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节目中张国立的语言风格

2021-01-31 01:15王舒楠
视听 2021年3期
关键词:亲切感张国立国家宝藏

□ 王舒楠

一、绪论

以《国家宝藏》为代表的文博探索类文化综艺节目凭借深厚的文化内蕴,在兼顾节目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节目的社会效益,成为我国当前综艺节目市场的中流砥柱,在精神引领层面持续发力。此类型节目也对主持人提出了高要求。主持人的语言既要通俗易懂,能够拉近节目与普通受众的心理距离,又要具有文学底蕴,从知识层面引导受众。

节目主持人的个人魅力与主持特色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档节目的整体风格,甚至是一档节目的“核心灵魂”,观众通常会将某档节目与该节目的主持人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对整体节目风格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是评判整体节目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以《国家宝藏》为例,对张国立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启示。

二、《国家宝藏》节目中张国立的语言风格分析

《国家宝藏》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各地博物馆联合推出的一档文博探索节目,目前第三季节目已于2020年12月6日播出。节目采取板块式的叙事手法,每期介绍各地博物馆推选的三件国宝级文物,每件文物又分为“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两大板块。作为三季节目的“001号讲解员”,张国立对节目板块之间的衔接、节目效果的完整呈现,以及电视媒体的文化传播效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语言风格的知识性

作为一档文博探索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见长。主持人语言风格中的知识化展现是节目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能够使节目更加贴合文博探索类节目的整体基调,提升节目的观赏性,满足观众对知识性内容的需求。

《国家宝藏》中,“001号讲解员”张国立的语言风格中知识性的展现主要表现为以科普性的语言串联起节目各板块,以及对节目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张国立能够自如把握古文与现代语言之间的衔接转换,并且将介于文言与白话之间的知识性内容转化为口头语自然流畅地表达出来。如在《国家宝藏》第一季节目中,张国立介绍湖北省博古馆推荐的文物越王勾践剑时说:“公元前494年,吴越交战,越国败。勾践屈身侍吴沦为天下笑柄。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然而复仇强国之路,又何其是漫长艰辛。是再次屈尊,与楚结盟,还是休养生息以自强,大夫范蠡与扶同各持己见。王者之剑,是终得出鞘展赫赫天威,还是锋芒尽收,匿藏于乱世。若剑有灵,它必定很想知道自己的命运,这一次,让我们跟随勾践剑,一起去看看它的前世传奇。”介于文言和白话之间的语言,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春秋末年的历史背景,为后续段弘毅等人表演文物的前世传奇进行铺垫,展现了节目深厚的文化内涵,紧密贴合节目整体基调。

但是,语言风格中知识化的展现并不是卖弄学识,也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而是主持人通过语言技巧将知识性与艺术性深入融合,使观众在享受节目带来的愉快和美感的同时了解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达到节目寓教于乐的效果。语言中的知识性与艺术性的巧妙融合离不开主持人自身科学文化素养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作为国家一级演员、导演、制片人,张国立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又因为塑造过许多成功的荧幕角色为大众所熟知,其中不乏古装形象和近代人物形象,如《康熙微服私访记》和《宰相刘罗锅》中的康熙皇帝、《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草莽英雄》中矢志反清的同盟会成员唐彬贤等。正是由于具有塑造古代、近代人物角色的经验,因此张国立在担任《国家宝藏》这一大型文博探索节目的“001号讲解员”时更加容易把握住历史文物与现代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以情动人,使观众在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中接收知识性内容。

(二)语言风格的仪式感与亲切感相融合

当代社会学家吉登斯(Giddens)认为,仪式感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关联性。他曾指出:“传统使我们再次回到时间这一主题上。它是一种途径,通过它,过去在现代中生活着,从而塑造着未来。”①吉登斯认为传统文化依赖礼仪,具有重复性,因而也具有一定的经典性。仪式感的建立离不开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具有仪式感的语言表达,能使观众对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如《国家宝藏》中,每一集节目“001号讲解员”张国立都会以固定的语言和观众互动进行开场,即张国立向观众们提问:“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我们到底有多年轻呢?”现场参与录制的观众集体伸出五根手指并回答:“上下五千年。”具有仪式感的语言互动能够使现场观众和荧幕前的观众产生代入感,迅速进入节目营造出的敬畏历史和文化的氛围。值得注意的是,语言风格的仪式感并不意味着脱离受众群体,单纯追求仪式效果。这种具有仪式感的语言沟通是主持人与观众的双向交流,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仪式感的建立往往无法由节目主持人单独营造,还需要现场观众乃至荧幕前的观众共同参与。

