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电影女性形象的嬗变研究
——以迪士尼公主系列影片为例

2021-01-31 01:15李泽音
视听 2021年3期
关键词:奇缘灰姑娘白雪公主

□ 李泽音

80多年前,《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作为史上第一部长篇动画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开启了迪士尼公主系列影片的序幕。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过程中,迪士尼公司经历了二十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战后的复苏、美苏冷战时期和经济危机时期,也经历了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同时赶上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女权运动的浪潮。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迪士尼公主系列影片的公主形象也经历了巨大的转变。从以白雪公主、灰姑娘为代表的早期“傻白甜”形象,到以贝儿公主、艾莉儿、宝嘉康蒂公主为代表的“勇敢者”的形象,再到二十一世纪以梅莉达公主、蒂安娜公主为代表的“独立者”形象,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时代在历代公主身上留下的痕迹。从依附到独立,从谦卑到自由,迪士尼公主系列影片所刻画的公主们并不只是外形辨识度高的动画IP,更是记录和反映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理想女性形象变化的人性IP。本文通过研究迪士尼系列影片公主形象的变迁史,探析影片背后所反映的女性主义的发展及其衍生的话题。

一、女性“自我”的回归与刻板印象的消除

(一)公主:自我意识的觉醒

1.宏观

从宏观来看,迪士尼公主系列影片中明显的公主形象变化体现着时代的影子,尤其是彰显出美国女性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觉醒之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公主们的共同特点是勤劳善良、乐观单纯的弱女子形象。忍让和谦卑是她们生活的主旋律,而且她们命运的改变必须求助于男人的帮助:白雪公主中毒后要被王子亲吻才能苏醒,灰姑娘要被王子找到才能迎来幸福的生活。在这个时期的公主更像是男权社会下男性的一个附庸,而且婚姻是公主命运好坏的重要因素。女性角色没有反抗精神,并且接受自己软弱的事实。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女权运动的展开,迪士尼公主们不再拘泥于“男人的附庸”,开始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比如《小美人鱼》中勇敢且富有冒险精神的美人鱼爱丽儿公主,《美女与野兽》中知性大方、不惧野兽的贝儿公主,《阿拉丁》中古灵精怪的茉莉公主,以及《花木兰》中独立孝顺的花木兰公主。这几位公主的外在造型也突破了白雪公主时期的甜美风格,她们的形象和身份更加丰富多元。她们走出城堡,甩掉王冠,使迪士尼“公主”的定义也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同时这一时期的“王子”也不再一定是家缠万贯的“高富帅”,有了像阿拉丁这样的普通人,女性不仅在性格上更为积极进取,而且在社会地位上也不一定就低于王子。替父从军的花木兰甚至还得到了父权社会地位最高的男人——皇上的尊重。

这一时期,虽然公主们的独立意识增强,敢于冒险,崇尚自由,但是拥有美好的爱情和婚姻依旧被视为公主们最好的归宿。即使是重新定义了女性价值的花木兰也最终因不能再参军而回到了婚姻的怀抱。结局还是公主与王子最终幸福生活在一起的俗套固定剧情。

进入新世纪,公主们的形象逐渐向独立自强的“大女主”过渡。比如《公主与青蛙》中的黑人蒂安娜公主就对做一个城堡里优雅的公主没有兴趣,作为一个平凡女孩,她只想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餐厅。2012年上映的《勇敢传说》更是连王子都没有出现,反而对梅莉达自身的思想与使命以及她与家庭的矛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013年《冰雪奇缘》里的安娜遇见的“王子”其实是坏人,影片也不是以爱情为核心。2016年《海洋奇缘》里的莫阿娜凭借勇气与虚心学习最终能独自在汪洋大海上航行,成为带领族人开拓未知海洋的英雄。这些多样化的剧情和结局的设定都解构了传统的婚姻制度,启示女性观众可以选择不同的路过自己的人生。

2.微观

从微观层面来看,同一公主角色在续集故事中也在不断地觉醒和成长。比如迪士尼经典角色灰姑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50年上映的《仙履奇缘》的第一代灰姑娘仙杜瑞拉公主与白雪公主十分相似,她们在遭到暴力时选择屈服,她们美丽软弱、乐观单纯,谦卑地等待外界的救赎。在教母和王子两股力量的帮助下,灰姑娘才得到了拯救,从农家女成为万人敬仰的王后。

但是在2002年上映的《仙履奇缘2:美梦成真》中灰姑娘已经从一个柔弱的农家女孩变成了王后。她开始努力学习做一个像模像样的公主,却认识到了王子爱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受人们欢迎的公主,而是真实的她。她在影片中敢于打破皇宫的条条框框去做真正的自己,还帮助一对身份悬殊的有情人成为眷属。在这部影片里,灰姑娘敢于追求自我价值,她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2007年上映的《仙履奇缘3:时间魔法》中,灰姑娘与王子的角色甚至对调了。在这部影片中,灰姑娘处于强势,而王子处于弱势,实现了从“被救者”到“救人者”的角色转换。她不仅要找回被偷走的魔法棒,还要救出被魔法控制的王子。灰姑娘从只是“真善美”化身的弱女子变成拥有绝对主动权的“大女主”。她果敢、独立的形象让我们惊叹灰姑娘的成长。

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迪士尼的公主们都在不断成长,从被动等待,到自我意识觉醒,再到主动掌控自己的命运,正是女性角色随时代变化而成长的体现。可以说公主们是会“自动成长”的大IP,而懂得成长,便不会轻易被时代淘汰。

