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不全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2021-01-27 09:59张桥文秦诚赵俊军
当代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肠梗阻开腹腹部

张桥文,秦诚,赵俊军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胃肠疝腹壁外科,广西 桂林 541002)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典型的外科病症,在临床较为常见,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病情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一般有腹部手术病史或腹腔感染病史,小肠是主要发病部位。粘连性不全梗阻首次发作采用保守治疗,可通过饮食调整改善生活。因腹部再次手术是引起肠粘连诱因,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经治疗反复发作的患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方式不同,疗效及患者预后不同[2]。开腹手术是临床采用的传统手术方式,近年来,微创技术在日益提升的医疗技术作用下不断完善,腹腔镜手术逐渐取代开腹手术,并日益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3]。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粘连性不全肠梗阻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不全肠梗阻患者90 例,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45 例。腹腔镜手术组患者中男27 例,女18例;年龄17~67岁,平均(54.2±9.2)岁;本次手术距上次腹部手术时间2~12年,平均(7.1±1.5)年;既往手术方式:开腹阑尾切除术21例,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9例,腹部外伤剖腹探查术7 例,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5 例,胆囊切除术3例;发病次数:2次9例,3次21例,4次11例,5次及以上4例。开腹手术组患者中男28 例,女17 例;年龄18~67 岁,平均(55.6±9.8)岁;本次手术距上次腹部手术时间1~12年,平均(7.0±1.2)年;既往手术方式:开腹阑尾切除术20 例,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8例,腹部外伤剖腹探查术8例,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5例,胆囊切除术4例;发病次数:2次8例,3次20例,4次12例,5次及以上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腹部CT+稀碘水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为粘连性不全肠梗阻;②均符合粘连性不全肠梗阻的诊断标准[4];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合并全身免疫性疾病;③合并血液系统疾病。

1.3 方法

1.3.1 开腹手术组 术前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用腹部CT 或稀碘水消化道造影检查确定患者病灶位置、大小,将切口开在与病灶距离较近的位置,对组织进行逐层分离,打开腹腔,寻找病变组织,对粘连进行钝性与锐性分离,修补破损的浆肌层、肠管全层,直接切除患者小肠部分,用透明质酸钠涂抹创面,降低再次粘连率。术后清洗腹腔,将残液吸净,将切口缝合起来,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

1.3.2 腹腔镜手术组 为患者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营养支持,并为其胃肠减压、低压灌肠,2 d 内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1 d 后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穿刺孔避开原手术瘢痕,与原手术切口距离至少5 cm。腹腔镜下可见患者有至少1 个肠襻粘连原腹壁切口,用超声刀或腔镜剪对粘连进行分离,游离粘连肠管,如果损伤肠管浆肌层,则用吸收线进行缝合修补。然后镜下全面探查腹腔,无腹腔占位性病变引发的肠梗阻后结束手术。术后继续为患者适当补液,1 d后督促患者进食流质食物,之后逐渐向正常饮食过渡。对患者进行鼓励,使其早期下床活动。

1.4 观察指标 ①手术相关指标;②体重指数[5]。对两组患者的体质量、身高进行测量,体重指数=体质量/身高2;③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予以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P<0.05),切口长度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体重指数、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腹腔镜手术组患者体重指数、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开腹手术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related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related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组别腹腔镜手术组(n=45)开腹手术组(n=45)t值P值手术时间(min)60.2±10.4 40.2±7.6 6.965<0.05切口长度(cm)4.0±1.2 20.1±3.3 4.541<0.05术中出血量(mL)50.1±8.2 66.6±10.5 4.303<0.05住院时间(d)5.2±1.6 9.7±1.4 3.182<0.05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体重指数、生活质量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body mass index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体重指数、生活质量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body mass index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生活质量评分(分)69.5±10.4 90.3±11.2 68.2±10.4 80.3±12.5组别腹腔镜手术组(n=45)开腹手术组(n=45)时间手术前手术后手术前手术后体重指数(kg/m2)18.8±3.7 22.3±3.7 17.2±3.5 19.2±3.3

3 讨论

粘连性不全肠梗阻属于一种外科病症,较为典型,患者表现为疼痛、恶心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粘连性不全肠梗阻极易反复发作,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有效避免患者病情恶化,保证患者生命安全[7]。手术是临床采用的治疗方法,开腹手术较为常用,但其手术切口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极易发生感染、疼痛等症状,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不良影响,效果不佳[8]。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我国飞速发展的医疗水平的作用下日益完善,临床日益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9]。腹腔镜技术具有较小的切口、较低的术后感染率、较轻的疼痛感,患者对手术具有较低的应激反应[10]。同时,腹腔镜手术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能够为患者快速康复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此外,腹腔镜技术还能够减少医疗资源应用,极易被医生及患者接受[11]。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12],在粘连性不全肠梗阻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治疗时间,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P<0.05),切口长度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后体重指数、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开腹手术组(P<0.05),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腹腔镜技术治疗粘连性不全肠梗阻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肠梗阻开腹腹部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1 3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避免中转开腹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