在电视节目的传播过程中,电视台通常会带给普通观众一种天然的、高高在上的疏远感,普通观众往往以仰视的视角来看待二者的关系。主持人亲切的语言风格是拉近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电视节目的亲和力的重要因素。

要使语言给人以亲切的感觉,主持人首先要对自身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有明确的定位。主持人与观众的关系过于疏远,便会加剧电视节目对观众造成的高高在上的压迫感,使节目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过分亲昵则会使观众觉得虚假,从而产生不适感。两者之间最恰当的距离应该是保持在“知心朋友”的范围内②,语言中的亲切感也应在相互平等的阈值内。即主持人与观众地位平等,既在节目内容上拥有共同语言,又能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张国立在《国家宝藏》节目中非常注重与观众互动交流中亲切的口语表达,经常以对待老朋友的口吻与观众进行互动。如节目中《伏羲女娲图》的“前世传奇守护人”尼格买提为张国立带来了家乡新疆的烤馕作为礼物,张国立揭开包裹着烤馕的布片后,顺势面向现场的观众说:“来,我们一起说出它的名字吧。”现场观众集体回答:“馕。”随后张国立拿起烤馕咬了一口,并面向观众感叹:“真香啊。”此举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片笑声。整个互动过程犹如在和老友拉家常,使观众产生“原来主持人和我们这些老百姓一样”的亲切感,充分调动起节目现场的气氛和观众的收视兴趣。

主持人语言风格中的亲切感有多种表现形式,不仅是面对受众,在面对节目嘉宾时,主持人在语言方面表现出亲切感同样非常重要,一名成熟的节目主持人通常能够通过亲切的语言使节目嘉宾快速融入节目。需要注意的是,主持人在面对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节目嘉宾时,其语言中亲切感的展现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普通嘉宾在面对陌生的演播室环境时通常会比较紧张,张国立在面对普通嘉宾时,经常采用拉家常的语气,较多地使用“啊”“呀”“哎呦”等语气助词③,同时配合表情、肢体动作等副语言,以增强与嘉宾的交流感,缓解普通嘉宾面对镜头的紧张感。在面对已经习惯镜头和演播室环境的演员嘉宾、明星嘉宾时,张国立则采用更为活泼的方式传递亲切感。如在第一季节目中介绍楚国的酒案时调侃雷佳音“喜欢小酌几杯”;在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作为“前世传奇守护人”出现时,开玩笑道“你一个人说吧”(指让尼格买提来主持节目);湖南卫视主持人何炅参加节目时,用长沙话跟何炅寒暄等。以朋友之间开玩笑的方式和嘉宾互动,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和看点。

语言风格的仪式感和亲切感并不对立,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张国立语言风格中的又一大特色就在于仪式感与亲切感之间的灵活转换,具有仪式感的语言营造出的庄严氛围中蕴含着亲切感,将仪式感以亲切、“接地气”的语言表达出来。《国家宝藏》节目中,张国立在颁发国宝守护人印信时的总结语就是语言风格中仪式感与亲切感相融合的典型体现。例如,在为辛追墓T形帛画的守护人颁发国宝守护人印信时,张国立总结道:“从李建馆长和毛婷婷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湘博的几代人都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用不同的方式在践行着让文物活起来这一件相同的事。他们都是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者,每件文物都是中国故事最好的讲述者。”在这一具有强烈仪式感的环节中,张国立所采用的语言风格中既带有庄重严肃的态度,又给观众温和亲近的感受;既充分体现了颁发印信这一环节的仪式感,又用自身语言风格的亲切化力量中和此类仪式化内容的生硬感,将严肃的宣言变为“自己的话”,而不是填压灌输给观众。节目所弘扬的主旋律价值在张国立如同老友般亲切温和的语言以及他掷地有声的、庄严的、仪式化的语言风格中真正深入观众的内心,使观众在欣赏历史文化之美的同时也接受着主旋律思想的熏陶。

