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QCC循环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影响

2021-01-21 08:10周爱玲柯玉萍宋晓镭胡颖秋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4期
关键词:高钾血症维持性血液

周爱玲,赵 洁,张 伟,柯玉萍,宋晓镭,胡颖秋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澳洋医院,江苏 苏州 2156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针对尿毒症、血肌酐及尿素氮明显升高,慢性肾功能损害伴随无尿以及心衰等症状时采取的主要治疗手段[1]。治疗结合血液透析机弥散和超滤的原理展开,可以代替肾脏完成机体的代谢。但在维持血透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高钾血症的产生就是十分严重的一项并发症,不及时控制容易引起心脏骤停导致死亡。本文结合我院维持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结合QCC循环管理并以常规护理作为对照,评估管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月期间维持血液透析的50例患者,按照入院挂号顺序末尾数字奇偶性平均分组,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组中男18例,女7例,年龄(47-68)岁,平均(54.6±5.2)岁;研究组25例(QCC循环管理),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46-65)岁,平均(53.7±4.8)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前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在当地伦理组备案并过审。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维持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QCC质量管理,由护士长发起品管活动,组织科室内专科工作经验3年以上护理人员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得出血电解质的检验结果后,由责任护士展开针对性的健康宣教。QCC质量管理小组成立后进行品管圈理论教学,展开专业性培训。培训后针对院内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的高钾问题展开分析,由参与活动的护理人员结合个人临床护理经验提出问题。将现存问题按照十分迫切、重要、一般三个程度划分,组内成员投票决定。根据投票结果选出以预防高钾血症为迫切问题,命名品管圈圈名为“打钾圈”,意为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高钾血症的产生。由圈内成员合理集思广益提出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高钾血症的护理方案。方案制定过程中分别询证造成高钾血症的因素,针对高危风险因素制定护理计划,以现有护理计划为基础提出护理目标,设定鼓励政策,激励护理人员主动参与,同时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之后结合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以及治疗的配合度,出院时结合延续性护理思维,告知院外护理重点如提供患者预防高钾血症的用药与饮食注意点、高钾血症的临床症状如口唇麻木等,使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保障患者安全。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每四周定期采血电解质进行血钾浓度比对,得出结果。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高钾血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高钾血症发生率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说明护理管理模式效果显著。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5.0统计学软件整理数据,计数资料“±s”,计量资料“n[%]”,差异用“t”及“x2”表示,P<0.05。

2 结 果

实施QCC护理措施后护理敏感指标分析,见表1.

表1 实施QCC护理措施后护理敏感指标发生率n(%)

3 讨 论

3.1表1显示,通过护理,血透室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QCC循环护理措施后对促进血透患者高血钾的控制有成效。

3.2目前临床数据资料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方法的使用能够引起多种并发症状[2-4],高钾血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时可以致死,治疗时需要联合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进行管控。QCC质量管理模式与常规护理管理相比,具有能促进护理人员自主行动的优势,管理模式的实施由科室内护理人员自发性的组建,组建后就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集思广益制定干预方案。将高钾血症的预防作为主要的护理目标制定计划,实施后发现:研究组中高钾血症发生率为[5-7](4%),低于对照组(24%)P<0.05.

综上所述,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给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的QCC循环管理后能够有效预防高钾血症的发生[8-10],并以此降低高钾血症引起的病死率。

猜你喜欢
高钾血症维持性血液
慢性肾脏病患者高钾血症的管理
高钾血症也是一种慢性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角色扮演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肾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以高钾血症为例
强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钾血症患者血钾水平的影响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与炎症的联系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