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词典释义风格的比较研究*

2021-01-17 16:00初良龙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词条牛津词典

初良龙

(湖州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近些年,学界越来越重视词典的比较研究,但目前比较的对象多是同类词典,研究视角主要涉及同语种的版本、时期、出版机构、功能等方面的差异[1]74-81,对于中外词典的比较并不多见。释义是词典最基本的功能之一,黄建华认为释义这种思维方式为全人类所共有,而不同民族又表现出自己的不同特点[2]58-65。所以,通过中外词典释义的横向比较,既能为不同民族的词典释义提供取长补短的有用材料,也有助于了解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特点和社会文化观念,以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词典。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新牛津英语词典》(TheNewOxfordDictionaryofEnglish)(以下简称《新牛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现汉7》)。两部词典在目标用户和影响力等方面具有对等性,都是以母语使用者作为主要的目标用户群,都是各自语言中公认的权威词典。百余年来,《牛津英语词典》一直被视作英语词语的终极权威[3]78-80。《新牛津》继承了《牛津英语词典》的优秀传统,自1998年问世以来,因对当代英语全面、规范、准确地描写而享誉辞书界,凭借对词汇知识诠释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而深受词典用户的青睐[4]80-86。《现代汉语词典》虽然编纂发行时间较晚,但自1978年正式发行以来,一直被誉为语文词典的“经典之作”“里程碑之作”,现代汉语语文工具书的“母本”“国家的名片”。在我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语文教育、语文知识传播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5]134-139,是国人心目中语文规范的楷模[6]50-51。2016年出版的《现汉7》是《现代汉语词典》的最新版本。

用于比较的目标词条同样考虑了对等性。为了保证研究的客观性,本文在选择词条的时候,把握以下三点原则:(1)用于比较分析的都是英、汉语言中的常用词;(2)所选目标词条的词义单一;(3)所选目标词条在英、汉语中具有清晰的词义对应关系。本文主要基于思维方式、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等几个方面,讨论英、汉词典释义的差异及其影响。

一、思维方式对释义的影响

思维方式是语言文字、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而且在很多方面都会有所体现,词典释义便是其一。对词典释义风格差异的分析,有利于深入理解不同民族思维方式,提高语言的学习效率。

于此,以两部词典中“猪”的释义为例进行分析。《现汉7》:“哺乳动物,头大,鼻子和口吻都长,眼睛小,耳朵大,四肢短,身体肥,生长快,适应性强。肉供食用,皮可制革,鬃可制刷子和做其他工业原料”。这个释义除了给读者“猪的浑身都是宝”的感觉之外,更多是对“猪”的生动描写。释义既符合普通读者心目中猪的形象,也和经典名著《西游记》中“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的八戒形象相吻合。在《新牛津》中,Pig: An omnivorous domesticated hoofed mammal with sparse bristly hair and a flat snout for rooting in the soil, kept for its meat.Susdomesticus, family Suidae (the pig family), descended from the wild boar and domesticated over 8,000 years ago. The pig family also includes the warthog and babirusa, but the similar peccaries are placed in their own family. [猪:家庭驯养的、杂食的有蹄哺乳动物,有稀疏鬃毛,口吻扁平,利于拱土觅食,肉供食用。拉丁名Susdomesticus,猪科,祖先为野猪,8 000年前被驯化家养。猪科动物还包括疣猪和鹿猪。矛牙野猪不属此科]。《新牛津》释义中包括拉丁语名称,以及“杂食”“有蹄”“哺乳动物”“猪科”等一系列生物学分类和生物性特征的描述。

另以“猴”的释义为例分析。《现汉7》:“外形略像人,身上有毛,行动灵活,好群居,吃果实、野菜、鸟卵和昆虫。”这个释义把猴子的外形和人进行比较,突出了“外形略像人”,描述了猴子在自然界“跳树攀枝,采花觅果”的生活习性。在《新牛津》中,Monkey: A small to medium-sized primate that typically has a long tail, most kinds of which live in trees in tropical countries. Families Cebidae and Callitrichidae (or Callithricidae) (New World monkeys, with prehensile tails), and Cercopithecidae (Old World monkeys, without prehensile tails).[猴:中小型灵长目动物,通常有长尾,大多数种类生活在热带国家的树上。卷尾猴科(新大陆猴类,有可卷曲的尾巴)和猕猴科(旧大陆猴类,没有可卷曲的尾巴)]。这个释义将“monkey”定义为“灵长类”,并且通过体型大小、生活环境和区域,按照卷尾猴科、猕猴科等不同亚种,对“monkey”的概念进行生物学分类。

