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秘扇》:压抑下的抗争

2021-01-31 01:15美慧
视听 2021年3期
关键词:尼娜抗争百合

□美慧

女性题材影片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几乎每一部讲述旧时中国女性生活状态的影片都充斥着“缠足”“服从”“传宗接代”等压抑女性的物质、精神的元素。例如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等。不可否认,这些元素是此类影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影片《雪花秘扇》在这些固有元素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区域性的民俗文化,如“哭嫁歌”“送嫁歌”“女书”等。民俗文化的加入使片中旧社会女性在男权社会下压抑的状态更加明显,女性伦理、压抑与反抗的冲突愈加强烈。

一、双线并行下的间离与融合

这是一部以时空平行的模式展现在观众眼前的影片,两个空间看似毫无交集实则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影片自二十一世纪尼娜探究索菲亚昏迷前活动轨迹开始步入正题,与此同时,明朝末年雪花与百合的故事也就此展开。这是一个有关老同的故事:明末清初的湖南江永城两个原本身份地位悬殊的女孩却因同年同月同日生结为“老同”。从此命运相连、情念相牵成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且无可替代的存在。画面翻转,现代的尼娜仔细翻阅着好友索菲亚已经完成的小说著作,仔细阅读着雪花与百合的故事,那似乎就是自己与索菲亚之间的故事的投射:雪花原本家境优渥,因为父亲吸食鸦片而家道中落,迫于无奈只得下嫁屠夫,而原本出身贫寒的百合却凭借一对“完美”的三寸金莲嫁入桐口一户富庶人家成为当家主母;索菲亚的父亲因股市跌落而自缢身亡,廖家从此辉煌不再,生活陷入困境,而原本出生于普通家庭的尼娜虽因替考而三年未能参加高考但最终凭借不懈的努力成为一家外企公司的骨干成员;雪花为不拖累百合谎称深爱对自己暴力相向的丈夫并假意与其他女子义结金兰,结为新的老同;索菲亚为了不让尼娜因为自己而放弃大好前途不惜对尼娜说谎,让尼娜痛恨自己……

“间离效应”一词来源于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他认为演员必须放弃足以促使“观众与其人物形象产生共鸣”的一切,这样的目的在于“使观众保持着进行评价的间隔,从而有可能理解所表演的东西的真正含义。从不充分的理解,经过不理解的震惊,达到真正的理解。将“间离性”理论运用到影视艺术中的目的也是如此:一部优秀的影片满足的不仅仅是观众对于银幕所展现出的镜像般的自我认同以及内心深处的窥视欲,更重要的是作为旁观者对影片所投射的现实状态与事物进行思考。影片《雪花秘扇》利用过去与现在的画面相互交替,在时空并行的状态下将故事缓缓铺陈、徐徐展开,将真相与情感层层拨露。电影《雪花秘扇》采用这样一种叙述的方式,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情感沉浸又抽离,如此循环往复促使观众对影片产生强烈的间离感,将原本投射在“老同”身上的共情感与沉浸感完全抽离,进而对影片所表达的主题、内容以及人物角色的设定产生思考与质疑。这里的“质疑”即反思,反思旧社会对女人的内心压抑与被动压迫,反思现代社会自我意识觉醒后女性在反抗的同时仍旧逃不出既定的时代框架对于女性的束缚。双时空对比使影片所表述的精神内涵更加明确:岁月流逝物化万千,唯情不变,唯义不散。

在老同的情感线交织穿越的同时,影片的时空出现了三次断裂和互照的镜头:尼娜在古楼中与一百多年前的百合同框相对;热闹繁华的现代都市街道上突然出现一顶鲜红艳丽的古代花轿;雪花与百合端坐于现代高楼前专注于手中的绣品,时而又似与尼娜相视而望。这三幅画面无疑将电影的间离性发挥到极致,又将女性、老同之间的情感极好地融合。

二、自我摧残下的究极迎合

旧社会女性的自我意识极低,与其说是男性的附属物不如说是工具人一般的存在。影片的第一个也是贯穿全片因果的重要民俗元素之一——缠足,就是旧时女性为迎合男性畸形审美及变态的心理诉求所产生的自我摧残。缠足后的妇女在生理上无疑已经成为男性的“人形玩具”,从此不再有资格拥有任何自主的意识与行为。她们的生活、婚姻甚至于玩伴都是由高位者(代表着父权主义的成年人)安排好的。这一点在百合大婚当夜有着重的表现:百合的丈夫掀开新娘盖头后便迫不及待地探寻妻子的“三寸金莲”,甚至对于这个初次见面的妻子的相貌都不甚在意。当这个男人看到合乎自己心意的双足的尺寸后难以掩抑的喜悦暴露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剥削与压抑是多么残酷与悲哀。其二即“繁育”工具,影片中对于这一工具行为的表现较为隐晦,仅仅通过百合时大时小的肚子来表现其怀孕次数的多少,但在原著中“多生男孩”“快生男孩”这一摧残自我的思想深深根植于百合的头脑中。在原著小说中,雪花因痛失爱女而受到他人指摘,悲痛难忍的雪花本想从百合处获得慰藉却不想被百合敷衍,不断灌输传宗接代、顺应公婆,多生、快生男孩的思想。由此可见,此时的百合在父权社会的浸淫下,无疑已经成为男性权威的绝对代言人。对于这样一种对自己从心理到生理的摧残行为,称其为“繁育”实在不为有过。因为对于百合而言,对后代的孕育的初衷并非出于自身对孩子的喜爱、对丈夫的爱恋抑或是生命情感的延续,怀孕生子仅仅是为了取悦高位者以获得其“嘉奖”的一种手段。此时的“嘉奖”则可理解为旧时女性一直以来被忽视的情感供给,对于她们来说只有传宗接代才能获得丈夫及家族的些许关注。这是那个时代的女性对于男性毫无底线的绝对服从与迎合。