(三)语言风格的通俗化

通俗化,是指将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变得通俗的过程,在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中表现为将文化知识转变为观众更愿意接受的游戏、竞赛、戏剧等形式。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文化朝着产业化、商品化的方向发展,越发沉重的生活压力促使人们更需要从精神世界中汲取娱乐性强的内容,以电视为代表的“热媒介”成为大众娱乐消遣的首选。不可否认的是,一味地追求娱乐消遣必然会造成社会的无思性,正如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提出的“娱乐至死”危机。媒体工作者不能一味地迎合受众的需求,而应承担起社会责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作出既具有深层文化影响力,又能够让受众乐于接受的电视节目。通俗化是当前电视节目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诞生就是专业信息通俗化发展的产物。

文化类综艺节目创作及传播的难点在于“变雅为俗”,即将专业性、知识性较强的历史文化内容进行通俗化表达,便于观众理解。主持人语言风格的通俗化是节目通俗化表达的重要途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持人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主持人要对专业性较强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十分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将其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就本文的研究重点《国家宝藏》而言,张国立语言风格中的又一大特点在于他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专业性的知识内容。如在介绍木板漆画时,国宝的“今生故事讲述人”、中南民族大学讲师张志纲运用到了“春蚕吐丝描”等观众难以理解的专业名词来表达“用大漆作画”这一已经失传的传统技艺的复制难度。此时张国立补充道:“这个经验恰恰也说明了一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传统的技艺丢掉容易,再捡回来可就难了。”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让观众清楚地了解了木板漆画的价值所在,同时恰到好处地起到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娱乐教育功能,引发了观众对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无上敬意和强烈的文化自信心。

三、张国立语言风格带来的启示

作为《国家宝藏》的“001号讲解员”,张国立实际上扮演着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身份的转换不仅带给观众一定的新鲜感,同时,其独具特色的语言魅力也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对节目形象塑造和节目品牌传播的重要意义,对当今的播音员主持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文化类综艺节目主持人日常化的语言表达

观众的审美品味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在灵活度较高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中,主持人不可一味地追求吐字发声的华丽,还应该注重思想的传递和情感的表达。刻意塑造声音的质感反而会给观众不真实、不自然的感受,也容易使观众将注意力转移到主持人个人声音技巧的展现上,难以融入到节目的氛围中。平实自然的声音能够带给观众亲切熟悉的感受,更加适合像“001号讲解员”这样在节目中采用模糊身份的主持人融入节目。

(二)主持人的文化素养

当前,综艺节目市场呈现出垂直细分的发展趋势,各种圈层垂直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覆盖范围非常广泛。综艺节目市场的垂直细分意味着节目正在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因此也要求更多专家型主持人的出现。尤其是在文化类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言之有物,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三)主持人的风格定位符合节目的整体基调

主持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节目的整体形象,因此其风格定位一方面需要和节目的整体基调保持一致,保证节目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也需要和角色形象保持一致,如《国家宝藏》中张国立以观众或嘉宾的朋友形象出现,其语言风格就要亲切幽默,符合友人的状态。对于当今的主持人而言,保持自身风格定位与节目定位的一致性是节目品牌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基础。

四、结语

语言是主持人创作的基础,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其自身的道德品质、文化底蕴和专业能力。同时,作为国家语言文化的标杆,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对普通话的传播、推动民族语言文字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国家宝藏》“001号讲解员”张国立将文博探索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通过口播、与观众互动、与嘉宾交流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现了语言的魅力,为主持人语言风格的塑造与转换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注释:

①张志忠.文化良知、仪式感、诗性语言及其他——余秋雨散文艺术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64-70.

②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192.

③傲蕾.演艺专业人士在文化类节目中的主持风格研究——以张国立主持《国家宝藏》为例[J].电视指南,2018(12):97.

猜你喜欢
亲切感张国立国家宝藏
饿的感觉
《老人与海》读后感
Book review: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吴浩:一种具有亲切感的绘画空间
礼貌
礼貌
《国家宝藏》: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
央视《国家宝藏》定档12·3 讲述“大国重器”前世今生
张国立反“台独艺人”遭“围堵”
解析《国家宝藏》中的美国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