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课程线上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2021-01-17 07:48黄春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评价教育

黄 平,黄春艳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925)

引言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其与教育领域展开了充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教育技术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制胜法宝,需要将高等教育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入融合,从而对高等教育过程进行颠覆性改革,推动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传统线下教育模式的固有弊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得以缓解,虽然线上教育模式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先天缺陷,但由于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有丰富的挖掘空间,因此对于线上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或可为推动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重要辅助作用。

一、理论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拥有多元智能,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一是人际智能。是指理解关心他人的能力,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阅读他人表情、肢体动作、手势和语言的能力,察觉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二是语言智能。是指运用语言进行倾听、阅读、书写、演说的能力,能够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来表示复杂内涵。三是音乐智能。是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具体表现为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歌唱能力、节奏韵律感和对音调的辨别能力。四是空间智能。是指对色彩、形状、空间等进行感知,从而感悟视觉世界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辨别方向、产生思维图像、分辨物体间关系等。五是逻辑智能。是指对逻辑关系的推理、思考和表达能力,具体表现为对因果关系的推导、利用逻辑解决实际问题、数理逻辑能力等。六是运动智能。是指对身体的速度、力量和灵活性的控制,主要表现为运动技能、物体操作、肢体协调等。七是自然智能。是指对自然存在的事物进行辨别和分类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对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进行分辨。八是内省智能。是指对自身有客观认知并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反省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掌握自身优越点,并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多元智能理论所表现的内容,是学生智能发展规律且因人而异,单纯从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能力评价学生的智能高低,无法真实地反馈出学生的智能水平,因此在教学评价上应丰富评价维度,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评价方式与评价内容[1]。

(二)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由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其理论内容主要包含三点:其一是三元交互决定论,是指环境、行为和人这三个主体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人的具体行为;其二是观察学习理论,是指人会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观察得到新的反应,这一反应的实现需要经历注意、保持、产出和动机四个过程;其三是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应对或处理内外环境事件的效应或有效性,其主要受到亲历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税负和情绪与生理影响等四个要素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本质上属于心理活动过程,同时归属于社会现象这一范畴之内。过去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往往脱离于环境,孤立地探讨教育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影响。但社会认知理论揭示了这种研究思路的误区,在线上英语教学中融入环境因素,是契合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必然趋势。

(三)形成性评价理论

形成性评价是结合教学过程客观掌握教学情况,并对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与解答的教学评价理论。这种评价方法更倾向于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和反思,掌握学生在学习行为中所暴露出的情感、态度与策略,其本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优化学习过程,使学生从终结性评价的被评价者转变为形成性评价的参与评价者。

二、高校英语线上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可知,第二语言习得并非要使知识点变得抽象、晦涩,其本质上就是借助语言这个工具来调整自身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注重教学环境的设计。由此可知,高校英语线上教学模式的设计,应将线上教育与英语学习的全过程紧密结合,从而提升线上授课平台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成果。

(一)基于线上授课平台的教学模式设计

线上英语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选定上要注重契合实际生活,为学生提供具有拓展性的研究题目,并围绕着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一般而言,大学英语教材拥有8个教学单元,但受课时所限,8个教学单元通常无法全部完成,因此可以选择5个最具教育价值的单元开展重点教学[2]。从每个单元的教学工作出发,在第一个教学周,应让学生完成课前听力和课文单词、短语的学习,并通过如QQ群、微信群等方式发布听力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口语作业。针对这一阶段的检查方式,应由教师在课上公布听力答案,并以学生反馈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文本翻译和造句,巩固所学词汇与短语,最后进行语音作业的点评。在第二个教学周,学生应通过线上授课平台自学课文A,并按照教师所布置的预习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parapharse、answer、question三个环节进行巩固练习。在这一阶段内,教师的职责是在课上讲解阅读技巧,并补充篇章进行举例说明。此外,在小组完成预习单内容时,教师应坚持学生中心的教育思想,重点进行补充强调说明。在第三个教学周,应通过线上授课平台对课文B进行自学。教师的职责是在课上及课后解答学生的学习疑问,对于重点的句子或段落进行强化解释,并随堂测验学生对课文B的掌握情况,测验的重点在于对词汇与翻译的掌握水平。此外,还需要设计与课文B内容相关的写作或口语交际任务,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写作与口语能力[3]。

(二)线上教育“在场感”的塑造方式

线上教育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处于虚拟的学习空间,无法像真实课堂环境一样进行交流,导致线上教育更容易使学生产生疏离感。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线上教育中重视“在场感”的塑造。首先,应进行充足的课堂准备工作。英语教师在召开教学会议后会围绕着教学主体进行分工备课,每个教学单元都有相应的词汇、短语、课文内容的预习单,并且需要制作相应的教学视频。在每学期开始之前,教师需要通过邮件形式将教学大纲分发给学生,教学大纲中要详细说明所需教学内容、进度以及课程工具、材料等重点问题。虽然教学大纲可以采取如QQ群、微信群等更简便的方式进行分发,但邮件所具备的正式性是其他方式所不具备的,考虑到教学大纲对线上教育的重要性,选择邮件进行发放更为可取。在教学软件的选择上,QQ直播加入了群课堂功能,如钉钉等网络教学软件也于近期兴起,其功能相对完善,能够满足高校英语线上教学需求。

