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下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

2021-01-19 09:17刘俊卿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问题导向高中地理

摘 要:教育领域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新型人才。当前,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总目标并贯彻于各个教学环节。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问题引领学生将知识从表层了解过渡至深入理解,形成系统化和逻辑化知识结构,从而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地理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导向;深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5-0036-02

引  言

地理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地理知识逻辑关系更为紧密,故而需要学生运用较强的逻辑思维理解知识。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即在问题情境中融入地理概念与原理,通过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1]。

一、基于学科特征设置问题

目前,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以问题链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深度学习[2]。所谓问题链,即围绕教学目标及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将目标要求的知识技能转化为相互关联、相对独立、层层递进的问题组。一般问题链涵盖3个及以上问题,教师通过设置批判性、探究性、情境性的问题链指导学生建构和转化地理概念,以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等高阶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教师在设置问题链时应重视问题质量,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相关性、认知主体性与逻辑层次性[3]。高中地理和初中阶段相比,知识容量和难度均有明显提升,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而创设情境问题链能促使学生在适当情境中理解所学地理知识,准确分析地理问题。总而言之,情境问题链能调动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现代教育所强调的人文化与生活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微观探析与宏观辨识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其未来发展做好铺垫。

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教学为例,该章节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农业区位因素,运用所学区位知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地理教师先展示材料内容:“北流市有着‘百香果之乡’的美称。2018年,北流市成为天猫消费者最爱的百香果产地,请分析百香果农业区位因素。”随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1)为何只有广西北流市广泛种植百香果,其他地区却没有种植?(2)广西北流市有哪些适合百香果种植农业区位因素?(3)改变哪些因素能推动北流市百香果产业蓬勃发展?(4)“南果北移”使哪些农业区位因素发生改变?(5)假如你是广西北流市长,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北流市百香果产业后续发展方向。

地理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串联该章节知识内容,引领学生分析问题,并适当进行指导和点拨,使学生层层递进地明确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形成良好的综合思维与系统化知识结构。通过回答上述问题,学生明白了百香果与水源、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及市场、交通、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重点理解了不同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从而强化了自己获取、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在问题导向下学会独立思考,并在与教师、同学沟通交流中学会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深度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二、基于学生学情设置问题

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集思广益,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使其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虽然目前很多教师会设置探讨环节,然而真正参与探讨的往往只有部分学优生或其他被教师提问的学生,而不愿参与探讨环节的那部分学生则没有进行自主思考,反思更是无从谈起。对此,高中地理教师应紧抓学生思维动态,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发挥课堂探讨环节的作用,通过随机提问的方式刺激不同层次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为其高效自主学习做好铺垫,切实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同时,高中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资源,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知识中敢于向权威观点提出疑问,逐渐形成良好的质疑意识与品质。

例如,“地球的宇宙环境”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首个章节,也是连接学生认知中宏观与微观的纽带。教师要指导学生基于微观角度研究、分析地理知识,将思考贯穿整个地理学习过程。纵观以往课堂教学,由于该章节概念知识相对脱离学生现实生活,大部分学生表示该章节知识抽象、复杂,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对此,教师可结合学生学情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形象认识相关知识,实现深度学习。

又如,在教授“常见天气系统”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春、夏、秋、冬四季图片,如春天的牡丹花、夏日的蝉、秋收的场景及冬日的寒梅,然后挑选学生回答四季的雨水各有什么特征。学生纷纷表示:“春雨如丝,淅淅沥沥;夏雨好似小孩脸,说变就变;秋雨缠缠绵绵,好似一场拉锯战;冬雨变成鹅毛般的雪花。”教师通过运用常见的天气情况引入天气系统知识,为学生高效学习做好铺垫。

三、基于认知冲突设置问题

问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体验和感悟地理知识的生成过程,进而强化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新型教育理念提出与地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串联知识,促使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转为主动探究者,从而使学习更具连续性与深入性。

课堂教学方式之一是引发认知冲突。当学生脑海中存储的知识与新知不符时,学生就会产生认知冲突,主动探究新知,完善自身认知结构。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认知冲突设置问题,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地理概念,形成批判与质疑意识。认知冲突涵盖提供冲突情境、意识冲突及解决冲突三个阶段。以“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在正式授课前向学生讲授移动的彗星、行星、流星等,并搭配相关图片,通过比较其与地球的不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教师再提问:“大家看到的天空中的星星有哪些?地球在宇宙中属于何种存在?地球中的各种天体是否孤立存在?”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知识。

结  语

总而言之,地理是一门集综合性与区域性于一体的学科,在高中生学习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问题导向的地理深度教学能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地理知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南学亮.以问题式教学为导向的高中地理教学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180-181.

[2]陆翠月,谭丽萍,郭程轩.“环境问题导向”在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体现及教学指引:以人教版必修地理1为例[J].地理教学,2020(12):17-19.

[3]邱睿.淺析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导学法运用的方式与策略[J].考试周刊,2020(82):137-138.

作者简介:刘俊卿(1983.1-),男,福建莆田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问题导向高中地理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