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科技创新视角下智慧型政协凝聚共识平台

2021-01-19 10:39汪胡青孙知信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人民政协区块链大数据

汪胡青 孙知信

摘 要:广泛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的现实任务。凝聚共识的性质和目的决定了凝聚共识的效能发挥必须要有好的途径和载体。利用新一代科技创新技术,搭建智慧型政协凝聚共识平台,推动社会治理重心的下移和前移,拓展凝聚共识的途径,将更好地助力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智慧型凝聚共识平台包括:建立智慧型知情明政渠道,完善常态性有效运行机制,构建高效凝聚共识协作体系,健全隐私信息保护机制。

关键词: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D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63(2021)06-00057-0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到,人民政协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努力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1]。新时代人民政协明确把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既是我国共和主义民主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新时代社会持续分化组合和社会日益网络化的内在要求[2]。在社会日益分化、利益日益多元、思想日益多样的当下,广泛而有效地凝聚共识,凝心聚力,汇聚现代化建设强大力量,成为我国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

凝聚共识是在人们的思想和认识中做工作,不是强制执行和行政命令,是在考虑各方利益的前提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人们通过表达自身观点和传递普遍思想的方法自觉自愿地达成共识。凝聚共识的性质和目的决定了凝聚共识的效能发挥必须要有好的途径和载体。本文在调研凝聚共识载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载体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新一代科技创新技术提出了一种智慧型凝聚共识载体平台。

一、凝聚共识载体现状

通过传播和表达思想及价值观,才能起到聚合共鸣的效果,而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通过相应的载体方可完成思想和价值观的传播。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逐步完善职责,建言资政制度经过了大量实践检验,获得了丰富成果,而一些在凝聚共识方面更加务实高效的新制度和平台,也逐步形成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制度载体

2020年12月14日,全国政协颁发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加强和促进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对政协凝聚共识管理工作的总要求和具体实施工作进行了指导,并要求进一步把凝聚社会共识贯穿全国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工作、社会民主监督工作、参政议政等各项工作职责当中。随后,各地省市政协相继发布的实施意见,为政协凝聚共识工作建立了强大有效的机制载体保证,也为凝聚共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方针。

(二)线下议事室载体

按照全国政协的明确要求,同广大界别群众加强实质联系是政协委员们在岗尽职的根本。全国各级人民政协要广泛动员和联系各界民众,也就是要引导和帮助委员深入到基层单位、深入各界民众。为了保障委员深入群众开展工作,并增强委员与民众之间的联系,各地政协委员均以建立的特别委员会工作室为基础,构筑了委员与民众之间相互联络沟通的共同平台。如在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内建立的跨界别特别委员会工作室——中山堂;此外,政协北京市委员会还设立了专门联络青年群众的新载体,即在东城区海巢HOT社区青年汇成立委员工作室。

(三)线上议事平台载体

实践中,地方政协网络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先后启动,并各自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开展在线学习教育、政策宣讲、远程协商、网络议政、网上委员会客厅、掌上会场、微信读书群等活动。如北京市开设了政协委员线上阅读平台,通过发展线上阅读群,委员们可以利用移动网络平台与广大群友共享读书体验,更深度有效地参与读书活动,并立足其学科背景,探索出更有效的资政成果。合肥市政协委员在有事就好商量——线上协商议事室直播间,商讨小区安装电梯问题,同时,也进行线上辩论。中山市政协委员则开设了线上政协委员课堂,进行政治理论学习等。石家庄市政协委员借助“智慧政协委员”展开了线上界别工作站活动,既完成了界别线下组织并展开各类活动,也将此板块与石家庄市政协委员网络、微信等公共账号相连接,向群众开放留言、答复等服务功能。江苏将“有事好商量”网络平台载体进行线上线下结合,各市县涌现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网络平台载体,例如“有事好商量你扫码大家议”线上商谈议事网络平台、“码”上议网络商谈议事网络平台、“有事好商量”谈判议事有线电视网络平台等。

二、凝聚共识信息化载体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推进人民政协凝聚共识信息化平台建设仍存在一些现實不足:缺乏顶层设计、存在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功能尚需完善、技术支撑乏力等。

