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历乱春日香
——紫砂“沁香壶”的创作思索*

2021-01-21 13:11周菊英
陶瓷 2020年12期
关键词:壶把紫砂壶紫砂

周菊英

(周菊英紫砂工作室 江苏 宜兴 214200)

前言

历代紫砂艺人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千变万化的各种紫砂壶造型,我们大致地将其分为光货、花货和筋纹货。其中花货又常被人称为自然形,是取材于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事物创作而成的,创作者主要采用提炼取舍的艺术方法,将这些充满自然气息的事物用一种简洁明了的形象塑造表现出来,这是一种需要深层工艺技巧,以及艺术化加工以后才能产生的形态,经过不断的发展,紫砂花货的制作技巧不断进步,形成了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当代紫砂艺术创作正处于一个被解除了传统束缚的时代,各种奇思妙想,通过一双双灵巧的双手成为了现实,尤其是紫砂雕塑艺术的发展,反哺了紫砂壶造型和装饰的拓展,由此打开了一片新的艺术天地,在这片天地当中,传统的花货塑造习惯被打破,一些带有创新思维和理念的作品开始涌现,紫砂“沁香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见图1)。

图1 沁香壶

1 紫砂花货塑造中观赏视角的革新

传统紫砂壶塑造,无论是光货还是花货亦或者筋纹货,都强调茶壶本身“精气神”的塑造。这3个字通俗的解释就是作品的精神,气度以及神韵。一般人对于这些可能很难彻底的理解,因为无论是精神,气度还是神韵,都是无法量化的。既然无法量化,那么应当如何来衡量好坏呢?这个问题,对于古人来说其实根本算不上一个问题,因为“精气神”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述,将茶壶比作人,那自然就要以要求人的标准来进行衡量,而一个人是否有“精气神”只要通过观察就可以很轻易的判断,比如一个人坐着的时候是否端正,有没有七倒八歪;走路的时候是否抬头挺胸;说话的时候是否中气十足;这些都是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来的。由此推彼,一把茶壶做得好不好,那么首先看形端不端正,块面舒不舒展,线条是否流畅,最后能否从茶壶上感受到创作者的意念,能不能接受到其中所孕育的情感。

于是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当紫砂花货的制作者不断尝试,并总结经验,就会发现在特定的观察角度在紫砂壶上特定的部位进行特定的装饰,就能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这种现象的后果就是,久而久之造成了一定的审美疲劳,造型及装饰出现大量的同质化,并且这种同质现象还形成了一堵无形的墙壁,将创作者的思想都束缚在墙壁之内,无法跨越高墙,开拓出新的艺术天地。

这时候想要革新,延续过去的创作思维肯定是不行的,但传统紫砂花货的造型及装饰结构亦是经过前人一代一代摸索总结出来的,贸然打破这一点,却没有新的思想及理论指导,只能造成创作思维的混乱,所以可以从感知美的源头出发,采用不同的观赏角度来设计和制作紫砂壶,紫砂“沁香壶”就是以现实中观赏春日里的桃花为基础,采用从下往上的观赏角度制作而成的。

2 紫砂“沁香壶”的造型设计和制作

紫砂“沁香壶”以春日盛开的桃花作为主题来进行创作,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可以考虑到人在观赏桃花时候的感受,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在春光明媚之时外出踏青的传统,正所谓“春风吹十里,十里桃花香”,紫砂“沁香壶”中的香味并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花香,而是一种高兴、舒畅的总体情绪,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这一点,将会显著地提升作品本身的艺术境界。

通常我们在观赏紫砂壶的时候,视角是平视或是俯视,但当我们在观赏桃花的时候,视角从下往上的,当然这并非是说要在紫砂壶制作完成以后,用仰视的角度来欣赏,而是考虑在这一视角下,桃花在我们眼中的形态。一般而言,紫砂花货的造型和装饰为了追求形体上的“正”都会采用一种“平直”的做法,例如树桩壶会将削平的树桩作为模板,以梅花为主题的作品则将梅花装饰用符合平视的角度塑造出来,在这些题材中,树木的生长,花朵的盛开永远是向上的。而在紫砂“沁香壶”上,花朵却是向下盛开的,有人肯定会认为这违背自然规律,事实上会这样想的人显然没有仔细观察过现实中的桃花,现实中的桃花不仅有向上盛开的,亦有向下盛开的,由于桃树本身的特点,当桃花盛开的时候,花朵会朝向任何一个角度,这就是桃花的美。