其次,应注重技术隐形。“在场感”的塑造其重点在于让学生忽略技术所营造的虚拟空间,为实现这一目的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实践策略:第一,集体备课。教师共同开展集体备课,对线上教学的具体方案进行讨论,能够对线上教学模式下的可操作性进行充分预测,并结合预测结果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既有经验显示,集体备课方式能调动教师整体的思维活跃度,在增强课程资源利用度的同时,能使各个单元的教学围绕其单元内容特殊性进行讲解,避免每个单元教学方式的趋同。第二,应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小组学习可以采取如QQ群通话等渠道实现,还可以让学生自建QQ群,从而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小组讨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督促学生的交互学习活动,应定期开展项目式教学,让学生自拟研究题目,并借助网络中的学习资源进行题目探究,通过成果展示推动学生的交流互动。第三,大力加强师生互动。一般而言,线上教学模式会采取问答检测的方式进行师生交互,“在场感”的塑造要尽量做到师生双方出镜,即便学生由于设备等因素受限无法出镜,也要保证教师出镜。QQ作业功能能让学生提供语音作业,教师应不定期地布置2—3分钟的语音作业,从而有效弥补传统课堂因课时限制而无法对每个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培养的弊端。第四,教师展示的多样化。教师应通过教学视频等形式强化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学生能够频繁观看教学视频,且时间在5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不会受课时的限制。如果教学视频是面向课堂的,则应借鉴MOOC教育模式对于视频时间的限制,保证视频长度在10分钟左右,避免学生因长时间观看教学视频而注意力下降[4]。另外,可以依托微信公众号,定期分享英语美文、书籍、电影和音乐,在增加学生的英语阅读量的同时,丰富学生英语写作素材。第五,树立多重身份特征。线上教育模式下,英语教师至少要拥有四种身份特征,分别是设计者、观察者、评价者与激发者。从设计者的角度出发,纯粹的线上教育是基于特殊实际的尝试,在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特殊情况下,教师需要借助教育理论以及已有的教学经验,对线上教育模式进行灵活调整。因此,教师需要频繁进行课后反思,记录教学笔记,并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共同优化线上教育的课程设计。从观察者和评价者的角度出发,教师需要借助线上教学平台的评论功能开展任务反馈。如QQ作业等功能能够实现语音反馈,能够更有效地加强师生交流,为学生营造“在场感”。此外,由于线上教育本质上是虚拟的教学环境,教师的话语权威被虚拟环境所影响,导致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多的出自于自律心理。因此,教师需要加大对学生的督促力度,通过监控任务完成度等方式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进度落后的学生进行单独提醒。从激发者的角度出发,一方面需要通过QQ群公告等形式进行模范作业展示,让学生对优秀作业进行鉴赏,在满足优秀学生心理的同时为其他学生起到借鉴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辅助教学素材的使用,如英语纪录片、网易公开课等内容都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能为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启发和激励作用。

三、基于形成性评价的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基于学生与教师双主体的动态评价过程,既需要教师进行客观评价,又需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种多主体的评价方式能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直观,能满足教学模式改进的需求。鉴于线上教育模式的特殊性,教学内容的测评依赖于网络环境,但由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评价容易产生不可控因素,应综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优势建立网络评价体系。学生平时成绩应占据总评分的60%,具体的分值划分如下。

出席情况共10分,旷课一次扣0.5分;课堂参与情况共5分,参与一次加1分;线上教学平台打分共15分,每单元3分,如未全部完成酌情扣分,按照未完成情况分别扣1、2、3分;听力任务共10分,每单元2分,按时提交且无抄袭现象加2分,未按时提交但无抄袭现象加1.5分,有敷衍情况酌情扣分,抄袭0分;作业互评共10分,每单元2分,在学习小组内两两互评,且由红笔标记后拍图提交;写作任务共10分,总共布置两次写作任务,每次5分,在学习小组内两两互评,且由红笔标记后拍图提交;课文B的学习情况共10分,每单元2分,按时提交且无抄袭现象加2分,未按时提交但无抄袭现象加1.5分,有敷衍情况酌情扣分,抄袭0分;期中测验共10分,通过线上教学平台进行测试,由百分制换算为十分制;阅读测试共5分,录音后上传至网络平台向教师提供链接,酌情打分;口试共15分,由教师用一对一对话的形式进行考察。

其中,前七项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设立这些考察项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线上教学平台通常有对应的评价系统,能够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最直观地掌握其任务的完成情况,还能对每个学生进行单独监督。一般而言,线上教学评价所提供的数据中有学生学习课程投入的时间、完成练习情况、完成练习速度、练习正确率、班级任务完成情况、记录笔记数量等,这些数据可以对形成性评价的打分提供辅助。当然,线上教学的先天缺陷使得学生容易面临如网络波动、家庭断电、断网等特殊现象,教师在教学评价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特殊情况,并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使教学评价能够面对更多的突发情况给出合理的评价结果。

结束语

高校英语线上教学需要以多元智能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形成性评价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线上教学平台分阶段、分单元地开展。应通过降低技术的介入营造学生在线上课堂的“在场感”,使学生忽略虚拟空间所产生的不真实感,消解线上课堂相比线下课堂的固有弊端。在教学评价方面,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通过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抵消线上教学评价容易产生不可控因素的弊端,并通过对线上教学平台提供的直观学习数据进行辅助评分,从而使教学评价结果更具全面性和科学性,为线上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理论评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坚持理论创新
题解教育『三问』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