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学龄儿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对近视发生发展的影响

2021-01-21 03:59汤冰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5期
关键词:球镜学龄儿童户外活动

袁 媛,汤冰清,孙 蒙

(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眼科,江苏 淮安 223002)

本次研究通过随机抽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两个学校同年级学龄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了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对学生近视发生发展的影响,希望通过为学龄儿童近视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两个学校同年级学龄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无措施干预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140例,男生75例,女生65例,年龄在8~9岁之间,平均(8.12±1.22)岁;实验组135例,男生73例,女生62例,学生的年龄在8~9岁之间,平均(8.32±1.52)岁。2组学生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其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学生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自2018年4月开始对两组学生进行全面眼部检查,包括眼轴长、角膜曲率等,并进行记录和统计[1]。通过屈光度数计算出等效球镜(SE),等效球镜(SE)=球镜度数+1/2柱镜度数[2]。正视即等效球镜为-0.5D-+0.5D,近视为≤-0.5D,远视为≥+0.5D。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比如年龄、是否出现近视、是否有家族遗传近视等,同时对学生的用眼习惯,户外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对照组学生在此期间不采取任何的干预措施,实验组学生在教师监督下保证每天增加1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2019年4月结束为期一年的调查,并对两组学生眼部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无干预措施与每日增加1小时户外活动时间的措施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分析了对学龄儿童近视的影响效果。

对两组学生等效球镜及眼生物学参数变化进行对比。

对两组学生一年内近视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近视发生率=新发近视学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学生等效球镜及眼生物学参数变化对比

两组学生干预前,各项检查数值均差异较小,其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一年后,实验组学生SE、眼内压及眼轴伸长值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角膜曲率于前房深度值对比差异较小,其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等效球镜及眼生物学参数变化对比( ±s)

表1 两组学生等效球镜及眼生物学参数变化对比( ±s)

组别 n SE(D) 眼内压(mmHg) 眼轴长(mm) 角膜曲率(D) 前房深度(mmHg)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 135 -0.23±0.24 -0.25±0.26 14.25±0.21 14.28±0.22 23.18±0.21 23.25±0.21 42.78±0.12 42.83±0.13 2.65±0.31 2.68±0.32对照组 140 -0.22±0.26 -0.45±0.33 14.24±0.22 14.72±0.23 23.17±0.21 23.83±0.20 42.81±0.14 42.82±0.15 2.67±0.32 2.69±0.34 t-0.331 5.569 0.756 4.652 0.387 3.251 1.905 0.529 0.526 0.782 P-0.741 0.000 0.442 0.000 0.693 0.001 0.058 0.556 0.599 0.431

2.2 两组学生近视发生率对比

经过统计后可知,一年后实验组新发近视数为9例,近视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新发近视数为21例,近视发生率为15%,经过对比,实验组近视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近视发生率对比

3 讨 论

近视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通常是由外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引起的,其中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的近视能够通过干预进行改善[3]。本次研究中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对学龄儿童近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一年后,实验组学生SE、眼内压及眼轴增长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角膜曲率与前房深度值对比差异较小,其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长与屈光度大小关联密切,其变化值与近视进展度数相关性高,其增长速度对近视的判断和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合数据可以看出,增加户外运动时间能够减缓近视的发生。同时经过统计后可以看到,一年后实验组近视发生率为6.67%;对照组近视发生率为15.00%,经过对比,实验组近视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学龄儿童近视的发生与课业时间是呈正相关的,而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发生率成明显的负相关,即户外活动时间的缺乏是近视的发生和发展的潜在因素[4]。研究数据与劳雅琴等人[5]研究中的中对应数据具有相似性。因此得出结论,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能有效减缓学龄儿童的视力下降速度,近视的产生与发展得到改善,具有明显的干预效果。

猜你喜欢
球镜学龄儿童户外活动
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该怎么做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屈光不正误诊为弱视49例视光学因素影响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户外活动开始啦
教您看懂验光单
2014年某市学龄儿童尿碘检测结果的分析
爱尔兰政府发布学龄儿童托管教育计划
中国青少年户外活动意识培养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