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光在面部美容以及痤疮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1-18 11:15周丽君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5期
关键词:蓝光痤疮美容

周丽君

(乐山市人民医院,四川 乐山 614000)

痤疮固有“青春痘”、“壮疙瘩”及“粉刺”之称,在年轻群体中较为普遍,对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需及时接受医治。本研究特针对面部美容及痤疮患者采取红蓝光交替治疗的效果展开探究,现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8例面部美容及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期间所收治,根据随机抽取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男25例,女29例;年龄介于17~35岁之间,平均(24.57±2.18)岁;其中34例痤疮患者,20例面部美容患者。观察组43例,男24例,女30例;年龄介于16~36岁之间,平均(25.18±2,05)岁;其中34例痤疮患者,20例面部美容患者。组间面部美容及痤疮患者基线资料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面膜治疗方案,于治疗前仔细清洁面部,擦干水渍后取热气喷雾机蒸脸,约10 min后停止。随后取75%酒精于痤疮处实施消毒,并戴上无菌手套进行黑头、粉刺清除,防止面部感染发生,最后取痤疮面膜敷于脸上20 min。而面部美容者,面部清洁后即可敷上美容面膜。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红蓝光交替治疗方案,取防护镜戴上,为避免眼睛受损,嘱咐患者照射期间紧闭双眼,并取LED光源面板于面部上方4 cm部位放置,红光用量控制为125J/cm2,照射时间以6min为宜;蓝光用量控制为47 J/cm2,照射时间以15 min为宜。对于面部美容者则需红光照射即可,取LED光源面板于面部上方7 cm部位放置,同样需戴上防护镜,用量控制为100 J/cm2,时间控制为15 min即可。

两组患者每周进行一次照射,3次照射为1个治疗周期,持续治疗2个治疗周期,嘱咐患者在医治期间禁止接触有关光敏性药物和化妆品。

1.3 疗效标准及观察指标

(1)面部美容疗效判定标准:患者面部皱纹、毛孔及皮肤状态改善效果明显,即为显效;患者面部皱纹、毛孔及皮肤状态有所改善,即为有效;患者以上症状无明显变化,即为无效。

(2)痤疮疗效判定标准:患者面部粉刺、丘疹等现象全部消失,且皮肤炎症表现明显减少,即为显效;患者面部粉刺、丘疹及皮肤炎症表现与治疗前相较改善75%以上即为有效;患者以上症状无明显变化,即为无效。

(3)通过观察患者临床指标(皮损消失时间、社交障碍、心理障碍及生活质量)情况,并记录作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中涉及相关数据均通过SPSS 22.0软件中作录入分析,计数资料临床疗效采用(%)予以描述,计量资料临床指标采用“±s”予以描述,取标准值x2、t获取所得结果,差异显著(P<0.05)。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痤疮、面部美容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临床指标

观察组患者皮损消失时间、社交障碍及心理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 论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年轻人的慢性皮肤疾病,往往与患者不规律的生活习惯、毛囊油脂和雄性激素分泌过旺以及长期睡眠不足等有关,易在面部、下巴、后背及前胸等部位生长,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度。若未及时采取医治,任由其生长,可衍变为丘疹、脓疱、结节或囊肿等,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

表1 组间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n(%)]

表2 组间患者临床指标的对比(±s)

表2 组间患者临床指标的对比(±s)

?

红蓝光治疗仪属物理疗法的一种,具较高的功率和纯度,其照射的光源为冷光,产生的热量极小,对其皮肤不会造成灼伤。蓝光可快速破坏丙酸杆菌繁殖,有效抑制炎症进行性发展,且皮肤不会受损。而红光穿透皮肤能力较强,且较有光源强、能量密度均匀等特征,可直接作用于皮下组织,提高细胞活性度,利于皮下细胞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同时有助于胶原蛋白的大量形成,具较强的抗氧化和修复功能;此外,在红光的刺激作用下,加速胶原纤维细胞再生,使毛孔缩小,皮肤愈发紧致,继而起到面部美容的效果。本次研究与郑伟、薛丽[2-3]等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面部美容及痤疮患者采取红蓝光交替治疗,可较大程度上改善面部痤疮情况,且有助于有皮损时间缩短,提升生活质量,故应用价值较为广泛。

猜你喜欢
蓝光痤疮美容
透视环保美容热
美容
蓝光特别推荐
挽脸美容在台重获青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整形美容修复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