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

2021-01-17 13:13李新华杜亚娟乔雅梅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烟台市新旧动能

李新华,杜亚娟,乔雅梅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会计金融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关期。新旧动能转换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2018年2月22日,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召开,烟台市被正式确立为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三大核心之一。烟台市是一座因工而强的滨海城市,其中制造业提供了全市近五成的经济总量,是强市富民的支柱和基础。近几年烟台市国内生产总值虽呈持续上涨趋势,但增速明显放缓,显现出制造业发展动力不足。同时,烟台市制造业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中低端,技术创新能力缺乏,科技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要推动烟台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由制造业大市变为制造业强市,就必须对现有制造业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助力烟台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制造业强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一、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颇受关注,研究的视角及方法归纳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创新”的角度开展研究。谢众等(2018)认为,企业层面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升级有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政府层面的制度创新不仅直接推动了中国制造业升级,而且还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间接效应驱动了制造业升级。田雯戈(2019)认为山东省制造企业应优化空间布局,建立分工合作新体系;调整产业结构,着力主导产业新突破;提高创新能力,打造山东制造新引擎。二是从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的角度开展研究。郭根龙等(2017)认为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会随着研发水平的提升由抑制转变为促进;许和连等(2017)认为大多生产性服务业携带高密集研发创新要素,蕴含人力资本等高端要素特征。而高端技术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制造业会提升产品总体的价值,并提高制造行业的生产效率,在行业、国际层面形成新的优势。三是从企业研发角度开展研究。余珊和樊秀峰(2014)基于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自主研发能力有助于产业价值链攀升。高鹏斌、李雪(2020)等认为内部研发和外部研发的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正向影响,且在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中,内部研发和外部研发的耦合协调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存在差异。

(二) 国外研究现状

Jiang Feitao 等人(2014)认为中国工业增长的驱动力已经从效率和要素投入的协同作用转移到资本投入的主导地位。Lopez 等人(2017)基于技术进步路径等视角就“创新驱动制造业升级”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综上,国内外学者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主要是从创新、服务等内部因素角度研究其对烟台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较少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等外部因素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同时,没有对内、外部因素之间的这种协调互补关系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二、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烟台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

自2018年国务院提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以来,烟台大力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企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2018年,烟台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4万亿元,增长7.1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19年,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9万亿元,增长4.5 %;形成5 个千亿级和 1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100个过亿元重点项目进行科技改造,引进高端研发机构80家,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6个;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2家,同比增长119 %;新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 242家,创新型企业发展迅速。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大批高素质人才,借助“双招双引”“一带一路”,加强国际间制造业的交流与合作。2019年,与韩国和日本共同建设产业园,签约项目120个。依托大型项目,引入高技术人才6 500多人,1人荣获“齐鲁大工匠”称号。

三、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烟台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政府体制机制不健全

制造业有其行业自身特点,前期投入资金较大,回收期较长,对于中小规模企业而言,普遍存在资金缺乏问题。同时,引进的外资企业,由于企业性质的不同、模式的不同、人文地域的不同,在项目落地时会存在体制机制的差异问题,这也需要政府来进行沟通与协调。

(二) 产业链附加值低,创新乏力

与制造业发展较先进的国家和地区相比,烟台制造业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中低端,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缺乏科技含量,高端产品市场缺乏核心竞争力,总体处于行业的中低端水平。与国家知名制造企业相比,制造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前端产品的技术研发,不能对产品的整体产业链进行优化、延伸,缺乏对产品整体的设计和系统服务能力。在技术创新方面,缺乏对自主品牌的保护意识。产品的核心技术仍需要对方提供,核心零部件也需要进口,企业发展仍处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阶段。同时,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与欧美国家相比差距悬殊。

(三) 研发经费投入不足,自主研发能力不强

研发(R&D)经费投入直接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企业技术的进步。数据显示,2019 年,烟台市2019年烟台市研发(R&D)投入总量126.62亿元,济南235.58亿元;2018年,烟台市全社会R&D投入总额187.05亿元,济南208.6亿元,青岛282.2亿元,R&D经费的投入与济南和青岛相比有差距。同时,近几年,烟台市R&D经费投入呈递减趋势。此外,由于我国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导致我国R&D经费投入规模和强度与欧美国家相比差距悬殊。2019 年,烟台市发明专利授权数为1 407件,济南市4 843件,青岛市7 704件;2018年,烟台市发明专利授权数为 1 364 件,济南市4 887件,青岛市6 496 件。烟台市发明专利的授权数与济南和青岛相比有较大差距。