以上两部英、汉语词典释义是否体现了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本文通过“swan(天鹅)”词条做进一步验证。《现汉7》:“鸟,外形像鹅而较大,常见的全身白色,脚和尾都短,脚黑色,有蹼。生活在湖边或沼泽地带,善飞,吃植物、昆虫等。种类较多,如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汉语词典释义对“天鹅”外观进行了描述,并把“天鹅”和生活中更常见的“鹅”外形作了相似性比较,生动介绍了天鹅的外观和生活习性。《新牛津》对Swan的释义:A large water bird with a long flexible neck, short legs, webbed feet, a broad bill, and typically all-white plumage. GenusCygnus(andCoscoroba): several species. [天鹅:大型水鸟,颈长而灵活,腿短,脚有蹼,喙宽,羽毛通常全白色。天鹅属(扁嘴天鹅属),数种]。英语词典释义同样包括对“swan”外观的描述,但是既没有形象化的生活习性特征描述,也没有把“swan”和生活中更常见的“鹅(goose)”作比较,而是强调其为一种大型水鸟类、扁嘴天鹅属等生物分类。再以“termite(白蚁)”为例作以分析。《现汉7》:“昆虫,外形像蚂蚁,群居,蛀食木材。对森林、建筑物、桥梁、铁路等破坏性极大。”这个释义把白蚁和蚂蚁进行外形进行了相似性比较。《新牛津》的释义Termite: A small, pale soft-bodied insect that lives in large colonies with several different castes, typically within a mound of cemented earth. Many kinds feed on wood and can be highly destructive to trees and timber. Order Isoptera: several families. [白蚁:浅色、软体小型昆虫,分为不同社会等级生活在大群落中,常穴居于硬土堆中。许多种类以树木为食,对树木和木材具有很强的破坏性。等翅目:数科]。《新牛津》并没有把“termite”与“ant(蚂蚁)”作外形比较。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词典的释义方式。东方人见到统一忽略差异,西方人见到差异遗忘统一[7]85。“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六书’就以象形或取象为主,当然也有象声,都是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模仿。指事也以形象—符号显示自然关系、模拟自然关系。会意则是对事态的复杂关系的显示,不是单纯的象形。这基本上决定了中国文字的形象性。”[8]191-192西方重逻辑分析,汉语重直觉联想[9]262。中国语言以形象为主导,这在《现汉7》的释义用词上有清晰体现,释义用词通常包括“像”“外似”“形似”等,如“鸳鸯”释义为“外形像野鸭而较小”、“螯”释义为“螃蟹等节肢动物的变形的第一对脚,形状像钳子”、“鮟鱇”释义为“鱼,全身无鳞,头大而扁,尾部细小,常潜伏在海底捕食,能发出像老人咳嗽一样的声音”。反观英语的词条释义,与现实生活中形象的关系并不紧密,而是通过拉丁语或古希腊语的词根、词缀等构词法使词汇间构成联系,因此更重视形式逻辑,重视事物的原理和论证过程,更趋向于高度抽象的理论概括和演绎推理。

二、社会文化对释义的影响

利奇把意义分为:理性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他认为在7个分类中,最关键的是理性意义和内涵意义。理性意义指关于逻辑、认知或外延内容的意义;内涵意义指通过语言所指事物来传递的附加意义,这种附加意义是人们对该词语所指的人或事物特征在“真实世界”中的反映[10]13-33。这个真实世界就是人的社会文化世界,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总和。此外,社会文化也包括不同民族的生存环境。对于那些具有社会文化特征的词条,在释义的时候,往往被赋予特殊感情。

以“谷子(millet)”的释义为例。《现汉7》:“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子条状披针形,有毛,穗状圆锥花序,籽实圆形或椭圆形,脱壳后叫小米,是我国北方的粮食作物。”《现汉7》的释义简明扼要,从植物属性到加工后的粮食,再到我国的种植情况均加以介绍。谷子是我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是我国的常见作物和国人的传统食物,因此《现汉7》对“谷子”的释义科学、细致、自然、亲切。《新牛津》中的释义,Millet: A fast-growing cereal which is widely grown in warm countries and regions with poor soils. The numerous small seeds are widely used to make flour or alcoholic drinks. Several species in the family Gramineae, in particular common millet (Panicummiliaceum), of temperate regions, the tropical finger millet (Eleusinecoracana), which is a staple in parts of Africa and India, and pearl millet. [谷子:生长迅速的谷物,广泛种植于气候温暖、土壤贫瘠的国家和地区。粒小而多,用于制作面粉或酒精饮料。禾本科的几种,常见者有生长在温带地区的稷、黍;生长在热带地区的指状稷(非洲和印度部分地区的主食)、珍珠粟]。相比较而言,《新牛津》释义虽然较为科学严谨,但其中的“土壤贫瘠”“粒小而多”等表述,也颇显冷漠和随意。

