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技术优化与病虫害防治策略

2021-01-16 02:47张畅嘉
种子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玉米

张畅嘉

摘    要:玉米对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农村经济水平有重要作用,玉米种植能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玉米种植技术不断优化,在玉米种植中利用机械设备,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玉米种植技术不断优化,保证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在玉米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很关键,通过优化玉米种植技术可以减少病虫害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种植户的增产增收。提出了玉米种植技术的优化以及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以期为玉米的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优化;病虫害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3-006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3;S513       文献标志码:B

1   玉米种植技术优化措施

1.1   选地整地技术

在玉米播种前,科学整地能够为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要严格控制翻耕深度,在玉米种植地区采取深翻的土地整理原则,将深度控制在20 cm左右。要考察当地的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调整翻耕的深度,翻耕太浅会造成病虫害的残留,影响玉米的生长;翻耕太深会造成玉米在干旱地区的水分不足,导致玉米的产量受到影响。第二,掌握好翻耕时间,在部分较干旱地区,收获后可以加入底肥。如果在秋季不能翻耕,可在第2年春天土壤解冻后整地。第三,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要做好土壤的保墒工作,保证土地平整,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1]。

1.2   种子的选择和处理

选种前要考察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同时还要了解当地的市场需求,确保种植户的经济收入。我国的玉米栽培历史悠久,玉米的品种多样,在选种之前应做好种子的筛选工作,选择适合的种子栽培并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在选种和处理种植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几方面。第一,选择籽粒均匀饱满的种子,剔除杂质。第二,保证玉米种子外形完整,使纯度和净度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观察种子是否有乳线。第三,通过触摸或仪器检测的方法判断种子的湿度,选择干燥和质地坚硬的种子。第四,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影响,确保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在播种前要了解当地的天气条件,坚持晒种48 h能实现杀菌消毒的目的,促进种子发芽,提高发芽率。

1.3   适时播种

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关注天气变化和土壤的墒情,及时播种。夏季玉米选择早播种,有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能错过病虫害的高发期,有利于下茬农作物的生长,实现全年的增产。春季玉米可以选择在清明之后播种。随着种植技术的优化,选择精量播种机械设备,做好设备的调整工作,控制好播种的深度,防止出现漏播和重播的现象。还要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通过药剂拌种能减少病虫害的出现,应选择甲基异硫磷乳油兑水后拌种。

1.4   苗期管理

1.4.1   定苗和间苗技术

玉米出苗后,种植户要观察出苗情况,如果缺苗比较严重,可选择移栽补种的方式。如果断垄很严重,要將选择好的玉米品种催芽后及时播种,保证苗全和苗齐。玉米生长2~3片叶片后,要做好间苗工作,长到4~5片叶片后及时定苗。保留健壮的玉米植株,去除病株和弱株。

1.4.2   中耕除草

在整个玉米苗期,要做好中耕除草工作,通常为2~3次,深度控制在5~10 cm。结合中耕及时去除田间的杂草,并结合杂草的生长情况选择人工除草或药剂除草。

1.4.3   科学追肥灌溉

春季玉米在苗期不需要追肥和灌溉,夏季玉米在苗期要做好追肥和灌溉工作。使用尿素、钾肥,控制好使用量,在距离玉米植株10~15 cm处开沟,将化肥和有机肥料混合,一次性施入后覆盖,提高肥料利用率。

1.5   玉米中后期管理

1.5.1   玉米穗期的管理

观察玉米植株的生长情况,发现病弱植株后及时拔出,做好中耕除草工作,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做好该时期的追肥管理工作,可以使用速效氮肥,在大喇叭口期追肥,为了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害,应在距离植株10~15 cm处开沟,结合土壤的墒情施用氮肥,适当灌溉。

1.5.2   花粒期的管理

该时期应施入攻粒肥,尤其在玉米进入花粒期之后,要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发现缺肥要适当补肥,在雌穗开花前后可以使用尿素做好试施肥工作。

1.5.3   水分的管理

玉米进入灌浆期之后一旦遇到连续阴雨天气会导致田间积水,应及时排出玉米田内的积水,防止根部腐烂,同时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一般情况下,在玉米小喇叭口前期不需要灌溉,如果遇到连续干旱天气,要适当灌溉。玉米在进入大喇叭口期要做好水肥的管理工作,控制好土壤的湿润度,避免土壤干旱影响玉米生长。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的养分和水分存在差异性,应结合玉米的生长需求科学追肥和灌溉,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尤其在高温和高湿的季节很容易出现病虫害。玉米的病害和虫害种类有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玉米纹枯病