在这里,紫砂花货造型的多变在于思维角度的不同,用独特的设计来展现独特的美,这就像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一样:“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设计思维的更新无穷无尽,紫砂“沁香壶”通过变化表现角度,将桃花用另一种方式融入进紫砂壶的结构当中,这把壶的壶嘴就别出心裁地制作成花瓣样式,壶流与壶身的融合显得泾渭分明,从壶流延伸出来的贴塑桃枝也突破了过去同类创作的局限,而是采用了景物重叠的方法来进行塑造,壶流作为近景,遮挡住后面的一部分的桃枝;另外一部分则延伸了出去,枝上的桃花盛开着,随着微风起舞,嫩叶长在枝头,一些花的花瓣挡住了花蕊,一枝的桃花正以不同的姿态争相盛开着。

在这把壶上的桃花贴塑有着十分鲜明的立体感,因为并不是枝上所有的桃花都是正面盛开的,所以有些花瓣枝叶会相互叠加,相互遮挡,这一部分的贴塑很好地还原了这一点,同样也通过这样的装饰作为一个后续观赏的引子,在潜移默化中让观赏者明白,我们欣赏桃花的视角已然改变,不再是既正且平,而是如同步入桃林一般,看到不同角度,不同姿态的桃花,这种欣喜,放松的情感仿佛就要满溢出来。作为背景的壶身以一种相当饱满的姿态切入进来,壶面光润,在壶体成形上采用了部分筋纹器制作的方法,用明针压出勾勒出囊瓣的棱线,相当平实的将壶体分成了四瓣,这时“正”的味道又回来了。

在整体制作的过程中,共同运用了多种技法,身筒部分采用压身筒法,壶把镶接时采用了暗接法,壶把外的瘤节塑造的较为简略,运用了镂雕的形式,切削出桃枝生长的特点,而在壶把的内侧,则完全没有介入任何额外的装饰,整个壶把的装饰更多的是为了平衡桃花壶钮所带来的视觉失衡,所以“沁香壶”整体是简略的,腹鼓而流畅,饱满且圆润,装饰集中在壶流部分的一丛桃花,让整把壶都成为了背景,壶钮的塑造逻辑跟壶把相同。除此之外壶盖运用了更为简略的形体语言,这一切都是为了突出桃花进而引申出春日十里飘香的创作主题。

3 文化和情感

任何文化的产生都需要注入情感,而“沁香壶”的创作首先就来自于现实中对造型主题“桃花”的观察,正是这种实践与艺术思考相互结合,所以才形成转换视角以后的艺术形态。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正是将生活中的感悟带入到紫砂壶的创作中,才更加容易挥发出自身的情感,再由情感关联文化,一把紫砂壶的艺术内涵就是这样塑造完成的。

文化在紫砂壶的创作中如同一座大山,是情感赖以为系的基石,而情感就如同山中的水流,溯源而上,就能登临绝妙的峰顶。这样的融合可以在催生人们的感受,先有颜色,再有形体,有形而得味,风味则闻声,紫砂的艺术形象,艺术内涵也就通过这样的方式丰富起来。

4 结语

一件精美的紫砂壶,它必定不是一个单纯华丽的空壳,而是充满着灵性与力量,散发出活力的生命。生命自有情感,这种情感受创作者的影响,也影响着创作者,他使我们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再经由激发这种乐趣去影响更多的人。紫砂花货并不单单是形体的塑造,更是一种意境的描绘,当下这个时代,不再仅仅是满足于表层的细节上的时代,而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的,在工艺和巧思、感动与平衡之间的创作形式。

猜你喜欢
壶把紫砂壶紫砂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无相
刘少白
碧桃千秋 流韵四方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一粒珠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