株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种类的增加,同时也能促进油茶植株的快速生长,为油茶植株快速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

3.3   从土壤微生物与相关养分角度进行分析

由于土壤微生物种类与土壤环境中所含养分有直接关系,因此在种植林下套种植物时,要充分考虑土壤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土壤中不同微生物会对土壤中的化合物进行不同程度的分解,比如,将土壤中的磷化物和氮化物进行有效分解,会产生有利于油茶幼林吸收的微量元素。微生物可以对化合物进行不同程度的降解,为土壤分解更多的养分,进而为油茶的生长提供天然养料。通过试验发现土壤微生物会对土壤养分进行降解,产生利于植物吸收的化学物质。油茶的生长离不开土壤中磷、氮等元素的供给,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直接影响到土壤中相关养分的含量,因此利用不同林下套種植株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含量,再通过微生物种类含量提升土壤中相关养分。土壤中的养分对油茶的生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微生物种类含量是土壤养分的分解者,大自然中分解者可有效提供土壤养分。相关技术人员应通过套种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种类进行提升,达到提升土壤养分的目的。

4   结束语

不同林下套种植物对油茶幼林根区土壤化学性质及特性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合理的套种作物会对油茶幼林根区土壤的微生物种类和含量造成影响,进而提升土壤中各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促进油茶幼林对微生物分解物质和化学元素的吸收,进而提高自身生长速度。

参考文献:

[1]胡冬南,刘亮英,张文元,等.江西油茶林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分析[J].经济林研究,2013,31(1):1-6.

[2]王金路,陈永忠,张党权,等.不同磷源对油茶幼苗生长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34(5):47-50.

[3]俞小鹏,白玉杰,俞元春,等.施肥对油茶生长与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3,40(5):73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