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遇·新起点·新征程:县级融媒体的发展理念与道路探索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媒介融合研究基地第二届主任委员会暨2020县级融媒体建设巴山论坛综述

2021-01-31 01:15胡一苇
视听 2021年3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媒介融合

□ 邱 鑫 胡一苇

2020年12月20日,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媒介融合研究基地第二届主任委员会暨2020县级融媒体建设巴山论坛在重庆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媒介融合研究基地、重庆师范大学联合主办,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重庆新闻学院)、重庆广大融媒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时间碎片新媒体文化传媒公司承办。来自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重庆市潼南区融媒体中心、重庆市江津区融媒体中心等政府、高校、业界的专家、学者与一线精英共聚一堂,深入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县级融媒体的新机遇、新起点与新征程。

一、时代新机遇:技术迭代驱动媒介融合“去边界”

媒体融合自2014年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以来,已取得卓然成效。从“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到“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再到如今的“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媒介融合进程呈现出纵深化发展的态势。《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第四点提出:“省级和地市级的广播电视媒体要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立长效协调的发展机制,落实标准规范,提高省级、地市级广播电视机构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技术支撑。”在该次论坛上,专家学者面对新时代媒介融合大背景,多面向探讨媒介融合新机遇。

抓紧技术迭代新机遇,推动广播电视媒体跨界整合。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苏川从技术层面系统盘点了国家关于媒体融合的各项文件,深入解读科技发展对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深层内涵和重大意义。她认为,面对困难和挑战,传统媒体需要转变观念,特别是县级融媒体要“弯道超车”,“去边界”,不仅内部深度融合,还要与其他领域跨界“融合”,开展新业务、新思路,不断拓展广播电视媒体发展新空间,不断提升内生创新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和挤压的夹缝中闯出一条生路。

探究“信息人”生成新逻辑,拓展媒体融合观察新视角。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杜忠锋从技术对人的异化视角出发,阐述了媒介融合语境下“信息人”的生成逻辑与实践空间,为学界研究媒介融合提供全新视角。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人类与信息技术越来越密不可分,“信息人”的概念也便由此诞生:智慧城市中,身体被智能技术和信息浸润并作为信息的人,其研究问题包含生成逻辑与实践特征。与“赛博格化的人”和“赛博人”对比,他认为“相较‘赛博格化的人’和‘赛博人’而言,信息人是‘身体+智能技术+信息’的可能,是技术身体的信息化”。

盘点县级融媒体建设实践,全方位深入剖析媒体融合关键问题。十九届五中全会给媒体融合带来了新的思考。中国社科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楚新立足“十四五”规划,分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的重要指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他认为媒体融合要纵深发展,应从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的压力、社会和技术革新等方面解读媒介融合的原因。

整合与融合,媒体融合中外比较引深思。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传播系教授、国际中华传播学会前会长洪浚浩认为,媒介融合是一个大的趋势,可以借媒体融合,打造新兴主流电视传播。他将我国和美国的媒体融合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我国和美国在融合上的不同:美国将媒体融合分为分整合和融合两个部分,我国则将整合和融合融为一体。此外,我国还具有技术整合、制度方面的优势。

二、实践新起点:县级融媒体开启二轮攻坚战

从取消县级报刊、保留县级广播电台,到县级台取消自办频率频道,再到县级台网分离,县级媒体曾经历过一段曲折发展的路程。新时代下,媒体融合成为县级媒体的全新起点。凝心聚气的舆论阵地、本土化信息枢纽的全新形态功能,从“输血”到“造血”的全新经营模式,媒体融合的“三重挑战”等方面的理性思考成为对县级融媒体实践的理性探讨的几个焦点。

中国社科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楚新以“为什么要媒体融合”发问,立足“十四五”规划,纵深分析2020年县级媒体融合的新功能,即:县级融媒体是基础凝心聚力的舆论阵地,是汇聚本地政务、生活、服务等多重信息的本土化信息枢纽,是“媒体+”格局下的典型范例,是落实“造血”、自主发展的媒体先锋等。重庆广大融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尹华煌以“创新融合智聚未来,全力打造融媒体平台”为主题,介绍了市级技术平台的功能及建设计划,即“指挥调度、宣传管理、内容监管、通联写作、内容交换、数据分析、培训指导”七大功能。