(一)缺乏顶层设计

虽然目前各地方政协都先后开展了信息化载体建设工作,但是以独立信息化项目为单位的推进方式不可避免地缺乏全局规划、统筹调度和顶层设计[3]。在研究综合性课题的时候,例如研究未来发展导向,政协应该着力于收集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声音;而对于具体事务协商的方面,应该放眼于本专业领域中最顶尖人才的发展方向[4]。当前各地各级的网络信息技术议政平台主要依靠政协组织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来实践摸索,在全国政协层面没有专门针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途径下进行凝聚共识工作制定计划书、任务书、进度表等发展规划。另外,前文所述的制度载体、线下议政载体和线上议事平台载体等方式实践的时间并不长,除全国政协印发的《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加强和促进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以外,目前尚缺乏其他规范性、针对性的指导文件,导致凝聚共识信息化载体的推进与发展缺乏稳固基础。

(二)存在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

在地方政府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因为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同时存在各个信息系统都有不同的IT供应商承建的问题,数据格式的设计多样化,未考虑数据开放的预留接口,导致数据无法流通,信息难以共享,难以避免地产生了不少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信息的流动尚未做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提案、社情民意与微协商衔接并不贯通,因此无法实现社情民意与微建议之间的在线双向转化。事实上,有些地方政协机构不但在内部没有信息资源共享,甚至连在本级地方政协机构内部的内设组织、上下级委员会内部,也没有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流通。建立纵向贯通、横向互动的全国政协数据管理系统,实现跨政府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产业、跨独立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能为凝聚共识工作提供更多便利[5]。数据流通需要更顺畅,信息的运用需要更优化。依托信息化载体平台,提升政协数据批量获取、加工处理、多方推送的能力,带来更顺畅的数据流通及更优化的信息运用,实现数据处理能力的加强、工作质量的提升以及各级单位的互动。

(三)功能尚需完善

各地政协积极开展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实践,如开发移动履职APP、线上协商议事厅直播间等。这些信息化手段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用程序化的流程消除人为参与的随意性,减少履职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另一方面政协委员们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系统查看建言资政办理的进度,及时跟踪办理过程中的问题,并与承办、会办部門沟通协商,实现提案工作办理高效、透明。但是对于现有的信息化平台,仍旧缺乏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在全国政协履职中的综合集成与融合创新应用功能。尚未搭建新兴信息技术与政协结合的智慧政协体系,例如运用5G技术建立“云—网—端”的智能政协应用系统及政协区块链。而且就信息化平台而言,目前搭载的功能设置仅仅是围绕政协组织的日常工作、组群交流、建言献策等模块进行,缺乏主题式议政等细化分类设计,难以实现对政协工作的全体现、全覆盖。未来的信息化平台目标是:搭建多方位、多角度、多领域信息资源管理平台,打破委员们学习交流的时间、空间局限,促进政协委员工作的常态化;构建网络线上协商与数据流通的自动化平台,提供政协委员协商议政的便捷性,提升建言议政的精准率;实施线上会议和委员学习、履职管理平台,加强委员服务管理的高效性。

(四)技术支撑乏力

目前政协组织对凝聚共识信息化载体的运用,主要依靠微信、钉钉、腾讯会议等平台以线上讨论、视频会议形式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网络科技发展的便利性为支撑的,并未真正把握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开放、包容特性,也未能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为政协履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当下能够提供信息化平台的相关技术产业、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方面的IT供应商还比较少,同时,能够参与凝聚共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相关科技厂商普遍规模较小,技术开发能力相对薄弱。加上这些技术厂商也不太熟悉政协工作,开发的相关信息化载体平台适用性、易用性较差。部分IT厂商没有深入调研包括群众、委员在内的根本性用户需要,就盲目地进行软件开发和软件系统构建,平台交付后无法切实满足政协履职的现实需要。

三、新一代科技创新视角下智慧型政协凝聚共识平台

基于这些背景,本文主要依托新兴网络技术,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高新技术产品与工具,展开智慧型政协凝聚共识平台的建构研究,提出新一代科技创新视角下智慧型政协凝聚共识平台(如图1所示)。

