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探究

2021-01-22 11:58冶俊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2期
关键词:月经周期孕激素月经

冶俊霞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中医院妇产科,青海 门源)

0 引言

月经失调为临床常见妇科疾病,其临床发病因素与饮食、生活作息、生理变化均具有直接关联,导致激素水平紊乱,诱导的月经周期异常、出血量异常等情况,严重危害女性患者身心健康[1]。临床针对月经失调,多采用激素治疗方式,现研究笔者就孕激素治疗有效性进行探究,分析不同剂量孕激素临床应用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为笔者单位妇科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共160例,上述患者入组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采用红蓝白绿不同颜色抓阄方式分组,每组40例,A组患者年龄17-46岁,平均(33.02±2.41)岁,子宫内膜厚度0.48-0.91cm,平均(0.67±0.14)cm,停经时间1.5-13个 月,平均(6.25±0.16)个 月;B组患者年龄18-49岁,平均(32.93±2.39)岁,子宫内膜厚度0.51-0.93cm,平均(0.66±0.15)cm,停经时间1.2-14个月,平均(6.19±0.18)个月;C组患者年龄20-47岁,平均(32.89±2.43)岁,子宫内膜厚度0.50-0.95cm,平均(0.65±0.12)cm,停经时间1.2-15个月,平均(6.27±0.15)个月;D组患者年龄18-48岁,平均(33.01±2.37)岁,子宫内膜厚度0.53-0.89cm,平均(0.66±0.17)cm,停经时间1.2-13个月,平均(6.19±0.15)个月;统计分析4组月经不调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160例患者均满足《妇科医学临床研究要点》[2]中对月经不调的评估标准,患者月经期间伴有乳房红肿、疼痛、小腹胀痛,月经周期异常;(2)患者入组前签署书面知情书。

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使用孕激素过敏;(2)妊娠女性。

1.2 方法

所选患者均予以孕激素治疗,选用黄体酮胶囊(国药准字H20041902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口服治疗,A组患者剂量为100mg/d,分1次服用,B组患者剂量为200mg/d,分2次服用,C组患者剂量为300mg/d,分2次服用,单次剂量最大不超过200mg,D组患者剂量为400mg/d,分2次服用,单次剂量为200mg;4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0d。

1.3 评价标准

(1)依据患者月经周期、出血量评估疗效,若月经周期正常,出血量恢复,则为显效以上;若月经周期趋于正常,出血量改善,则为起效;若月经周期紊乱,出血量过多或过少,则为无效[3]。

(2)比对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

(3)记录比对治疗期间常见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假设校验,计数资料分布用(%)表达,χ2假设校验,计量资料分布用(±s)表达,t样本假设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果

2.1 4组疗效比较

A组疗效判定有效率为92.5%,B组疗效判定为有效率97.5%,C组疗效判定有效率为95.0%,D组疗效判定为有效率97.5%,D组有效率略高于A组、B组、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4组疗效比较

2.2 4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治疗前4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具有一致性,4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较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具有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4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s/cm)

表2 4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s/cm)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40 0.67±0.14 0.58±0.11 B组 40 0.66±0.15 0.59±0.10 C组 40 0.65±0.12 0.58±0.12 D组 40 0.66±0.17 0.60±0.10

2.3 4组不同剂量治疗方案不良反应比较

A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人次1例,表现为恶心,发生率2.5%,B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人次2例,表现为恶心、腹痛,发生率5.0%,C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人次3例,2例表现恶心,1例表现头晕,发生率7.5%,D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人次11例,5例表现恶心,4例表现头晕,2例表现失眠,发生率27.5%,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月经失调为育龄期女性常见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以阴道出血量异常、月经周期紊乱、经期腹痛为主要病理表现[4]。据临床病理研究发现,月经失调临床诱发因素较多,与环境因素、饮食因素、精神状况均具有高度关联性,因上述因素导致机体激素分泌异常,诱导的月经紊乱情况,其临床治疗开展难度较大,极易反复,探究有效的治疗措施,为妇科主要探究课题[5,6]。

机体负责月经代谢主要机制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为主,为调节机体激素功能主要措施,若女性长时间处于月经不调情况,严重影响卵巢排卵功能、子宫生育功能,对女性患者身心健康具有严重影响。针对月经紊乱,多采用孕激素治疗的方式,首选黄体酮进行治疗,可有效调节激素分泌周期,改善子宫内膜增厚情况,加强内膜保护机制[7,8];同时,可借助雌激素水平的调节,以改善下丘脑-垂体-卵巢系统,维持正常激素水平,以改善月经周期紊乱症状。但于临床应用中发现,部分患者于大剂量孕激素治疗时,极易导致不良反应,为规避其药物副作用,合理控制药物剂量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剂量孕激素临床治疗差异,数据反馈,不同剂量孕激素于月经失调治疗中均可获得显著疗效,低剂量药物使用安全系数更高。

猜你喜欢
月经周期孕激素月经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雌,孕激素联合克罗米芬,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的临床疗效分析
孕激素类药物 什么时候吃 什么时候停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被忽视的月经贫困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孕激素保胎并非都有必要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