另举一例。《现汉7》中对“艾(mugwort)”的释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内服可做止血剂,又供灸法上用。也叫艾蒿。”这个释义不仅凝练、生动,其实用性也几乎可以作为药典使用,因为“艾”在中国是极为常见的植物,所谓“家有艾草,百病不扰”,传统文化中把“艾”当作治病救人的草药。对比《新牛津》对Mugwort的释义:A plant of the daisy family, with aromatic divided leaves that are dark green above and whitish below, native to north temperate regions. GenusArtemisia, family Compositae: several species, in particular the common English hedgerow plantA.vulgaris, which has long been connected with magic and superstition. [艾蒿:雏菊科植物,气味芳香,叶子分叉,叶片上绿下白,原产于北温带。蒿属,菊科,有数种,英国常见的树篱植物,人们长期将其与魔法及迷信相联系]。英国人通常并不会对艾蒿产生功能或文化的联想,而只是将其作为适合做“树篱”的植物。或许英国人通过久远或者来自异域的传说,获知在其他文化中艾蒿可医病,所以将其赋予神秘化色彩,与魔法及迷信联系在一起。

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或者说,由于同一个词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心中,会唤起不同的体验或感受[11]82-87,那些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词条,如汉语中的“松”“竹”“梅”或英语中的“sea”“castle”“shepherd”等,不可能分别在英语或汉语的使用者心中,产生相似的联想和感情,这就导致了词条释义上的差异。社会文化是充满丰富民族感情的万花筒。对社会文化差异的理解,有利于多元文化间的国际交流和文明对话,也有利于对跨文化人才的培养。

三、意识形态对释义的影响

雍和明认为词典主要有三个功能:描写功能(descriptive function)、教导功能(didactic function)和意识形态功能(ideological function)[12]38-43。意识形态是指人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系统性的看法和见解。既然意识形态具体包含哲学、政治、法律、艺术、宗教、道德等思想观念,词典释义一定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可以说,无论编撰者如何保持中立,词典的立场是无法掩盖的。

在现实世界中,词典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必然受到一定社会条件、民族认知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就同一事件的论述,词典编纂者往往会有不同的民族观点和政治立场。对于中国人非常熟悉的“鸦片战争(Opium Wars)”的释义,《现汉7》:“1840-1842年英国以我国禁止英商贩卖鸦片为借口对我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英军的武力威迫下向侵略者屈膝投降,和英国签订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我国人民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也从此开始。”《新牛津》的释义为Opium Wars: Two wars in which China was involved, regarding the question of commercial rights. [鸦片战争:中国卷入的两次战争,由经商权问题引发]。从不同的民族立场上看,两部词典对“鸦片战争(Opium Wars)”的定性不同,《现汉7》将其定性为“侵略战争”,但是《新牛津》将其定性为一场“经商权引发的战争”;《现汉7》释义使用的语气极为强烈,而《新牛津》只是轻描淡写。究其原因是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鸦片战争只是英帝国殖民掠夺的一个片段,对于中国,却是影响民族发展进程的历史转折点。

对“殖民主义(colonialism)”词条的释义,《现汉7》:“资本主义强国对力量弱小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压迫、统治、奴役和剥削的政策,殖民主义主要表现为海外移民、海盗式抢劫、奴隶贩卖、资本输出、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等”。但《新牛津》的释义,Colonialism:The policy or practice of acquiring political control over another country, occupying it with settlers, and exploiting it economically. [殖民主义: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采取的政治控制、定居者占据以及经济剥削的政策或做法]。作为老牌殖民国家的英国,词典中虽然没有完全洗白或美化殖民主义的血腥历史,但是对于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淡化了许多。对“干部(cadre)”的释义,《现汉7》:“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中的公职人员(士兵、勤杂人员除外);指担任一定的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员。”《新牛津》的释义,Cadre:A small group of people specially trained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or profession. [干部:为某一特定目的或职业而受过专门训练的小群体]。汉语词典的释义,体现出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群体。但在《新牛津》的释义中,无论specially trained还是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or profession,无不包含“特”的含义。这个释义和汉语词典中的释义相去甚远,与汉语中“干部”的形象并不相符。

尽管有学者认为“词典编纂者的职责是根据收集到的例证记录词的实际使用情况,而不是从道德角度对它们的使用表示赞同或反对;在社会、政治以及宗教态度等问题上,词典不得强求人们划一”[13]120,但是,基于词典作为无声的“教育者”的特殊身份,提倡词典编者自觉地以先进阶级的意识,指导辞书编纂工作是必要的。尤其对于使用者而言,能够辨别词典释义背后的意识形态差异,也是使用者应该具备的素养。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新牛津》和《现汉7》两部权威英、汉语词典的跨语言比较,发现词典的释义风格会受到思维方式、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比较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差异,有利于词典编纂者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使词典在保持特色的同时,更趋成熟和完善。本研究有助于提高词典使用者的认识和判断水平,捍卫社会道德、坚持民族立场。同时,对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和词典使用,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猜你喜欢
词条牛津词典
利用简单的公式快速分隔中英文词条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米沃什词典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旅行者,饶了牛津吧
宅假期
漫画词典
烧烤也疯狂
牛津小学英语5A rhymes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