(四) 服务化产出水平低,服务型制造发展模式单一

2019年烟台三次产业构成比为7.2∶41.6∶51.2,济南三次产业构成比为3.6∶34.6∶61.8,青岛三次产业构成比为3.5∶35.6∶60.9,北京三次产业构成比为0.3∶16.2∶83.5,上海三次产业构成比为0.3∶27.0∶72.7,烟台市第三产业虽然超过了第二产业,但服务业对制造业空间布局升级的贡献并不大,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省市相比,也有较大差距。这就要求烟台市要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目前,烟台制造业企业提供的服务过于单一、附加值较低。企业主要提供以销售产品为导向的低端服务,服务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对特定客户研发个性化的、差异化的高端服务。同时,相关人员的服务化水平、服务响应速度和服务品质较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因此,要促进烟台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从传统制造模式转型为服务制造模式,推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四、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烟台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

(一) 创新机制体制,发挥政策叠加优势

烟台作为新旧动能转换三个先行区之一,即意味着在发展的道路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因此,烟台要秉承创新发展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政策和新体制,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力条件和环境,进而全面推动烟台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烟台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沿海节点城市之一、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性中心城市,应该充分发挥这些政策的叠加优势,加强与济南、青岛及相邻城市的交融与合作。同时,要充分利用自身地理位置优势,积极抓住这次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优化产业结构,力求在制造业产业链中取得竞争优势。烟台市仅仅依靠民营企业自身无法缓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严重不足的状况,即使是实力雄厚的制造企业也需要国家政府的政策支持。因此,政府应分析制造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不足,制定相关政策,并落实好国家各项扶持政策,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 政企结合,延伸拓宽产业链,形成集群优势

旧动能向新动能的转换依托于新的科技与产业变革创新,创新是烟台市制造业升级的必然路径。要提高烟台市制造业在整个产业链的位置,提高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能提高对产品的技术创新,尤其是前端产品的技术研发。一方面,要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旧动能向新动能的转化。烟台市制造行业产能过剩,因此要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另一方面,政企联合,延伸拓宽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既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又要寻找、培育新动能。制造业涉及领域较多,企业应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将产业链延伸、拓宽至上下游高附加值的领域,提升制造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此外,政府应提供政策与资金的支持,通过建立相关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链条中各资源的整合,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体系,发挥产业集群化的规模效益优势。

(三) 加大研发的投入力度

研发经费投入直接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企业技术的进步。因此,为实现烟台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业强市,必须要引导企业提高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要依托中集来福士、杰瑞集团、万华集团、冰轮集团、通用东岳、杰瑞集团、玲珑轮胎等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探索与推进重大创新平台的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研发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研究经费的支出。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企业应结合科技发展趋势,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产学研主体的深度融合,攻克技术难题,为市场提供有前景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政府作为产学研结合的引导者和服务者,要为企业提供资金与政策的支持,培育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降低研发中的遇到的风险。同时,要加快对成果转移转化机构的建设,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引导支持科技型中小制造企业发展壮大,提升科技型中小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政府要对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政策支持,鼓励科技型中小制造企业积极参与大规模制造企业等牵头的科研项目,推动科技型中小制造企业科研水平的不断进步,提供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对外招商引资,引进一批高科技含量的项目和团队,加大外资在研发经费中投入的比例。同时,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四)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传统的制造业发展层次低、技术含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自主品牌,其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严重阻碍了烟台市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要实现制造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必须由传统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向服务型制造业模式转型。要加大对制造业传统价值链的创新力度,对价值链条中的资源进行整合,将现代服务业融入到制造业的产业链条中。将产品与服务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推动传统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努力构建服务型制造业的管理模式,培育高水平的服务型人才。烟台市整体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较低,主要源于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落后、服务型人才缺乏。因此,政府与企业要积极走出去,借鉴发达国家及国内先进省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尝试创新适合烟台市的服务型制造业发展模式,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为客户提供高端、个性化服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率,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烟台市新旧动能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灌木丛篁图》
烟台市苹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耕读事 新旧人
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教育中的探索——以烟台市博物馆为例
新旧全球化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
看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怎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