三、极度压抑下的精神转移

“老同”即所谓金兰姐妹但又有别于世人所了解的姐妹情谊。成为“老同”需是两个同年同月同日生且性格长相相似的女孩,自立誓成约的那一刻起,这两个女孩之间便产生了一种最紧密的联系,她们成为彼此之间最亲密的人。有些老同之间的感情甚至超越了夫妻、姐妹,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精神上的婚姻关系。另一方面,这一来自湖南湘南地区的习俗深切地展示了绝对男权社会下女性的痛苦与不堪。影片中有关老同与女书的习俗经由媒人之口诉出,一来使影片整体衔接更为自然,令后面雪花与百合之间的“深情”免于突兀;二来以最直白的手法使观众意识到这是一种传承,是那个时代下女性的自我“解放”。这里的“解放”即女性痛苦之下的“精神转移”。类似于动物之间以相互舔舐来彼此安慰,老同之间则通过“女书”来传达心事,相互慰藉。

影片中“女书”是雪花与百合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那是一种只有女子才能看懂的文字。童年时期的雪花与百合在彼此光洁的后背上练习女书,一笔一划虽无形却又深深刻印进彼此心房深处。两个少女此时的经历如出一辙:同样瘦弱的身躯、同样被包裹成畸形的小脚、共同修习只有她们才懂得的文字……相同的苦难使少女之间产生了如同镜像般的情感对位,这是影片中女性精神情感转移的萌芽。时光飞逝,境遇翻转。彼时衾食共尝的二人的人生在嫁为人妇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雪花被迫与屠夫丈夫行房时的百合羞愤却无可奈何,看到雪花被丈夫暴打而无力还手时的百合愤怒却也无力阻拦……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事件矛盾的不断升级,雪花与百合这对老同之间的情感也如同藤蔓般疯长,终于在即将窒息的那一刻雪花主动提出放弃这段曾经共生的老同关系。

《雪花秘扇》所表现的老同之间的精神互慰是在极度的压迫下而产生的一种女性特有的精神救赎,是当时女性极低自我意识下的浅层觉醒:当身为人的必有精神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时,老同便成为这些可怜女性唯一的也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女人们从亲人、丈夫处无法得到的爱与关怀被与自己共生的老同所满足,但这样一种满足却是精神情感的被动转移,是在极端状态下而产生的病态的情感诉求。雪花与百合之间的情感虽名义上为老同、为姐妹,但在精神上却俨然结成了一种姻亲关系,这样一种精神结合有别于世人所认知的主观选择下的同性之爱,是一种被迫且不得已而为之的压迫性精神转移。由此可知,旧社会对于女性的摧残不仅是生理上的,更是对精神、心理的无底线的残害。

四、时代框架下的自我抗争

纵使旧社会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感如此强烈,不惜通过自我摧残的方式以博得男性的欢心,但拥有着极端服从的外表的旧时女人仍旧悄悄生出了对权威“说不”的微弱思想。这是彼时女性对于男权的无力的对抗,是囿于时代框架下的自我抗争。为表现这一抗争特性,影片中的男性几乎成为道具一般的存在:百合的父亲仅存在于其出嫁时那短短几秒的镜头中,雪花的父亲出场时已是一副吸毒成瘾的邋遢样子,身为屠夫的丈夫除了对妻子拳打脚踢就只会将她当作泄欲的工具,年幼的儿子也因露宿严寒而早早被冻死……导演做出这样的安排一为强化男权社会下部分男性的阴暗溃烂,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即为女性的自我抗争找到合适的理由。片中百合劝说雪花离开丈夫正印证了这一安排的合理性。然而可悲的是,雪花拒绝了百合的提议并毅然决然地与其断绝关系,这在观众眼中无疑是软弱的表现,但从影片后续雪花的结局以及整部影片的结尾可知,当初的拒绝与谎言也是雪花自我抗争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只是这种抗争始终逃离不了时代的框架,不论当时的女性如何反抗压迫与不公,她们仍然挣脱不了时代赋予的思想意识,而雪花的放弃其实是为了成全百合的圆满。

在《雪花秘扇》古今交织的强烈画面及故事对比中不难发现,不论时间如何推移,现实中的女性仍旧难以逃脱时代框架的桎梏,比如百合流血的三寸金莲,比如尼娜脱下高跟鞋后肿胀的双脚,比如心甘情愿传宗接代的百合,比如失去丈夫就放纵堕落无枝可依的廖太太……从古至今,女性的抗争一直存在,只不过行为、方式有所不同。以史为镜,女性的自我思想觉悟越高,时代框架对其的束缚就越小,当女性的思想以及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种桎梏最终会消失殆尽,不复存在。

五、结语

影片中融入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民俗元素,使影片的新奇度上升了几个台阶,特定的女性民俗展现更加突出了旧时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与无奈。老同情感的深化,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老同”与“女同”之间的分界线,进而突出了畸形社会形态下女性心理畸变的全过程。总而言之,在表达女性伦理与压抑抗争方面,《雪花秘扇》是一部十分成功的作品。

猜你喜欢
尼娜抗争百合
Enabling the Movement
Enabling the Movement
风吹百合香
编织的魅力
清心消暑话百合
命悬一线
百合依依
顺命或抗争,接着《天注定》往下讲
富贵像风吹过百合
当代女性:由幻灭到抗争-评系列中篇小说《女人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