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

2021-01-22 03:56
时代人物 2020年32期
关键词:微时代少数民族思政

丁 默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喀什 844000)

在“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认知,还是生活习惯,亦或是行为方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由于受到更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高校大学生在缺乏思想指导和心理疏导下,必然会出现思维混乱、思想不健康、情绪不稳定、心理素质脆弱等情况。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干扰。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通过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将“微时代”信息传播的高速化、多元化、双向化等特点与思政教学相融合,逐步构建能够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学习需求、成长发展需要的多维度思政教育体系,促进学生提升综合素质能力,树立良好的理想抱负和价值观念。

提升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有利于地区经济建设。纵观中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无疑要归功于56个民族的齐心合力。而且自古以来,我国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始终主张“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并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使得我国在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就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通过提供更多的扶持政策,开放少数民族地区,使得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快速的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接班人,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着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因此,高校需要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教育原则,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才能使其快速发展成国家和民族所需要的人才,更好地建设家乡。

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只有保证民族安定团结,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但在“微时代”背景下,外界干扰因素变得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华民族的内部团结。尤其是一些国外敌对势力与少数民族异类分子相勾结,以不同的民族信仰、生活习惯等因素意图分裂国家,直接威胁到我国的社会安定与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必须要落实国家提出的教育政策,积极发挥自身的教育传播功能和效用。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将爱国思想意识根植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中,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为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做出积极的贡献。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在改革开放之后,各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开放。尤其是民族院校的出现,使得民族文明成果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为各民族思想、学术、生活等方面的交流创造了条件。高校作为知识、技能教育的主阵地,以及优秀思想的宣传地,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和发展学生的素质能力。相比于汉族,少数民族是弱势群体。但为了加速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提出了诸多教育政策方针,营造了和谐、安定、团结的民族氛围。尤其是将知识少数民族语言化,开办适合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专业,以及开展科学科技交流活动等,将最新、最先进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少数民族大学生,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迅速发展成为国家、民族、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同时也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注入了动力。

“微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国际形势引发分裂主义思潮。自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始终饱受列强欺凌,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但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快速发展经济,一改“一贫如洗”的面貌,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开始遭受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敌视。尤其是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排华情绪日益高涨,使得我国发展政治、经济、文化面临了巨大挑战。同时“微时代”的到来,排华势力开始将矛头指向少数民族,并将其不良的思想、价值观念渗透给少数民族大学生,使得“民族主义”“分裂主义”横行,严重威胁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社会经济转型容易引发冲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但为了保证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我国开始加快社会转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微时代”改变了学习、生活、工作方式,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缺失、理念信仰迷茫、行为方式失范等情况,甚至引发了一些冲突事件。因此,高校必须要重新调整思政教育策略,积极面对现实境遇。

网络新媒体带入不良价值观念。网络新媒体的出现,虽然加强了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联系,使得大学生学习知识、收集信息变得更加方便,但同时它也弱化高校思政教育的主导地位。由于新媒体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人们具有言论自由。一些国外的敌对分子为了分裂我国,故意拿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做文章,大肆宣传不良的思想观念。一些国内缺少爱国意识,且价值观有缺陷的人为搏眼球,故意宣传负能量,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变得越发混乱。

教育环境变化造成学习模式变化。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高校教育环境也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学习方式、进程、习惯的变化,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上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高校没有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没有合理科学地开展思政教育策略,使得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出现了负面情绪,甚至公开抵触教师教学。

“微时代”背景下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对策

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教学管理。针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利用特性化的方式。单一、片面地走“大课堂”的形式,并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基于此,高校需要充分挖掘“微时代”的优势特点,加强教育教学创新。通过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思想素质。首先,高校应依据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开展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课。通过提供可供少数民族大学生专用的学习教室,聘请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师,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引导。其次,要注重改革“考核”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通过加强民族团结、学风、文明等宿舍建设,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少数民族学生能够控制情绪和约束行为。这样一来,不仅能解决少数民族学生泡网吧、打架斗殴等问题,还能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与学校、教师、其他同学的互动交流。

加大对新媒体的监督,完善思政教育机制。网络媒体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用不好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质效性、实用性,国家需要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高校需要完善思政教育机制,不断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首先,国家要完善新媒体传播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网上涉黄、赌、毒,以及分裂国家和传播负能量的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优化网络环境,使学生远离不良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其次,高校要结合自身情况,加强对学校内部的网络管理。通过创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进一步发挥网络教育的功能和效用,不断强化思政教育成果。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引导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践行者。最后,高校要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骨干。通过发挥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传递最前沿、最新颖、最科学的知识,逐步构建“微时代”思政学习环境。

搭建网络教育平台,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要想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必须要搭建系统性、多元化的网络教育平台。通过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加强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形式创新,才能推动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高校要重新构建思政教育知识体系。通过以互联网技术手段,将社会主义思想、革命精神、历史文化、校园制度有机融入思政知识中,逐步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联合,网络内外的协同互动,从而引导少数民族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其次,高校要加强与其他媒体的合作,构建完善的思政教育传播机制。除了要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还要借助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加大思政知识宣传,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在耳熟目染、情感熏陶中形成爱国主义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构建新的教育环境,提升政治意识和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意识和专业素质。通过坚持“四个自信”思想,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与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更加清晰地理解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通过结合当下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情况,创新教学方式和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紧迫性、作用性,从而实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式的思政教育。此外,高校要注重构建新的教育环境,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政治意识和素养的培养。一方面,要积极落实国家提出的少数民族政策,要为少数民族学生搭建获取知识的优质途径,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要拓展新渠道、新平台、新模式,逐步优化网言网语,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加轻松、简单地接受思政知识。

综上所述,“微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传播呈现出来了新的变化。为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素养和心理素质,高校必须要正式新时代下思政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通过构建新的教育环境,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逐步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从而将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成民族振兴和国家建设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微时代少数民族思政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少数民族的服装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