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情·日月同辉·大运常伴
——台湾·常州摄影交流30 年

2021-01-21 08:18本刊讯
海峡影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常州市大运河常州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其一》

【本刊讯】 始建于春秋时期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大运河从春秋吴国为征伐齐国而开凿的邗沟,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全长约1794 公里,使用至今,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马可波罗游记》中就有记载:沿京杭大运河南行,辗转于苏杭,最终抵达古刺桐港(泉州)。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在2014年6 月22 日第38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 个世界遗产项目。

千百年来,枕卧华夏大地的大运河尤如一条有血有肉的经脉把中华民族血溶于水的情感源源不断地注入浩瀚东海、注入台湾海峡,融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位于大运河文明史图的重镇——常州,在这个历史文明的传承中,曾以博大的胸怀,孕育了成千上百国之栋梁、民之贤达!

沧桑变幻,自古“分久必合”,世事如此,文化亦如此,于是就有了郎静山、汤思泮、翁庭华、汤德胜……诸君演绎了30 年的这段佳话……

2020 年12 月10 日,在江苏省常州市美术馆举办的“日月同辉 大运常伴”常州·台湾“两岸情”摄影交流30 周年纪念活动上,摄影家汤德胜、台湾摄影家翁庭华被授予“特别贡献奖”荣誉,以他们摄影作品为内容的同名画册正式发行。12 月10 日至12月15 日,汤德胜、翁庭华摄影作品展在常州市美术馆展出,两位摄影家从20 世纪60年代起用影像记录了自己所在地域的文化故事,让观众从影像符号中触摸那些逝去的时光,感受时代的发展变迁。他们是两岸情活动的牵线搭桥者,也是两岸情的见证人。

常州·台湾“两岸情”摄影交流活动始于30 年前,由两地摄影家郎静山、汤思泮、翁庭华和汤德胜共同发起。30 年来,常州摄影家赴台22 次,台湾摄影家来大陆24 次,其间举办了摄影展、幻灯放映会、学术研讨会、采风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千余摄影人热情参与其中。两岸摄影家们的足迹从江苏省扩展到浙江、安徽、云南、广东、福建等地,也从台湾的台中延伸到台南、台北、基隆、花莲和苗栗等城市,创作成果达一万余幅。

多年来,两岸情摄影艺术交流活动为两岸架起了友谊的金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曾分别为活动挥毫题词“绝妙架构”“瞬影永恒”。已故摄影家吕厚民、陈勃、袁毅平等对活动曾高度评价,均收录在同名画册之中。

疫情影响,台湾摄影人未能来常州参加纪念活动,现场播放了台湾摄影学会名誉理事长、台湾摄影家交流协会名誉理事长翁庭华,台湾摄影家交流协会理事长、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林再生,台湾摄影学会理事长屠嘉龄录制的祝贺视频,台湾台中教育大学美术学系教授黄嘉胜发来贺信。汤德胜在参观展览环节向观者详细介绍了翁庭华作品,足见两人交往之深,观点交流之频繁。

展览开幕后第二天,翁庭华向汤德胜发来致谢信:“两岸情”30 周年庆典,是深具历史意义的盛事,是筑起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是最具代表的金桥。30 年来彼此建立了深厚坚定不移的情谊,不为环境背景冲击而有所改变。疫情阻碍交流步调,但是风雨生信心,丝毫没有动摇友谊。未来将以炎黄子孙博大精神,同宗同祖、同文同俗的精深渊源,承先启后,以坚定信心让两岸情伟大精神发扬光大,长长久久。

汤德胜回首创办交流活动的初心时感慨道:“影像串起了常州与台湾30 年的骨肉情。‘两岸情’交流共历30 年风风雨雨,让我们深深感悟到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活动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市文联主办,常州市摄影家协会、常州美术馆承办,中国摄影家协会为本次活动的支持单位,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江苏省文联为指导单位。中国摄协副主席杨越峦,江苏省台办副主任李卫华、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昕,中共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涛,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正春等参加活动。“常台摄影家面对面摄影作品线上展”在中国常州网、台办微信公众号、常州文艺界微信公众号、常州文联网、常州摄协微信公众号线上推出,共展出作品近300 幅。(本文转自《中国摄影报》2020 年12 月15 日)

猜你喜欢
常州市大运河常州
坚守初心三十载 静待花开终有时——常州市博爱小学华文教育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常州薛典老街
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冠英小学教师作品
常州的早晨
美丽的常州
让大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借助数轴易解题
我为大运河拍照
大运河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