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经口进食对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2021-01-21 03:59汪永钦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5期
关键词:经口排气肝癌

汪永钦

(重庆市石柱县中医院外一科,重庆 409100)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具有潜伏期长、高恶性、进展快、侵袭性强、易转移等特点,常见临床特征有肝痛、纳差、乏力、消瘦等[1]。肝癌在我国城市其占恶性肿瘤死亡率排在第二位,而在我国农村排在第一位;每年全世界约3800万人死于肝癌,其中45%发生在中国[2]。中国有约1.2亿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而乙型肝炎病毒可以以多种方式导致原发性肝癌[3],因此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肝癌高发形势,原发性肝癌对人类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肝癌患者的的首选治疗方式,也有很多研究证明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但是,任何手术都会给患者造成或大或小的创伤,术后恢复时间不明确,因此术后的营养支持对患者的恢复显得十分重要。有报道对肝癌患者在术后一天经口进食跟传统术后进食的效果进行比较,发现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对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更好。目前,早期经口进食对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的相关报道仍较缺乏。为此,本文旨在探讨早期经口进食对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5年6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癌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在20~65岁;(2)确诊为肝癌且行腹腔镜根治术;(3)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Ⅰ~Ⅱ级[6];(4)患者及其家属签知情自愿书。排除标准:(1)术中出血量大于400 mL;(2)有相关的腹部手术史;(3)术前进行放疗或辅助化疗;(4)合并其它重要脏器疾病;(5)术前发现器官转移。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最终选取符合本研究条件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8.44±4.20)岁;对照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9.06±6.2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和术中

均给与观察组和对照组相同的干预措施,如给与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方式;术中放置引流管,术后观察期拔除,等。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饮食方式干预,其他护理措施均相同。对照组患者术后按正常规定禁食,禁食期间进行静脉滴注作营养补充;待患者基本恢复胃肠功能方始经口进食,从流质到半流质慢慢过渡,对营养能量不足的,经肠外营养补充。

对于观察组,术后第二天在尽少地引起患者不适的情况下,给予患者少量多次的流质饮食(如米汤等),当日进食量尽量达到500ml以上;(2)术后第三天起,根据恢复情况,逐渐给予患者半流食、软食,直至恢复正常饮食;(3)过程中可视患者恢复情况及患者口味偏好调整饮食种类,控制进食速度以及进食量;(4)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产气食物或硬质食物;(5)若经口进食达不到患者营养需求,应适当进行静脉营养补充。

1.2.2 对两组均执行相同的出院标准

如:胃肠功能恢复、体温正常、创口无疼痛、可自由活动等,以及相同的后期门诊复查和随访标准。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IgM)、免疫球蛋白G (IgG));(2)两组患者术后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炎性肠梗阻、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 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免疫指标和营养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免疫指标和营养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免疫指标和营养指标比较( ±s)

组别 n 营养指标 免疫指标前白蛋白(mg/L) 血清白蛋白(g/L) IgA(g/L) IgG(g/L) IgM(g/L)观察组 33 220.20±60.23 40.40±6.30 3.02±0.42 12.26±2.00 2.40±0.22对照组 33 160.36±20.64 32.88±4.46 1.24±0.08 9.10±1.20 0.88±0.06 t 6.886 5.266 4.965 4.668 4.602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 ±s,d)

表2 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 ±s,d)

组别 n 术后首次排气 术后首次排便 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 33 2.13±0.26 3.07±0.45 5.20±1.10对照组 33 4.00±1.22 5.11±1.44 7.60±2.25 t 7.988 9.865 10.487 P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炎性肠梗阻)总发生率分别为3.03%、6.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对于早期肝癌, 患者的最佳选择仍是切除手术。然而,术后患者处于长时间的缺氧状态甚至休克,同时受感染的几率较高,加上麻醉药物和手术操作的刺激,患者极易出现机体代谢紊乱,胃肠道黏膜陷入缺血缺氧状况,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因此,临床十分重视肝切除手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然而,传统的逻辑认为,患者在术后3~5日内需严格禁食,视胃肠道恢复情况逐渐进流食、半流食,直至普食。但是,患者在禁食阶段,其机体处于较高的代谢状态,分解蛋白质数量增加,导致出现异常的糖代谢及脂肪代谢,从而引发负氮平衡,增加高血糖以及低蛋白血症的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对患者术后康复造成不利影响。

快速康复理念在我国胃肠外科领域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应用和普及,术后早期经口进食作为快速康复理念的重要内容,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有研究表明,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给与患者早期经口进食,对胃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经口进食措施能够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还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且不会引发术后并发症。肝脏不同于胃肠作为消化系统的主战场,较少机会直接接触食物,因而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应该更容易接受早期经口进食护理。有报道称,作为快速康复措施之一,肝癌患者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对排便有刺激效果,从而减少术后肠梗阻;同时患者的IgA、IgM、IgG均有所提高,表明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可促进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李海霞的研究[14]显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鼓励肝切除患者术后早期(术后24h内)经口进食,给与适当的肠内营养;认为小肠功能在术后12~24h甚至更早即已恢复,在患者能够耐受经口饮食而不伴腹胀和呕吐等症状时,甚至可提早4h进行术后进食;同时指出术后第一天即开始进流食是安全和必要的,对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有文献表示,早期经口进食,可促进患者下床活动,减少手术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术后免疫力,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发现,术后早期经口进食的腹腔镜肝切除的观察组患者血清中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术后经口进食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术后的免疫力,促进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两组患者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炎性肠梗阻)总发生率分别为3.03%、6.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期经口进食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相关性。

综上所述,早期经口进食对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患者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经口排气肝癌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UE视频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经口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体会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