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1-01-22 11:58张艳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2期
关键词:牙周袋前牙牙周病

张艳红

(吉林省敦化市医院,吉林 敦化)

0 引言

牙周病为临床口腔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口腔健康,易导致牙齿移位情况,影响牙齿美观性;因牙周病及牙齿移位均为慢性进展性疾病,长时间病变严重影响患者咀嚼及发音功能,影响牙齿美观性,极易导致身心障碍情况,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口腔专家针对因牙周病导致的牙齿位移多采用口腔正畸治疗,借助正畸矫正,以恢复正常牙齿排列,改善因牙齿位移导致的咀嚼、发音异常情况,恢复牙列美观,为口腔科常见的治疗手段[2]。随着口腔医学不断发展,口腔正畸技术增多,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与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被确立起来,为临床正畸首选方案[3];现研究笔者就上述两种口腔正畸临床有效性进行平行比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采集118例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患者为分析对象,病例采集起止时间为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依据患者院内治疗顺序均分两组,59例一组。两组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患者基线资料数据进行比对(P>0.05),差异满足平行比对需求。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口腔正畸,由相同医务人员进行治疗,于正畸之前详细评估患者既往史、现病史,予以患牙正位、侧位摄片,评估患者咬合、牙弓等情况,为患者制备模型;并针对合并牙周病患者开展根管治疗,部分患者接受牙齿种植;综合X线、影响学检查、临床症状等情况,为患者制备矫治方案,实验A组患者予以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实验B组予以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于佩戴治疗期间予以患者口腔管理,指导患者于早晚、餐后清洁口腔内食物残渣,避免食用坚硬、刺激性食物,定期进行含漱水含漱、刷牙等,间隔4-6周进行复诊。

1.3 评价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评估患者牙周健康,主要评估指标包括牙龈出血指数、牙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等;记录比对治疗期间、治疗后口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牙周健康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牙龈出血指数、牙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具有一致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牙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较比治疗前降低,实验B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牙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低于实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牙周健康指标比较(±s,n=59)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牙周健康指标比较(±s,n=59)

组别 时间 牙龈出血指数 牙菌斑指数 牙周袋深度实验B组治疗前 92.36±8.72 3.65±0.25 8.52±0.86治疗后 61.53±7.48 1.15±0.13 4.51±0.62 t 16.826 12.502 9.628 P 0.000 0.000 0.000实验A组治疗前 91.83±8.08 3.70±0.31 8.61±0.91治疗后 78.62±6.58 2.38±0.18 7.16±0.77 t 14.052 8.526 7.125 P 0.000 0.000 0.002

2.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口腔问题比较

实验B组患者治疗期间10例患者继发口腔问题,实验A组患者治疗期间13例继发口腔问题,实验B组发生率略低于实验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期间口腔问题分析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口腔问题比较

实验B组治疗后无口腔感染、口腔粘膜病变,实验A组治疗后3例继发口腔感染,2例继发口腔粘膜病变,发生率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口腔问题分析

3 讨论

牙周病为临床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疾病感染以细菌性感染为主,呈慢性进展型,早期病理表现极易被患者忽视,严重危害患者牙周健康,是导致牙列缺失的主要因素[4,5]。经临床口腔专家于疾病探究中发现,牙周病发病与牙龈炎、牙菌斑具有高度关联性,炎症呈慢性进展型,炎症持续性发展,故导致牙周炎发生,影响牙周组织,导致前牙移位,进而影响患者咀嚼及发音功能,影响其牙列美观,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社交障碍、自卑等情绪,开展有效的治疗探究尤为重要[6-8]。

口腔正畸为临床口腔医学常用的治疗手段,基于生物学原理,复合覆盖关系对其牙列排序进行矫正,初始患牙恢复至正常部位,其矫治治疗周期较长,可有效确保牙齿复位的稳定性,进而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及咬合能力[9,10]。口腔正畸需借助有效的矫治装置,因矫正周期较长,矫正装置需满足长时间治疗稳定性、便于清洁等需求,本研究通过比对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2种正畸手段,数据研究反馈,两组患者治疗前牙龈出血指数、牙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具有一致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牙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较比治疗前降低,正畸治疗于前牙移位中均具有显著疗效,而实验B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牙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低于实验A组,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于牙周健康恢复优于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实验B组患者治疗期间10例患者继发口腔问题,实验A组患者治疗期间13例继发口腔问题,实验B组发生率略低于实验A组;实验B组治疗后无口腔感染、口腔粘膜病变发生,实验A组治疗后3例继发口腔感染,2例继发口腔粘膜病变,发生率为8.47%,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于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继发口腔问题概率较低,临床应用安全性优于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

综上,口腔正畸于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治疗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临床优势显著[11,12]。

猜你喜欢
牙周袋前牙牙周病
根面平整在牙骨质撕裂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牙齿移动对静止期牙周病动物模型牙槽骨的影响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下颌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成功率、牙周袋深度及根分叉牙槽嵴比的影响
喝生姜水预防牙周病
玻璃纤维桩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