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2021-01-21 08:09白光磊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4期
关键词:补体细菌性支原体

白光磊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普儿二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小儿肺炎是北方儿童在春冬季常发的疾病之一,根据小儿肺炎的引发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和真菌性肺炎[1-2]。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在理论上可以自愈,但由于该疾病会引发多种伴随性的疾病,引发患儿器官受损,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医学界也把这种疾病作为研究要点。本研究以细菌性肺炎患儿作为对照,进行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到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50例相同时间段在我院就诊的患有细菌性肺炎的患儿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研究组患儿男24例,女2例,平均年龄0.6至9岁;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0.5至9.2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研究组患者均符合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②对照组患者均符合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③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具有参考价值;④研究对象(或其监护人)对该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得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组间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组间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构成比分析,所有数据经SPSS19.0/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视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组患儿临床特点分析

根据对研究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50例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中,有31.77%的患儿感染支气管肺炎,有41.74%的患儿感染支气管炎,还有少数患儿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63.55%的患儿出现高烧症状,其余患儿为一般发热症状;63.89%的患儿出现阵发性连续咳嗽症状;胸部听诊结果显示,有40%的患儿出现细湿啰音,有接近29%患儿出现痰鸣声;发病季节统计显示,有接近41.3%的患儿在冬季发病,28.36%的患儿在秋季发病,18.69%的患儿在春季发病,在夏季发病的患儿较少;在是否与流行性病学有接触史的调查中,有75.68%的患儿有过接触史。

2.2 两组患儿致病单因素分析

表1 两组患儿单因素分析

由表1可得,两组患者在出现高热、阵发性咳嗽、出现啰音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流行性病学接触史、白细胞数量、抗生素应用时间等方面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由于支原体具有避开黏膜纤毛清除的特点,因此传染性较强,在临床上具有起病慢、持续发热的症状特点。大多数小儿肺炎衣原体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啰音,发病时间多为秋冬,春季较少,夏季次之[3-4]。在治疗支原体的上,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治疗显然没有很理想的治疗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细胞壁是抗生素的作用靶点,但是在生理特点上,支原体是没有细胞壁这种生理结构的。在抗生素的选择上,一般都是采用的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治疗支原体感染,这一类的抗生素可以直接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实现在支原体的病原体增殖机制上进行清除。糖蛋白是补体系统各部分的主要成分,而肝细胞和巨噬细胞是产生补体的主要细胞,而特异细胞刚好在儿童体内是极为缺乏的,一旦发生微生物感染,对于补体系统的激活只能通过替代途径实现,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补体C3和C4的消耗。在人体内部组织中,有部分是和支原体共同抗原的,因此,如果患儿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虽然可以在治疗中利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是相应的也会致使患儿受到体内脏器和多个系统的免疫损失。

为研究其具体的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本文选取细菌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得出小儿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特异性:流行性病学接触史、抗生素应用时间、白细胞数量方面区别于其他肺炎。

综上所述,应加强对小儿肺炎衣原体感染的针对性研究,根据其特异性的临床特征进行判断和诊治。

猜你喜欢
补体细菌性支原体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鸡败血支原体的流行特点、鉴别诊断及防治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