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的意义

2021-01-21 08:09周紫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4期
关键词:压积特发性宽度

周紫燕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云南 普洱 665000)

近年来,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检测值逐渐受到医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其主要包括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值[1];通过对血小板内相关参数的科学评估以及有效分析,逐步明确患者的血液情况,以此来保证医护人员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治疗方案制定的准确性以及可执行性,不断增强临床治疗的成效。本文将为了整体探讨血小板参数的检测意义,将选取本院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其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为确保血小板检测在血液病毒诊疗中的科学高效应用,明确血小板检测的实用价值,研究人员需要从科学、客观的角度出发,设计系列研究活动,通过相应的手段,将血小板检测在血液病毒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估,实现临床价值的有效发掘。本次选取的9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所收治,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30-50岁之间,平均年龄(35.2±0.5)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30例,男15例,女15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30-50岁之间,平均年龄(35.8±0.5)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30-50岁之间,平均年龄(35.2±0.5)岁;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17例,女性13例;年龄分布在30-50岁之间,平均年龄(35.5±0.2)岁;所有参与此次研究的对象均在家属的自愿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监督核准研究内容,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完整,年龄、性别、病情等基础数据没有明显差异,(P>0.05)表示具有可对比性,可以进行相应的研究活动。

1.2 方法

基于整个研究活动的目的,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有必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要根据相关医疗规范,采取所有研究对象的静脉血1ml,进行200 s/L EDTA-K2抗凝后采用0血常规电脑检测仪检测。通过这种方式,确保血液检测类别的全面性、系统性,不断增强血液检测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

对四组对象的第1次血常规结果进行观察,并准确记录患者血小板中的血小板分布宽度值(PDW)、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值(PDW)等参数与健康体检的对照组进行整体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获取了大量数据,对获取数据的有效处理,无疑能够提升血小板参数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准确性。具体来看,在研究数据统计学分析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相比对照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值(PDW)增高,血小板压积(PCT)降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较大,血小板压积(PCT)降低;且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值(PDW)、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小板参数检测意义[±s]

表1 血小板参数检测意义[±s]

分组 例数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血小板压积(PCT) 血小板分布宽度值(PDW)对照组 30 10.45±0.70 0.23±0.02 0.58±0.05再生障碍性贫血 30 10.38±0.53 0.05±0.00 0.64±0.1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0 13.01±1.32 0.11±0.01 0.58±0.0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30 8.41±1.72 0.04±0.01 0.47±0.12

3 讨 论

参考相关医学文献资料发现,血小板主要存在于人类的骨髓成熟的细胞中,直接影响着人类的造血功能[2],而血小板中的血小板分布宽度值(PDW)、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值(PDW)等参数则可以直接反应人体中的动态指标,而目前,随着临床中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多种检测技术也一直在不断进行完善,但是血小板参数的检测意义却一直未被关注,只有少数医学研究学者认为其整体数值与患者的血液病检测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3];据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发病疾病主要是由于骨髓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减少所致;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患者体内存在抗血小板自身抗体,通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造成血小板减少。基于这种关联性,对血小板进行必要的检测,掌握血小板的有关参数,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判定患者血液基本情况,实现诊疗方案的快速确定以及针对性的优化。从上述研究中不难发现,血小板参数检测与血液病患的诊断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通过对血小板分布宽度、压积等参数的分析评估,医疗人员能够准确发现相关疾病与血小板参数变化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稳定的内在联系,无疑给医疗人员开展相应的疾病诊疗工作带来巨大的参考,大幅度增强了血液类疾病诊断的针对性、有效性,同时缩短了诊疗周期,降低了诊疗成本。这对于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保障有着极大的裨益。

综上所述,对于多数血液病患者而言,血小板参数值均可以有效诊断患者的临床疾病状态,并且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但本次研究对象范围较小,若想获得绝对性的研究数据,还需要进行大范围内的数据研究探讨,为临床相关疾病的检测和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猜你喜欢
压积特发性宽度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对评估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意义分析
不同年龄比格犬红细胞压积、生理脆性的测定
特发性腹痛一例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栓的关系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中老年男性血小板压积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