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伴结石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分析

2021-01-21 08:09汪启乐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4期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结石

汪启乐,冯 伟,林 斌*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肝胆胰外科,江苏 徐州 223800)

胆囊结石在临床比较普遍,多发于女性身上,尤其是中年以后的群体发病率更高,急性胆囊炎是一种急腹症,具有发病急、发展快的特征,其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右上腹绞痛、胸背部放射痛和腹肌强直等。急性胆囊炎常伴有结石,具有发病急,病程久的特征,会对患者胆囊生理和功能造成严重损伤。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产生不同病理性变化,如萎缩、积水和癌症等,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因此找到合适的治疗方式,改变患者身体状况非常必要。临床对该病症的治疗主要以传统开腹术为主,但该方式具有创伤大、恢复慢的特点,且容易产生并发症状,因此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伴随医疗水平的不段提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得到越来越多医患人员的青睐,使用率逐步提升,本文主要研究腹腔镜手术对急性胆囊炎伴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文所述。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基本信息

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胆囊炎伴结石患者,通过区组随机化法将患者划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例数均为45例,前者为患者使用传统开腹术进行治疗,后者为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4例和21例,年龄区间为41-55岁,年龄平均值为(47.04±5.12)岁;单发结石、多发结石患者例数分别为23、22例;急性胆囊炎病程3-45小时,平均病程(24.37±7.02)小时。研究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5例和20例,年龄区间为40-56岁,年龄平均值为(46.79±4.89)岁;单发结石、多发结石患者例数分别为22、23例;急性胆囊炎病程4-44小时,平均病程(25.26±6.11)小时。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了解,并同意进行此项研究;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并支持本项研究。相比之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并无显著区别,研究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进行传统开腹手术,具体方式为:在患者右肋下方切口,长度为十厘米,角度倾斜,按顺序将腹壁层切开后,于胆囊三角部位把胆囊与胆囊动脉进行分离并结扎,术后进行引流管的放置和缝合。

研究组:为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具体方式为:在患者肚脐下处进行切口,长度为十毫米,切完后将气腹针置入,设立气腹,并保持压力为10mmHg,同时检查腹腔内结石数量和大小,检查腹腔内粘连和水肿状况,然后在腹腔镜辅助下在患者右肋下两至四厘米处切口,长度为五毫米,在剑突下方四至六厘米处再做一个长十毫米的切口,再于右肋下切口将牵引钳、胆囊钳和分离钳置入,一次切开胆囊后三角浆膜,将但囊体、胆囊动脉、壶腹部和胆总管下段暴露出来,通过电凝钩做解剖操作,进行切除,术后通过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并置入引流管[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有效性、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指标、机体应激水平四方面。治疗有效率包括显效、有效、无效三方面,总治疗有效率为显效有效率和有效有效率之和;并发症包括感染、胃肠道症状、血压异常、压疮四方面;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天数三方面;机体应激水平包括皮质醇、血糖、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五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软件(19.0版本)做统计,包括计数和计量两方面,分别用百分比和(±s)显现,并通过卡方和t检验,若P<0.05,指双方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双方治疗有效率

治疗有效率方面,对照组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双方治疗有效率[n(%)]

2.2 对比并发症情况

并发症方面,对照组发生率高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3 对比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

研究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2 对比并发症情况[n(%)]

2.4 两组患者机体应激水平的比较

研究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血糖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所示。

3 讨 论

急性胆囊炎的病因为胆囊管阻塞以及细菌侵袭造成的胆囊炎症,临床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大概百分之九十五的患者会并发胆囊结石。胆囊结石初期患者临床表现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发展,结石体积会逐渐变大,容易产生病理性生理变化,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因此必须为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阻止病情恶化[3]。

表3 对比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s)

表3 对比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s)

住院天数(天)对照组 45 61.23±9.62 86.35±22.23 10.32±2.24研究组 45 45.10±8.82 57.01±10.40 5.00±1.21 t 8.2906 8.0195 14.0175 P 0.0000 0.0000 0.0000组别 例数 手术时长(分)出血量(毫升)

表4 两组患者机体应激水平的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机体应激水平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白细胞介素-6(pg/ml) C反应蛋白(mg/dl) 皮质醇(ng/ml)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血糖(mg/dl)对照组 45 85.23±6.32 0.64±0.23 186.42±11.34 115.83±7.04 106.74±9.16研究组 45 74.11±6.00 0.13±0.05 142.81±8.11 103.41±7.05 91.84±7.61 t 8.5599 14.5352 20.9836 8.3624 8.3931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对该病症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临床常用的方式为开腹手术,但是传统开腹术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创伤,并具有高并发症发生率,因此患者接受度较低。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腹腔镜手术应用逐渐广泛,有关研究证实,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且恢复迅速,有利于患者预后,被患者认可度较高。在腹腔镜辅助下手术,通过腹腔镜和相关手术器械,可以减少患者疼痛感,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出血量,有效减少创伤应激反应程度,从而降低并发症状的产生[4]。

本文研究中,为急性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从治疗效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即腹腔镜手术效果更佳,且在手术指标和机体应激水平方面,腹腔镜手术效果均优于传统开腹术,足见为急性胆囊炎伴结石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综上,为急性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提升患者手术指标和机体应激水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胆囊结石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如何降低泌尿系结石的生成率?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