 该平台将由信息集成机制、协调合作机制、规范程序机制、理性交流机制以及对话框架机制等的交叉嵌入来实现,共同构建一个功能完整的网络信息平台,在全国政协内以及政协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各界间实现更有效的信息集成和协调合作,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汇聚价值共识和合作机制共识。该平台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和优势。

一是建立智慧型知情明政渠道。运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主流媒体的舆情监测。以时间轴为维度,以每日、每天、每周、每月为周期,搜索当前的“两微一端”主流媒体,汇集高频度关键词,进行大数据处理后,自动推送给相关政协部门或政协委员,也即实现协商议题的个性化数据定制。

上述机制让委员们与界别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高效,随时了解基层情况,大大提高共识凝聚过程中的沟通效率;有效采集界别群众关心的议题,为委员们的建言指明方向,为撰写提案、调研报告和社情民意提供有力依据,加大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精准度、深入性和有效性。

二是完善常态性有效运行机制。引入区块链技术中的智能合约和激励机制,根据各界别参政议政机制和流程,设定凝聚共识沟通流程的自动推进策略。通过编写智能合约实现各个环节的数据交互自动管理,考虑委员们登陆平台时间、参与讨论次数与时长、建言次数等因素,发挥区块链中激励机制的效用。

三是构建高效凝聚共识协作体系。区块链能够在广大领域中得到应用的根本原因是共识机制的存在,其实现的机理是:基于对最大化效益的考量,各个节点都会很自觉、认真地按照合同中预先确定的准则,对每一个记录的可信度和真实性做出评估,并最后将判断结果为真的记录记入区块链中。基于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打造智慧型政协凝聚共识网络平台,再借助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资政议题的精准推送和凝聚共识进程的自动推进,打破政协机构垂直和平行方向的信息孤岛,对政协资源数据进行协同存储和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建立高效的凝聚共识协作体系。

四是健全隐私信息保护机制。区块链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它是一个具有不可篡改性、全程可追溯性、公开透明且集体维护的共享数据库。在政协凝聚共识平台中运用区块链的隐私保护技术,可以在保证沟通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同时提供隐私保护。个体隐私在整个信息系统中通常是指某些数据拥有者不允许不批准被披露的敏感数据或者对应数据所表征出来的特性。在本智慧型政协凝聚共识平台中,同样设计了基于属性密码体制的隐私保护技术。在智能合约层面,可通过用户身份相关联的属性或所属组织在链码上实现访问控制策略,达到协商时隐私保护的目的。

四、结语

在信息网络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多种创新科学技术不断被提出的大背景下,在本文提出的利用新一代科技创新技术搭建智慧型政协凝聚共识平台上,宣传政策、调研民情、统计议题、精准推送、释疑增信、化解矛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的下移和前移,拓展凝聚共识,将有利于政协与其他相关合作部门、各界群众、政协内部,借助互联网等信息平台对公共信息实现快捷有效的整合和协调合作,并按照其已形成的体系遵循科学的规范和进程,构建完善的制度和机构,让政协委员们与社会各界群众可以进行良性沟通、建言资政与协商对话,广泛形成共识;同时,将有助于形成和传播更加合理可行的对话框架,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建立价值共识和合作机制共识。

如果以上设想能够实现,可以让委员们“思想永久在线、智慧时时相连、联系永不断线”的政策有效实施,将会让人民政协发挥更具时代特色的功能,更好地助力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变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19-09-20).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9/20/c_1125020851.htm.

[2] 肖存良. 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政治逻辑及其路径研究[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2):43-51.

[3] 金江军.智慧政协建设研究初探[J].政协天地,2020(12):34-35.

[4] 侯东德,张丽萍.新发展阶段人民政协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研究[J].甘肃政协,2021(4):8-12.

[5] 杨慧芳.打造智慧政协提升履职能力[J].甘肃政协,2020(3):73-74.

责任编辑:鲍跃华

猜你喜欢
人民政协区块链大数据
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根本遵循
人民政协70年的“变”与“不变”
努力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民政协的新思想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