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学研究

2021-01-19 09:17肖翠玉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情感教学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

摘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内容,有助于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文章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运用哪些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及正确价值取向的引导。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5-0076-02

引  言

教师要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思想、心理健康状况,发挥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合力作用,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从而使中学生成长为高素质人才[1]。

一、加强情感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宏观价值取向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教师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宏观价值取向为主要目标,以情感教育为手段,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2]。

首先,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初中生正处于思想构建、是非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承担着知识教学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宏观价值取向的使命,即保证新时代中学生在涉及国家、民族等大是大非问题上绝不出错,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热爱家乡与人民、拥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等[3]。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此为导向,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学,培养中学生对家国、民族的大爱之情,促使中学生从小树立爱国、爱党、爱家乡、爱亲人的大局观和是非观。例如,在教学“建设美好祖国”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讲述经典人物故事,如邓世昌以身殉国、江姐绣红旗等,通过这些体现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加深其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

其次,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国体、政体及根本政治制度,还有利于学生从情感上认同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产生民族自豪感[4]。例如,在教学“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相关内容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我国航天科技、医药卫生、竞技体育、高铁道桥等多方面瞩目世界的成就,让学生因国家的伟大而感到自豪和荣耀,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培养学生正确的宏观价值取向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大是大非观念,其道德品质、思想观念、法治意识等综合素质才能通过情感教学的手段得到有效培养[5]。

二、融入情感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道德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在教学中恰当地融入情感教学,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规范学生的社会行为。

道德观念的内容多且复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总是无从着手。首先,教师应明确每堂课的道德观念教学内容,即每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道理、让学生养成怎样的道德观念等[6];其次,结合课本内容,将道德观念教育系统化,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道德观念教育能够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长期实行;最后,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适当开展一些有助于学生正确道德观念培养的实践活动,如敬老院慰问、组织植树、做一件好事等,从而培养学生尊老爱幼、保护环境、诚实不欺等道德品质。此外,情感教学还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关心和帮助每一名学生,针对纪律性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要保持耐心,从而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7]。

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公共生活”时,教师应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的道德品质;在教学“公共生活新平台”时,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拒绝网络暴力的良好品质;在教学“秩序与规则”时,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谦恭礼让的美好品质等。这些都是重要的道德观念,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活小故事、播放不良道德行为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动画视频等方式,展现公民道德品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形成自身核心素养,在社会生活中做一名有礼貌、讲文明的中学生。

三、渗透情感教学,增强学生的法治思想理念

法治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它的有效开展关系到学生法治意识、法治思想及基本的法律知识应用能力的形成与提升。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应渗透情感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治知识,并使其获得相应的法律知识应用能力[8]。

首先,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让学生懂得从情感角度理解和消化法治知识[9]。例如,在教学“心中有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列举有关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例,一方面,引导学生客观分析案例,理解其中涉及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利用情感教学手段,让学生从情感角度进行思考:“假如你是被害人的家属,你现在的感受如何?你会怎样做?”此时,有的学生说:“家人遇害,非常痛苦。”有的学生说:“非常痛恨凶手。”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没错,从情感上来说,无论被害人的家属还是犯罪人的家属都不会好过。所以,我们遇到一些问题时,一定不可以冲动行事,时刻铭记‘法不可违’,否则不仅伤人伤己,还会给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这样的情感教学可以引起学生共鸣,实现对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培养。

其次,教师可以运用互动教学模式,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建立紧密的师生、生生关系,这在无形中会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10]。例如,在教学“理解权利义务”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互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同学们,作为一名公民,我们拥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呢?”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再详细解释课本中提到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教师可以站在学生角度,为其阐述学生在学校内拥有的权利与义务,如学生遭遇校园霸凌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保护自己,从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爱护,激发学习动力,实现学生学法、用法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时刻激励和警醒自己要做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结  语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是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作用的有效手段,对初中生正确价值观念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情感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对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全面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情感教学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情感教学周永梅.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8):23.

[2]刘满祥.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教书育人,2020(06):1.

[3]黄小平.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04):5.

[4]罗学红.浅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授课中开展情感教育[J].新课程,2019(11):18.

[5]张泉锦.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9(69):123.

[6]蒋红霞.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新智慧,2019(23):31.

[7]周智茹.浅谈初中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J].中华少年,2019(26):98.

[8]闻宝林.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研究[J].情感读本,2019(21):15.

[9]宋雪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学苑教育,2019(13):83.

[10]吴丽春.情感教育模式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新课程,2019(06):161.

作者简介:肖翠玉(1976.5-),女,福建南平人, 福建省南平市王台中学政史地教研组组长,一级教师, 2019年7月被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教育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猜你喜欢
情感教学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初探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激发情感,让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