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应用效果

2021-01-21 08:09余素雅袁延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4期
关键词:心电图心率心脏

余素雅,袁延贞,刘 沛

(河南省方城县中医院,河南 南阳 473200)

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心搏频率及冲动传导异常等,中老年群体较常见,患病后常有胸部疼痛、心悸等表现,病情加重引起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研究表明[1],药物治疗本病的疗效显著,但患者缺乏疾病认知,常有负性情绪,影响预后,陈超[2]学者认为,传统护理的重点是:病情监测、用药指导及口头宣教等,疗效单一、未得到患者青睐、认可,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行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2018.1-2019.9我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2例,观察组:男女比例是25:17,年龄47-78岁,均值是(72.41±4.56)岁;对照组:男女比例是26:16,年龄42-79岁,均值是(72.58±4.69)岁。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常规检查、口头宣教及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对照组基础+整体护理干预,①心理疏导:因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缺乏疾病认知,存有不同程度负性情绪,影响疗效,因此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掌握心理特征、健康需求,阐述疾病知识、治疗必要性,缓解恐惧感,列举既往治愈良好病例,提高依从性,若有气喘、胸闷等表现,及时安抚、稳定情绪,娴熟的处理、提高信任感。②用药指导:叮嘱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告知各药物作用、用法用量等,张贴便签床头明显位置,观察用药后是否有副作用,且加强血压监测。③膳食:结合实际、膳食爱好制定营养计划,增加优质蛋白、微量元素摄入,多吃新鲜蔬菜瓜果,禁忌食用辛辣、咖啡及浓茶等。④生活行为:叮嘱患者坚持散步、慢跑及太极拳等活动,结合实际调整运动强度、频率,若出现心律失常症状,避免运动,且叮嘱规律性作息,劳逸结合、身心放松。

1.3 观察指标

临床指标:测定控制心律失常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心脏指数及心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临床指标)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控制心律失常、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较短;心脏指数较高;心率值较低,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临床指标(±s)

表1 比较临床指标(±s)

组别 控制心律失常(d) 心电图恢复正常(d) 心脏指数(L/min.m2) 心率(次/min)观察组(n=42) 2.09±0.32 3.15±1.42 3.79±0.38 86.13±3.75对照组(n=42) 4.53±1.16 5.36±2.47 3.51±0.36 94.75±4.62 t 13.1410 5.0270 3.4666 9.3883 P P<0.01 P<0.01 P<0.01 P<0.01

3 讨 论

冠心病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症,中老年群体较常见,原因为:机体器官功能减退、情绪起伏大、糖脂代谢异常及剧烈运动等,未及时治疗增加心率衰竭、猝死等风险,甚至危及生命。马添雯[3]学者认为,予以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能稳定体征、降低并发症几率,且辅助护理干预也相当重要。

本研究示: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控制心律失常、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较短;心脏指数较高;心率值较低,P<0.05,说明本文与钱可可等[4]文献结果接近,由此可见整体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预后,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到实处,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满足临床护理需求,具以下优势:

①心理疏导能稳定患者情绪、消除顾虑,纠正错误认知、提高疾病认知程度,主动交流沟通能调节心理状态,进而主动配合治疗、护理;②用药指导能加速疾病康复进程,叮嘱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改善预后;③膳食指导能改善机体免疫力、抵抗力,改善自身营养状况,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病情;④生活行为以有氧活动为主,改善心功能、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行整体护理干预能促进心电图恢复、控制心律失常,稳定心率,具临床可借鉴性。

猜你喜欢
心电图心率心脏
心率多少才健康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心脏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