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1-01-21 08:10元晋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4期
关键词:心内科精细化疾病

元晋霞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山西 晋城 048000)

伴随着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临床护理水平的高低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面对各大医疗机构中的患者,存在不同的疾病类型和症状表现,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基于这种形势,相关医护专家应加到对护理服务模式及管理方式的研究,根据各种疾病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去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可以使得护理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在强化护理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管理水平。心内科是医院众多科室中的一个,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房颤、心肌炎等是该科室患者的常见疾病,因患者的疾病发生机制复杂,并且还存在较多的诱发因素,故在临床护理中,需要注意较多的事项,包括患者的用药、饮食等。为确保各项护理工作得到有效地落实,需强化护理细节上的管理。为了满足这一要求,精细化管理在心内科护理工作的开展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从护理管理效果上来看,应用优势明显优于以往常规的管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88例心内科患者,根据护理管理模式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其中,观察组共包含男女患者26例、18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26岁,年龄平均值为(52.41±3.64)岁;对照组共包含男女患者25例、19例,对应年龄平均值为(51.47±4.28)岁。本次研究在所有患者知情下开展,从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的整理上来看,差异不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

1.2 方法

将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用于对照组,护理人员按照以往的护理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饮食上的指导、病情监测、健康宣教等各项基础性护理服务[1]。

将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用于观察组,具体内容包括:首先,在患者入院治疗期间,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地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在护患见面时,护士应面带微笑,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并向其讲述医院环境,使患者尽快适应。因疾病带来的危害,加上医疗费用对家庭经济施加的压力,部分患者难免会产生害怕、焦虑等负面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护士要学会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适当地进行安抚,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过程中,向他们讲解一些疾病知识,以免患者存在认知上的错误,扰乱自身的心态。另外,对于部分患者的诉求,应尽全力满足,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相互交心,建立一个融洽的护患关系。其次,在病房环境方面的护理,护士需每日对病房卫生进行清洁,保持室内干净、整洁。在患者休息时,提醒进出人员放轻脚步,以免打扰到患者的睡眠。对室内温度、湿度进行合理调节,提高患者的住房舒适度。另外,针对一些年长的患者,由于年龄较大,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与青少年相比,体格较差。为此,需要对这类患者加强护理管理。考虑到患者的人身安全,对于地面较滑的区域,可设立警示标识、铺设防滑地板,在病房上安装防护栏,以免患者摔伤、滑倒[2]。最后,心内科存在较多病症患者,年龄、性别、家庭文化背景等存在一定差异,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上也会不同。为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对心内科患者护理中,应积极展开健康知识教育,以口头讲解、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或微信公众号推送健康知识、建立随访手册,强化延续性护理服务等方式,告知患者更多的疾病知识,使其正确对待疾病的存在,用平稳的心态去面对以后。另外,给予患者精神上的鼓励,向其列举之前预后效果较好的案例,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另外,组织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工作上的总结,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护士应及时指出,并共同商议应对策略,对后期护理工作的实施作出相应的整改,强化每一个护理细节工作的质量。

1.3 观察指标

在两种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下,分别对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病房环境护理、安全管理等项目进行评分,对应分值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另外,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总分100分,按照0~69分、70~89分、90~100分三个分值区间的划分,分别作为不满意、较满意、满意的评判标准[3]。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计量单位用(±s)表示,计数单位用%表示,分别使用t、x2进行检验,当组间差异符合P<0.05的要求,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工作项目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对应分值明显偏高,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s,分)

组别 n 安全护理 健康教育 病房环境护理 心理护理观察组 44 8.57±0.71 8.21±0.82 8.23±0.27 8.36±0.47对照组 44 5.71±0.43 5.83±0.27 6.01±0.54 6.21±0.14 x2值 5.246 6.284 6.234 5.284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为93.18%,对照组为81.82%,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临床护理在医疗工作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医疗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向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传统的护理模式应用频率逐渐减少,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护理方法不断出现,并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价值。精细化护理管理,是一种强调护理细节控制的管理模式,从患者入院开始的第一天,便向患者进行细心的照顾,包括心理、住房环境、睡眠、用药、健康教育指导等各方面的护理服务,并且每一护理项目均精化到了很多小的节点。在这种护理管理模式下,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护理安全,实现了患者心理、情绪上的疏导,护患双方的关系更加和谐,对于后期各项护理及治疗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4]。

另外,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遵循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在护理期间,患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与呵护,针对患者各方面的护理需求,也得到了更好地满足。在护理安全方面,通过对护理风险进行提前防范,在很大程度上可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故减少了护患矛盾。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在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各项指标的比较中,显著优于另一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由此可见,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采纳。

综上所述,心内科患者人数较多,并且护理工作繁杂,为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能够高效完成,应加强精细化护理管理力度,优化护理路径,合理安排各项工作的实施,不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心内科精细化疾病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