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21-01-17 07:48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大学传统

楼 青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最为重要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精神。”教育部呼吁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来抓[1]。各大高职院校积极响应,摸索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各门学科中的新模式,研究新方法,探索新路径。大学英语课程往往着重介绍西方文化,教材内容大部分涉及西方礼仪、节日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较少。大学英语教师具有比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却缺乏一定的传统文化内涵,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知半解,理解不透。目前,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不够,不能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在现行英语教学课程体系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使学生既能达到现行大纲规定的能力要求,还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以及较强的用英语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大多数高职学生没有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学生崇洋媚外,对西方文化盲目认同,甚至会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一些错误看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降低。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学生会对西方文化进行分析,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避免盲目地崇拜和接受西方文化,提高其文化鉴别力,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会有更精准、清晰和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树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同时用英语向世界介绍中国,传播中华文化,将中华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现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着重于西方文化的学习,强调对外国文化的吸收,却忽视输出本国优秀的特色文化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是双方的交流,而不是单方面向一方面学习。只强调国外文化的学习,忽视本国文化的学习,往往会造成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失。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中华文化素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双向交流能力。通过比较与借鉴,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以更包容、更开阔的视野看世界、读世界。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还能骄傲地介绍本国的、本地的文化,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对外传播过程中要用英语准确地进行表述难度较大。很多高职院校近年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与尝试,但还是存在一些困难。

(一)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缺失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在当前的教学大纲中,没有明确地标明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教学大纲的教学评价体系和考核指标也没有规定传统文化的比例。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中国文化缺失的问题,重视英语词汇的掌握与英美文化习俗的学习,强调西方文化的导入,缺乏母语文化即中国文化的导入和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很难进行融合。

(二)大学英语教材中缺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现行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大多以英语国家文化为背景,以介绍西方文化为主,内容涉及西方人日常交际、生活习俗等,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联系较少。如许多高职院校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新世纪大学英语》等教材主要以西方文化为导向,强调文字的原汁原味,少了本土特色、地方特色。中西方文化在教材中所占比例严重失衡,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知识的比重很少,从而导致学生在对外交流中出现母语文化失语症,无法讲述中国故事,无法真正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三)大学英语教师欠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储备

当前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没有建立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2—3]。大多数英语教师具备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具有很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不够,对一些知识一知半解,无法准确地用英语翻译或讲解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引领者,他们的这种知识结构的局限性限制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还需要教师掌握丰富扎实的传统文化知识,具备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能力。

(四)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缺少正确的认识

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应该在语文课堂、思政课堂中完成。他们没有认识到英语学习不仅是学习外国文化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并向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有一些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将英语考证与考级作为学习的最终目标。这些都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导入。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的对策

把中国传统文化渗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就应该完善教学大纲,增加传统文化的比重;改进教材内容,加入中国文化元素;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为学生开设丰富的第二课堂,自上而下、循序渐进地实现用英语学习传统文化。

(一)完善教学大纲,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

首先修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比重、内容、实施方案,加紧教材和课程建设,同时完善考核与评估体系[4—5]。现行教学大纲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没有具体的规定与体现,教材也主要以介绍西方文化为主,中国传统文化的比例较少。现在大学英语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极少考查学生用英语表达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情况。因此,可以在期中、期末考试,或竞赛中适当增加考查用英文来表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比例。我们可以借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题型,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包括中国传统的节日、六艺、地域特征等等。

(二)改进教材内容,加入中国文化因素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因此编写一套符合高职学生的中国文化教学教材显得极其重要。可以让一线教师有纲可循,可以规范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在编写教材的时候,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篇幅又不能占太多比重,不能喧宾夺主。我们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戏剧、建筑、中医、气功、武术、民俗、饮食、音乐、茶艺、针灸等,让学生在中西文化对比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新生代英语》第一单元学数字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中西文化对比的内容。让学生探讨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喜欢哪些数字,不喜欢哪些数字;西方人喜欢哪些数字,不喜欢哪些数字;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区别。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再是枯燥地学习英语的数字怎么读、怎么写,反而能感受到数字的魅力,发现藏在数字背后的故事,还能直观地领悟到中西文化的差异。

教材中还可以选取一些外国作家作品中对中国文化进行介绍的文字。同时,还可以设置专门的中国文化单元,比如中国元素在国际上的表达,如何得体地用英语翻译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材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系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在中西文化撞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

大学英语教师应当认清当今国际形势,紧跟时代步伐,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可以参加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讲座和培训,观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利用多种网络资源,钻研各种教学资料,扩大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面,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同时,深入研究英语专业知识和英美文化知识,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英美文化知识完美结合,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能力[6]。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内涵提高了,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得心应手,才能进行中西文化对比,使学生信服。教师的传统文化内涵的提高,是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必要条件,是英语教学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四)开设丰富的第二课堂,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慕课、微信等网络资源,采取课堂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荐学生一些用英文来介绍中国的媒体资源,如China Daily, 21st century 等,或推荐学生观看从国外主流媒体的视角看中国的纪录片,如美国探索频道播出的《习近平的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China: Time of Xi),BBC录制的“Exploring China”(发现中国美食)等等。既能保证语言知识的教学,又能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做关于中西方文化的讲座、报告,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可以联合校内的留学生举办讨论沙龙,在交流中促进文化的融合与共同进步;可以开展英语节活动,达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比如可以采用西方经典戏剧的方式,将中国历史上的事件以戏剧的方式演绎出来;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各种文化活动等努力实践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7—8]。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在传统文化的不断熏陶下,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对传统文化产生敬仰之情。

大学英语教学虽然是英语语言的教学,但仍应以英语作为载体,输入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学生既能掌握好英语的语言知识,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又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发扬光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与配合,学校从制度层面规定传统文化元素的比例、开展形式,教师从授课内容和方式上做出改革与创新,学生从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堂与课外学习相关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大家不断地探索与研究。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大学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