从经营模式来看,重庆市潼南区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高级编辑米照奎以“先行先试破立并举,融合融智四力共进”为主题,围绕“全过程推动,为媒体融合搭建新架构”“全链条改革,为媒体发展增添新动力”“全方位升级,为媒体服务拓展新领域”三个方面进行演讲。在“融为一体,合二为一”的目标指导下,潼南区融媒体中心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变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最终在变与不变中拥抱融合。潼南区融媒体中心创新拓展“媒体+产业”,按照“立足优势、选准项目、重点突破”的思路,深耕“媒体+教育”“媒体+文创”“媒体+节会”“媒体+电商”四个主攻方向。同时,“媒体+电商”依托80万粉丝集群,打造了潼传电商、积分商城,引导用户变客户、读者变消费者。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蒋晓丽认为,融媒体建设面临三重挑战,这三重挑战立足于国家战略、社会变迁和媒体自身变革等现实背景,挑战即是契机,是媒体实现自身融合功能的激励之所在。意识形态在社会整合当中结构性地位的变化,以及媒体关系的变革,导致媒体一方面要继续承担意识形态背后的国家利益的传播功能,另一方面要承担社会结构丰富所带来的国家和社会的改变,满足社会各领域的诉求和表达。

三、融媒新征程:县级融媒体全方位破局

面对全新视域下的全新思路与挑战,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二级高级编辑、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主任魏文楷提出,变革是媒体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改革是媒体人不得不做出的慎重选择。作为媒体融合中的重要一环,县级融媒体在体制建设、媒介技术、发展模式、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就体制建设来看,光明日报社重庆记者站站长张国圣以重庆部分区县融媒体中心为例,做了主题为“区县融媒体中心在应急状态下‘三务’功能的拓展”的报告。张国圣归纳了县级融媒体的特点,指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存在内部体制僵化、经营理念落后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他从实践中总结了四条发展建议:基层舆论阵地凝心聚力,坚守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打造本土信息枢纽,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力“媒体+政务服务”,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加强自我造血能力,探索县域融媒体模式。同时,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二级高级编辑、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主任魏文楷围绕“‘十四五’期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提出要加强总体格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就技术应用来看,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孙苏川提出,要以互联网思维优化媒体资源配置、发挥信息聚合优势和视听的专长,打造技术先进、用户众多的新型传播平台,各地广电媒体要向资源整合、服务地方、协同发展的方向迈进,省地市级的广播电视媒体要与县级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最后,她表示,当前媒体融合已进入深水期,面对困难与挑战必须转变观念,抓紧技术革新,开发新业务,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才能闯出一条生路。

从平台建设来看,西南交通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教授石磊从消费视角进行分析,认为媒体融合就是生产融合产品,融合产品只有被消费者接受才能产生效益,具有现实意义。他进一步提出融合产品要满足受众的需求,引导新的消费业态、消费模式,使融媒体中心成为一个消费平台。同时,重庆市綦江区委宣传副部长、区融媒体中心主任孙萍认为,媒介融合的第三维度是拓展平台空间,提升媒体融合发展高度,綦江区融媒体打造“六个一批”,即重点打造一批、托管运营一批、着力团结一批、对外拓展一批、线下统筹一批和积极打造一批,提升了媒体融合的发展高度。重庆广大融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尹华煌提出,在指挥调度、宣传管理、内容监管、通联写作、内容交换、数据分析、培训指导七大功能下,将县级媒体建设成一个集宣传管理、内容共享、资源汇聚、技术支撑、运营赋能的于一身的平台。

就人才建设方面,重庆市綦江区委宣传副部长、区融媒体中心主任孙萍认为,媒体融合第五维度是壮大人才队伍,延伸媒体融合发展长度。綦江区融媒体中心采取“助力渴望成才”“推动努力成才”“确保皆可成才”“达到尽展其才”等举措培养媒体融合人才,延伸媒体融合发展长度。重庆市巫溪县融媒体中心将盘活人力作为优化体系的手段,采取三级采编播发体系,节约人力资源,同时建立了优劳优得的考评体系,激发了融媒体人员的创作活力。

就内容来看,重庆市綦江区委宣传副部长、区融媒体中心主任孙萍认为,要加大内容改革,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深度。綦江区融媒体中心通过全面升级生产能力、创新内容分发、推进内容集聚等举措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深度。重庆市潼南区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高级编辑米照奎围绕“先行先试破立并举,融合融智四力共进”提出,内容建设需打造爆款全媒体产品,例如潼南传媒的“成渝光影突击队”。

针对如何实现深度融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蒋晓丽认为,媒体深度融合需要兼顾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以政治意识形态整合,要始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确保媒体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功能的发挥;二是基于社会变革的利益诉求的发展方向,充分尊重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诉求,在协商和利益表达中达成一致。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当下,国家利益、社会各种利益、自身利益应该形成差异化的格局,不同属性的媒体之间在功能与义务层面上应各有侧重,各司其职。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媒介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