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林业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技术

2021-01-16 02:47陈丽丽
种子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移植造林苗木

陈丽丽

摘    要:近几年林业发展备受中央政府关注,林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推动林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则尤为关键。为了改善甘肃地区的林业工程建设成效,文章针对林业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技术在甘肃省泾川县的使用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苗木;培育;移植;造林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3-012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07.2       文献标志码:A

林业建设工作一直是国内重点关注的项目之一,其涉及苗木培育、造林、森林管理等诸多内容。不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林业建设整体质量造成影响。所以,为了提高林业建设效果,做好林业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的运用研究至关重要。

1   泾川县造林基本状况

泾川县受甘肃省平凉市管辖,地处甘肃省黄土高原中部的秦陇交界地区,位于东经107°15′~107°45′、北纬35°11′~35°31′。其东部和宁县、长武县接壤,西部与崇信县、崆峒区接壤,南部与灵台县相邻,北部与镇原县接壤,其全县面积约为1 409.3 km2。

在地形地貌方面,泾川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由西北朝东南倾斜,辖区内的丘陵沟壑区占据了全县6成左右的土地,其沟壑纵横,跌宕起伏。在气候方面,甘肃省泾川县以大陆性气候为主,四季交替明显,没有过大的冷暖起伏,每年夏季是集中降水期,年平均温度为11.4 ℃,年平均降水量为555 mm,年蒸发量约1 339.6 mm,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干旱、洪涝、病虫害等为主。所以在泾川县造林时,要做好林业苗木培育及移栽工作,才能提高营造林效果[1]。

2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要点分析

2.1   合理挑选育苗地

做好育苗地的选择,才能培育出优质树苗,提高育苗及移植造林效果。首先,要选择地下水充足、排水条件好、土壤肥沃且疏松的地块;其次,要结合当地水分、温湿度、土壤等实际自然环境,优选育苗地;最后,在完成育苗地选择后要开展整地、中耕松土、除草、清理石块杂物等工作,在准备播种前30 d,应再次翻整土地,翻整深度以25 cm最佳。

2.2   苗木种植技术要点

为了提高林业工程开展效果,在育苗前夕,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及自然状况,优选抗性好、生存力顽强的刺槐、侧柏等树种为主要育苗、栽培对象。然后应选择优良种子,合理栽植。在实践中,应选择本地优良母树充当树种,树种应颗粒饱满、未感染病虫害。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催芽时需为种子清洗、消毒等,并创造舒适的温湿度及养分环境,供其发芽,同时,要合理选择催芽时间,控制好种子发芽率。

2.3   播种技术方法分析

播种技术方法常见的有3种,具体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其简介如下。

一是播种法。其具有操作简单、容易上手等优点,但也存在后续工作处理繁琐等缺点。所以,运用该法种植期间要充分考虑幼苗过于脆弱、成活率不高等因素,合理控制幼苗生长环境。

二是植苗法。该法对土壤有较高要求,土坑深度要合理控制,如太深会把树苗枝干淹没,影响呼吸作用;太浅将会裸露出树苗根部,影响树苗吸收养分。

三是分殖法。该方法即科学培育携带根部的树苗,其具有成本少、苗木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但由于树苗中存在可以确保树苗存活的营养器官数量较少,该缺点限制了该方法的推广、运用。

2.4   处理苗木种子

科学处理苗木种子,有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还能避免因种子质量不好引发的苗木生长不良现象的发生。选种时,应挑选外观完整,且耐寒、抗旱能力好的品种,同时要淘汰性状较差的品种。完成种子筛选后,应对种子实施消毒处理,在实践中可通过化学药剂拌种或浸泡等形式,将种子携带的病菌灭杀,降低病虫害暴发概率。另外,要结合苗木生长条件、特点等,营造符合种子发芽的适宜环境,采取人为干预方法将种子从休眠状态唤醒,减少种子胚根生长时间。

2.5   苗木施肥要点

各生长阶段的苗木在生长时需要的肥料不同,要根据苗木现实生长情况,明确肥料用量、施肥次数。苗木施肥工作由底肥、追肥施撒两部分组成。首先是底肥,应选择发酵处理的圈肥,施撒时保持均匀,一般150 g/m2;其次是追肥,第一次追肥时间是出苗30 d后,肥料以氮磷钾混合肥为主,施肥量(11±1) kg/667 m2最佳,首次追肥15 d后追第二次肥。另外,苗木步入生长旺盛期后需增加钾肥用量。同时,施肥时要及时浇水,才能保证肥料作用有效发挥[2]。

