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镜下液电碎石在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2021-01-21 08:09周京涛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4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道胆管

周京涛

(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普外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肝内胆管结石为临床常见结石病,发病于肝内胆管系统,以右肝管、左肝管分叉部以上胆管为高发部位,是一种原发性胆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因素为先天性胆管变异、胆汁淤滞、胆管梗阻、胆管感染,病理改变包括肝实质损害、胆管感染、胆管机械性梗阻、肝内胆管狭窄与扩张等。结石性质主要为胆色素结石,部分为胆固醇结石[1]。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因结石的位置不同而出现差异,主要为胀痛,还可能合并肝管气管瘘、胆道出血、肝胆管癌、门静脉高压症、肝硬化、肝脓肿等,严重者引发感染性休克与败血症。当前,临床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时常采用手术治疗,包括肝叶切除术、肝切开取石术等,随着内镜技术逐渐应用成熟,胆道镜取石效果显著,但部分患者存在胆道狭窄、结石嵌顿等现象,增加治疗难度。研究指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将以5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胆道镜下液电碎石在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肝内胆管结石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9例;最小年龄为28岁,最大年龄为54岁,年龄平均值为(39.84±4.98);使用B超、CT、MRCP等诊断,左肝内6例,右肝内11例,左右肝内10例,左肝内并胆总管3例,右肝并胆总管8例 ,左右肝并胆总管12例。纳入标准:资料齐全;认知正常;均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其他结石;恶性肿瘤;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精神障碍;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设备:使用胆道镜(型号:日本O l y m p u s CHF-T20 型;),取石篮,TCS-B-Ⅰ体内冲击波碎石仪。

操作:经窦道或胆总管切口置入胆道镜,对胆总管下端的通畅情况进行探查,以及十二指肠乳头功能良好情况,对肝内胆管进行探查,使用胆道镜可见结石比所在胆管更大、网篮趋势困难、结石嵌顿难取时,使用液电碎石粉碎结石,在结石被击碎以后,使用取石网篮逐一取出结石碎块,或者电击为泥沙样结石,实施冲洗,或者由十二指肠乳头自行进入肠腔。设定碎石能量是0.6-0.8J,若结石较硬,设定最大输出能量低于1.0J。若患者胆管粘膜出血,需暂停操作,使用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止血,在手术完成以后,取T管放置,并妥善固定。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治疗效果:结合结石残留情况进行评估,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三个等级,结石无残留,即为显效;取出大部分的结石,即为有效;不满足以上情况,即为无效。

2 结 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

50例患者中,32例患者实施1次液电碎石,15例患者实施2次液电碎石,3例患者实施3次液电碎石。显效38例(76.00%),有效12例(24.00%),无效0例(0),治疗有效率为50例(100%)。不良反应如下:上腹胀痛3例,胆道出血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例(14.00%)。如表1所示。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上腹胀痛 胆道出血 不良反应发生率n=50 38(76.00%) 12(24.00%) 0 50(100%) 3 4 7(14.00%)

3 讨 论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道外科治疗难点,具有较高的残石率与复发率,研究数据表明,肝内胆管结石术后的残石率约为60%-70%。肝内胆管取石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肝内胆管巨大结石与嵌顿结石,多为铸型,将整个胆道堵住,取石篮无法通过,这也就意味着无法使用取石篮将结石套住,无法取出结石,当反复使用取石篮进行取石时,不仅延长手术时间,还增加了并发症发病率[2]。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治疗,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液电碎石是使用同轴双极碎石电极,生理盐水在通电以后可造成高电压脉冲放电,水中震动电力冲击波,释放出水中溶解气体,形成微小的气泡,在冲击波运动下膨胀且崩溃,击碎结石。在1973年,经T管窦道液电碎石首次实施,且取得成功。有学者针对不同冲击波碎石治疗有效率进行研究,结果可见,液电碎石的碎石成功率约为89%-98%,明显高于激光碎石、气动碎石、超声碎石。本次研究结果可见,50例患者中,32例患者实施1次液电碎石,15例患者实施2次液电碎石,3例患者实施3次液电碎石。显效38例(76.00%),有效12例(24.00%),无效0例(0),治疗有效率为50例(100%)。表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使用液电碎石术治疗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在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治疗过程中,伴随多种并发症,包括发热、出血、疼痛等,本次研究结果可见, 不良反应如下:上腹胀痛3例,胆道出血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例(14.00%)。因此,需及时处理并发症,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对于胆道出血者,在出血部位滴注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进行止血;对于发热者,一般情况下无需实施特殊处理,使用退热药物控制体温,直到恢复症状,若退热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佳,可取抗生素治疗;对于疼痛患者,多采用止痛药进行治疗,有效缓解症状[3]。在取石过程中,为了有效预防并发症,可采用以下措施:(1)在取石操作之前,使用影像学诊断对结石位置进行确定,确保心中有数。(2)在实施胆总管探查术以后放置T管时需选择22号管,胆总管切口、腹壁切口间放置的T管长度最短,有助于取石。(3)T管需妥善固定,避免发生脱出,若患者出现脱落现象,需立刻重新放管。(4)使用胆道镜观察,电极尖端需对准结石的中部,与结石之间的距离为0.5-1.0mm,与胆道镜之间的距离为3.0-5.0,避免对胆道造成损伤。(5)电极间断较为锋利,治疗过程中需认真小心,避免将胆道划伤。(6)操作过程中,生理盐水需充满胆管腔,确保视野清晰,避免出现碎石遮挡[4]。

综上,对肝内胆管结石实施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治疗,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道胆管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