纹枯病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发病概率较高的病害,是一种真菌性的病害。纹枯病会影响玉米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导致植株生长发育不良,使玉米的产量降低。如果纹枯病较严重,会造成玉米倒伏,甚至大规模死亡。要做好纹枯病的防治工作,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第一,预防纹枯病,采取科学的水肥管理措施,在满足基肥的基础之上适当增加氮肥和磷肥的使用量,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此外,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要减少氮肥的使用量,确保玉米平稳生长。第二,通过药物喷洒防治纹枯病,在玉米种植的地区,在连续晴好的天气喷洒井冈霉素水剂可提高纹枯病的防控效果。

2.2   玉米黑粉病

黑粉病主要为害玉米的根部和茎叶,其主要症状为患病部位有菌瘿,并呈现黑色粉末状分布,没有明显的发病规律,任何地区的玉米种植地区都可能发病。玉米黑粉病发病原因较复杂,尤其在环境潮湿和水肥管理不当的情况下会增加发病的概率,种子土壤受到病菌的感染也会发病。针对黑粉病,应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措施。第一,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玉米品种,考察当地的种植环境,做好拌种处理工作,减少病虫害的概率。第二,在播种之前使用粉锈宁拌种。第三,采取精细化耕作方式,做好集中的预防工作,发现患病植株后要立即销毁,避免病害的扩散和蔓延。

2.3   玉米大斑病

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受到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的影响,温度长期处于22~25 ℃,湿度在90%左右,很容易出现大斑病。该病主要为害植株的下部叶片,之后逐渐扩散蔓延到上部叶片,患病症状十分明显,会出现水渍状的斑点。要做好玉米大斑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尤其在玉米大斑病高峰期,发现患病植株之后应立即拔除。

2.4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会使玉米的雄性花变成黑粉状,导致玉米无法正常生长。通过以下几方面来预防黑穗病。第一,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从根源上预防疾病的发生。第二,对土壤进行消毒,有效预防土壤传播黑穗病。第三,做好玉米抽穗期的管理工作,发现病害后要及时拔除,避免传染。

2.5   玉米青枯病

青枯病主要发生在潮湿季节,直接导致叶片发黄和腐烂,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做好消毒处理工作;做好玉米田的管理,控制好植株的间距,提高田间的通风性,避免湿度过大而增加病害的发生概率。在玉米生长的前期阶段,要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增施磷肥和钾肥,除了能满足玉米的营养需求之外,还能提高玉米抗病能力,减少该病造成的不利影響。

2.6   玉米黏虫

玉米黏虫是玉米生长中常见的虫害,繁殖速度较快,在虫害的高发期,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然暴发,直接啃食玉米的叶片,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应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措施。第一,选择物理防治方法,在玉米田地中放置糖醋盆或黑光灯诱杀黏虫。第二,选择化学药剂防治黏虫,在成虫期间使用敌百虫粉剂或杀虫畏粉,如果是在大规模的玉米种植地区,可以选择机械设备喷洒防治。第三,利用生物手段防治,生物手段是当前防治黏虫的主要方法,在成虫产卵交配之际,可以在食物中添加化学药剂诱杀成虫。

2.7   玉米螟虫

玉米螟虫是常见的虫害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的玉米种植地区都有发现,主要为害玉米茎部,造成玉米出现空心,影响玉米吸收养分和水分。要做好玉米螟虫的防治,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第一,采取化学防治方法,在玉米心叶阶段投放化学药剂,能取得很好的防控效果。第二,选择生物防治措施,玉米螟的天敌比较多,可以投放赤眼蜂来抑制玉米螟虫的产卵,也可利用白僵菌来防控,将其和炉灰渣混合之后均匀地撒在心叶中,能有效预防玉米螟虫,保证玉米产量。

3   结束语

玉米在我国种植广泛,是许多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能够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为了确保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应不断创新玉米种植技术,提高病虫害的防控能力,减少病虫害造成的不利影响,为推动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永鑫.浅析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种子科技,2020,38(21):39-40.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