2.6   苗木技术管理要点

苗木技术管理期间,要根据苗木真实生长状况及特点合理开展。首先,要将遮蔽物、障碍物安置在育苗地周围,实现防风、防沙、防虫、防害目标。其次,要结合苗木生长需求,施撒足量的水分、肥料。

3   林业苗木移植造林技术要点分析

3.1   正确把握苗木移植造林时间

移植造林期间要挑选合适的季节实施移栽,才能提高苗木成活率。若为春季造林,可选择3—4月;若为秋季造林,可选择在10—11月,因为这两个时间段气候温和。开展移植造林工作期间,若未能在最佳时间完成移栽,应选择容器辅助法移植树苗,为移植造林效果提供保障。苗木移植最佳时间为早上或晚上,因为早晚温度低、空气湿度大,有助于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量。

3.2   移植造林技术要点分析

首先,移植造林期間要避免苗木受到损伤,提高苗木移植后成活率。其次,要保证苗木种植规范性,如移栽时要保护好苗木根系完整性。再次,移植苗木期间要适度浇水,满足苗木移植后对水分的需求。

3.3   选择造林范围的技术要点

开展林业移植造林活动时,要防止在造林区内逾越绿地规划边界,还要在保证苗木存活率、生长速度的基础上,结合造林整体规模与要求明确造林范围。同时,要保证森林绿地和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协调,有效发挥森林的荒山绿化及环境保护价值。受苗木品种差异性影响,不同种类树苗栽植的存活率也有明显差异。所以明确造林范围后,要收集、整理有关信息,科学规划树木移植地点,改善各类苗木在选定范围里的分布趋势及规划效果。

3.4   管控苗木移植密度的技术要点

为了改善造林效果,有必要合理管控苗木移植密度。所以移植苗木期间,应掌握造林范围,结合苗木生长特性,合理控制苗木移植密度,才能避免苗木移植密度太小浪费资源及苗木移植密度太大影响苗木健康生长等现象的发生。同时,尽量保证苗木完好性,提高其移栽存活率及造林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苗木移植密度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控制难度相对较大。

3.5   监测森林质量

林业苗木移植造林结束后,应引入现代化技术手段监测森林整体质量,第一时间掌握林业规划及苗木移植造林存在的潜在风险,有针对性地对林业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工作开展期间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处理。另外,要合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严密控制森林整体质量,提高森林火灾事故监管、处置能力。在落实林业工程移植造林工作条件下,维护整个森林的质量安全和稳定性,避免林业工程各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受到各类风险问题的干扰。逐步提升森林质量监测力度,从本源上消除林业工程移植造林以及各项工作综合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3]。

4   防治森林病虫害的要点

苗木生长阶段易受病虫害为害,所以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由于树苗种植期的气候温和,符合病虫害繁衍条件,在树苗种植期间,要严格防治病虫害,比如要定期巡检树苗,提前使用或及时预防病虫害。

4.1   差异性防治

森林病虫害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等特点,所以应采用差异性方法防治病虫害。例如,在防治白粉病时,应选择50%胶体硫50~100倍液,每隔7 d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在介殼虫防治中,可选择25%亚胺硫磷1 000~2 000倍液进行施撒。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防治中应结合具体病虫害种类,进行针对性防治,才能提高防治效果[4]。

4.2   季节性防治要点

林业病虫害预防的关键时段是春季与冬季,因为春季属于虫害萌发期,应通过调整幼虫外部生长环境,便可以实现防治病虫害的目标,同时春季属于害虫大量繁殖的主要季节,所以提前在冬季开展预防病虫害的工作,有助于减少春季害虫数量。因此,冬季应及时清理染病苗木枝条,如采取剪枝—焚烧—深埋灰烬的方法将染病、患虫害枝条销毁,便可达到预防目的。

5   结束语

以泾川县为代表的甘肃地区在林业工程开展过程中依旧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所以,合理地运用林业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有助于提高育苗和苗木移栽成活率,这对实现荒山绿化、保持水土目标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小龙.基于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分析[J].花卉,2019(6):189-190.

[2]冯敬忠.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花卉,2019(18):162-163.

[3]赵会梅.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黑龙江科学,2020(2):124-125.

[4]吕文郑.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农家参谋,2018(9):120.

猜你喜欢
移植造林苗木
数字
苗木供求信息
湖南省今冬明春计划人工造林150万亩
浅析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
基于FreeRTOS系统和LwIP协议栈的网络通讯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移植”瘦人粪便能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