(二)女性反派:性别偏见的转变

在初期的迪士尼公主系列影片中,带有女权主义影子的人物都作为故事的绝对反面人物出现,与代表绝对真善美的公主作为强烈的反差对照。比如影片《仙履奇缘》中的后母、《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的皇后、《睡美人》中对公主施法的邪恶教母。这些被塑造为反派的女性几乎都拥有让男性势力产生敬畏甚至害怕的权力或者法术,在某种程度上说,她们是有能力的女性,将她们设置为柔弱女子的对立面,足以见得男权社会对有能力或者有欲望的女人的厌恶。如影片放大《仙履奇缘》中后母对王权和金钱的欲望,用这种极致的恶凸显灰姑娘身上极致的善。

但是随着受众审美水平的提升,这种非黑即白的人物设定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心理预期,且如果女性角色有欲望和能力就可能有邪恶产生的偏见也不太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迪士尼在后来对于女性形象尤其是女性反派形象的塑造上更加丰满和立体,更能说服观众,同时也设置了一些男性反派角色来衬托公主的形象,打破了观众对“恶”的性别偏见以及对女性反派的刻板印象。如《冰雪奇缘》中就将王子反转为奸诈的小人。同样,《沉睡魔咒》中国王因爱洛帮助玛琳菲森得到了失去的翅膀而死,这里“反派”是谁并不好定夺,因为“弑亲”在传统的道德定义里是不可取的。

二、女性形象嬗变的动因分析:女性力量的崛起

(一)大众传播效果理论视角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美国传播自身文化的重要媒介,迪士尼公主系列电影所传递的形象受到受众需求的影响,当然受众的需求会受当时社会经济背景的影响。

以《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为例,它诞生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当时社会整体百废待兴,经济危机带给人们巨大的心理创伤。此时美好的童话故事能让他们重燃生活的信心,太过沉重的故事只会增加他们对生活的反感。于是,白雪公主的形象脱颖而出。同时从性别角度分析,由于失业率大,加之男权思想较重,男性更不愿意女性与他们争工作、抢饭碗,白雪公主就刚好符合男性对女性的期待值:美丽、善良、谦卑,会做家务。当时男性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不需要有才能但是要柔弱听话的家庭主妇形象,这也是社会对于女性的期待。所以之后又出现了类似白雪公主的灰姑娘等公主形象。

此外,影片《灰姑娘》中的灰姑娘身着古典礼服、高耸头发的造型与当时美国社会流行的复古潮流一致,吸引了众多女性观众。

之后,二十世纪后半叶如火如荼的女权主义运动让更多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苏醒,她们不再愿意逆来顺受,转而开始大胆地抗争。在二战中,女性的能力得到了展现,她们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也有助于女性地位的提升。此时的女性观众更愿意看到一个积极正面的女性形象。这股女性主义的自由思潮也影响了男性对于女性形象的转变。第二次女权运动的末期,《小美人鱼》上映,开启了迪士尼公主系列女性力量崛起的阶段。

(二)心理学视角

正如艾伦金所说:“所有的童话,本质上都是成人童话,童话所包括的并非儿童的心理需求,而是成年人社会的心理隐喻。”因此,在电影中,人物形象的设立需要符合成年人对该类型人物的心理要求。

传统男权社会男性中心论下,对公主心理的要求和女权兴起后女性渴望解放的心理期待,都对公主形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迪士尼公主系列电影之所以历经80多年还热度不减,不得不说是因为它能及时洞察社会发展的趋势。它通过心理学理论,分析出大众心中的理想公主形象,并将她们搬上荧屏,完成了公主系列形象的更新,有助于女性力量的崛起。

三、女性形象嬗变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身份认同

毫无疑问的是,声势渐长的女权运动和越来越多影视作品所塑造的颠覆传统、崇尚自由的女性形象冲击了长期以来男权社会下形成的“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将女性和男性身份认同的博弈置于焦点。但二十一世纪的迪士尼公主系列影片在传递独立、自由的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不忘强调对新时代多元价值观的包容,迪士尼公主系列影片虽然让观众看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救赎,但是没有将男性与女性放在两个对立面,它试图规避男女身份博弈,不设置二元对立,反而通过男女平等与合作来化解因为女性主义兴起而引发的男性身份的认同焦虑。

2019年上映的真人版迪士尼电影《阿拉丁》在观众熟悉的剧情上,不仅让女性角色茉莉公主的形象更加饱满,也对男性“阿拉丁”形象进行了润色。“阿拉丁”这个角色并非像之前的公主系列电影作为男权社会的象征,代表父权或皇权出现,也没有缺位,而是出现在完整的故事结构中,与茉莉公主一道成长。这种男性角色的回归让我们看到了男性与女性的共同成长以及两性之间的平衡共存。放眼当下,提高女性地位是对男性社会压力的释放,也是平衡两性关系、促成正确身份认同的必要之举。

纵观公主系列影片,我们能看到迪士尼为我们传达的身份认同的观念是对自身自由及价值的追求,即打破以性别为代表的“桎梏”,大胆追求心中的想法。在公主系列里,迪士尼更是结合了个人英雄主义和女性主义,加强了“美国梦”价值观的输出。

四、结语

人的生理性别是不可选择的,每个人自出生起就已经被划分了性别——男人或女人,但是人的社会性别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处于现代社会,我们应该鼓励个人从大众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中解脱出来,如同迪士尼公主的嬗变一样,从戴着镣铐到追求自由,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迪士尼公主电影里凝聚了一代代女性思想的觉醒和奋斗史,终将成为永恒的经典。

猜你喜欢
奇缘灰姑娘白雪公主
美味奇缘
我家的白雪公主
我的白雪公主
我的“森林奇缘”之旅
帮灰姑娘数红豆
那篮叫灰姑娘的插花
我的冰雪奇缘
可爱的白雪公主
倒霉的灰姑娘
从“灰姑娘”到“白雪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