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协同视域下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1-01-17 13:13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产学研跨境

申 帅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经济管理系, 成都 610106)

现如今,我国针对新时期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和转型出台诸多指导性文件,真正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指导。随着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国内跨境电商产业出口额呈指数上升,导致电商领域对于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为确保跨境电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以产学研协同为依托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势在必行。

一、产学研协同视域下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必要性

(一)跨境电商产业迅速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跨境电商飞速发展的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中国制造战略过剩的供给驱动。以往贸易模式涉及环节众多,商品交易时间较长且成本投入较多,对迅速消化我国市场剩余产能具有不利影响。而跨境电商平台既能够让B2B减少对外贸易环节,同时还可真正降低商品交易双方的成本。换言之,中国制造战略是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与升级的加速剂,跨境电商产业是提高中国制造全球竞争力的助推器。其次,全球各国家对于中国制造的内在需求拉力。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各大跨境电商平台替代中间商,既有效减少了企业寻找顾客的成本投入,也为购买力渐渐强大的新兴工业国家和传统商业发展较为滞后国家的顾客选购商品,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性、便利性及快捷性。在产业迅速发展升级的大环境下,基于产学研协同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是满足跨境电商市场的人才需求,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解决跨境电商人才缺乏的现实需求人才培养属于复杂且长期的系统化工程,尤其是对知识和技能更新迅速、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门人才培养来说,其无法依靠学校单一化的培养渠道及培养主体完成。大学生具备就业自主权利,除了应用订单式育人模式,无法确保参加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的企业可获得自身所需人才。所以,在存在着无偿占用问题的状况下,多数企业均不会积极参加学校人才培养活动。而社会机构普遍以营收为根本目的,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短期行为。因此,在这一状况下,构建人才受益方和人才培养方的良性循环系统,需历经较长周期且要求各方面条件互补,所以要求科研、教育及生产三方利用自身资源、功能优势协同参与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二、产学研协同视域下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跨境电商专业建设滞后近年来,电子商务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我国新兴产业,因其发展速度较快,所以人才需求矛盾逐渐凸显。而国内高等院校电商专业人才在专业课程建设与设置层面,并没有充分顺应市场、行业发展动态,多数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隶属国际贸易专业体系,还没有专门设置与建设跨境电商专业。并且,有些高校只是单纯地把跨境电商视作专业方向进行建设与设置,而由于师资力量不足,跨境电商专业课程设置难度有所提高,例如涉及到国际贸易法律、计算机、国际物流、信息技术以及国际支付等方面的知识,跨境电商教师难以全面讲授。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对专业建设带来反向影响,进而阻碍了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二)缺乏对接行业企业资源因为缺乏对接行业企业资源,学生跨境电商实训普遍依赖于教师,加之社会中存在诸多关于跨境电商的平台,不同平台所秉持的运营规则及采取的运营模式亦有所差异,部分电商平台因受诸多因素限制,学生难以完全以个人名义进行账号注册并设立店铺,使得跨境电商课程实践内容只能通过理论方式讲授,致使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难以提升,所学理论内容和实际工作要求脱节。

(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陈旧跨境电子商务领域触及诸多问题,包括区域风俗习惯、网络在线营销、国际贸易法律以及国际运营语言等,这些均对以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出较大挑战。国内众多高等院校在电商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滞后现象,例如,多数高等院校因为教育理念以及现实条件阻碍,在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层面依旧倾向于理论知识教育,而针对以往国际贸易知识并未实时更新,对于学生群体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足。关于实操类课程,如国际物流实务、网络营销以及平台运营等并未开设或存在课程设置不完善等问题,难以和企业方面构建合作关系,实现充分对接。另外,产学研基地只是作为实习平台存在,而并未获得有效利用,学生、企业与学校三方均未体现出积极性,陈旧的人才培育模式难以顺应现阶段企业对于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产学研协同视域下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加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完善跨境电商课程体系在产学研协同育人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下,以培育国际贸易和经济等专业知识、技能为根本,针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贸易制度和市场规则,构建持续学习体系。同时,针对电商运营方面,应以培养学生熟知电商运营实际操作程序为目标,构建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育课程体系。所以,产学研协同视域下,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以顺应现阶段跨境电商行业工作岗位为基准,包括跨境电商业务处理、海关业务、电商运营和管理、国际物流以及营销策划等,明确划分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核心课程,使课程体系在具备层次性的基础上,呈现出针对性。课程体系的完善建设与改善,还要呈现出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的比例协调,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校应针对学生的兴趣点与未来就业方向设置专业选修课程,如:网页设计、网络营销以及图形图像处理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调动其学习主动性。

(二)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励学生自主创业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既需要以前沿的学术理论为支撑,还需要灵活与高水平的实操技能支持。高等院校应基于国家科研立项、市场及企业现实需求,主动积极展开科研。以学校教师团队为基础,带领学生建立科研项目组。在项目实际运行中,学生不但可以学习专业理论内容,加强个体专业理论水准,同时还可借助项目实操与市场调研拓展思维与眼界,加强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大学生创业作为检验人才培养效果的直接方式,利用产学研平台,各院校应呼吁大学生们积极创业,并为其创业提供一定经费资助、创业指导、技术支撑与便利条件。学生通过自身现有资源实施电商运营,并从遇到的困难中吸取教训与经验,熟悉与掌握电商实际运营流程以及网络营销特征等,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身不足之处,激发求知欲,明确日后学习方向及努力目标,从而为未来从事跨境电商行业工作奠定基础。

(三)短期与长期培养结合,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高校应建设跨境电商人才短期培训班。针对当前迅速发展与变化的跨境电商产业及人才需求,学校可融合社会力量和资源,为未来有意愿从事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工作的大学生创办跨境电商专业特色培训班,使学生通过专业培训与企业工作充分对接,积极参加企业内部实操项目活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践,从而为日后就业与发展夯实基础。高校电商培训班还应充分面向社会进行培训工作,进而适当缓解现阶段企业对于新时期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需求。其次,拟定合理的育人计划。学校应考虑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中高级人才长期培养,基于自身办学优势,整合电子商务、外语及国际贸易等现有教育资源,借助调研与部署工作,拟定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育计划,在办学过程中按照跨境电商产业发展,适当调节人才培养计划,进而切实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产学研跨境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关于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的表彰决定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中国视光学相关专业人才互通职业评价体系建立构想与实施方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黑龙江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机制研究*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机械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