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启示

2021-01-31 11:18周志钧
韶关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斗争马克思主义特色

周志钧,马 彬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教务处,北京,100038;2.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基地,浙江 杭州 310018)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伟大社会实践,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马克思主义在这样的实践基础上,必然要呈现为21世纪的理论样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1]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中国建立后,在长期、艰辛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多方面探索。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同志发表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比较集中地论述了新情况下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部著作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内容博大精深,在思想上对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如何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起着指导作用。该讲话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我国当时的具体国情,在系统阐述并深刻分析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存在的大量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和解决矛盾的办法。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方面,在社会主义国家,虽然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指导思想,但是仍然有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存在,毛泽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这种状况下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更好地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启示意义。

一、在斗争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

毛泽东运用矛盾分析法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刻分析,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2]230马克思主义从萌芽、创立到发展为成熟理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部与不同社会理论和社会思潮进行激烈交锋的斗争史。早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之初,他们便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当作是“比唯灵论或者说思辨唯心主义更危险的敌人”[3]253而对其自我意识哲学进行了清算,随着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先后与魏特林空想社会主义、普鲁东改良主义、巴枯宁无政府主义、拉萨尔机会主义等不同派别进行了理论斗争,马克思主义也在斗争中不断为自己开辟前进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走向理论成熟。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断遭到攻击和诽谤,“受过种种打击,被认为是毒草”,并且“现在它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还在继续受打击,还被认为是毒草。”[2]230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前进中一直伴随着各种形式的批评乃至攻击,但是,“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真理,它是不怕批评的。如果马克思主义害怕批评,如果可以批评倒,那末马克思主义就没有用了”[2]231。“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种斗争永不会完结。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2]230-231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发展”这一规律的认识是十分正确并极具现实意义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近四十年间,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潮以其“强势话语”由理论转向实践,由英美向全球扩张。这一过程中,新自由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从未间断。他们将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当作独裁产生的根源,进而认为社会主义必然形成极权主义统治。哈耶克在其《通往奴役之路》中公开否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他认为:“极权主义思想的悲剧在于:它把理性推向至高无上的地位,却以毁灭理性而告终,因为它误解了理性成长所依据的那个过程。”[4]自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已经持续十余年,资本主义世界深陷经济危机,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自由化、市场万能的浪潮在世界范围的扩张明显受阻。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一国际大背景下却仍然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斗争中站稳了脚跟。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全人类卷入其中,进而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勠力“抗疫”,取得了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事实一次又一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真理性,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发展”这一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斗争中奋力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斗争将长期存在

毛泽东通过对敌我和人民内部这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区分,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处理的大量矛盾乃是人民内部矛盾。但是,他同时又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2]230“作为阶级的意识形态,还要在我国长期存在。如果对于这种形势认识不足,或者根本不认识,那就要犯绝大的错误,就会忽视必要的思想斗争。”[2]231诚然,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之后,革命群众所进行的大规模疾风骤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这已经不是主要的斗争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阶级斗争完全熄灭,它在一些状况下还会复发。“总的来说,资产阶级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断被削弱,敌人越来越少。……但是阶级斗争是长期存在的,有时甚至是激烈的。”[5]特别是在思想政治领域,由于旧思想的顽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不断影响,以及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不断渗透等,使得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仍然会长期存在,有时还会在某种或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激化起来。我国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之间存在的意识形态斗争,绝不是一个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斗争的胜负结果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解决”[2]231。

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而言,我们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必须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单单是在经济方面要达标,在政治文化思想领域也要达到相应的程度。“经济工作搞不好,要翻船;意识形态搞不好也要翻船。”[6]当今世界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的时代,两者之间的斗争是多方面的。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发展,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呈现出新的特点,特别是少数西方国家利用多种手段从多个方面持续不断地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他们雇用大量网络写手大肆制造政治谣言,有的是无中生有,有的是对某件具体事情的故意夸张,矛头直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同时,他们不失时机地大肆宣扬其所谓的普世价值论①普世价值论是一种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经济侵略和霸权主义掩饰、服务和辩护的意识形态。普世价值论的“中国化”形态主要是恶意误读中国的发展进步、攻击四项基本原则、放大矛盾并制造事端,具有极大的危害性(金民卿:《以马克思主义的普世价值思想破解普世价值论的幻象》,《河海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第1-9页)。、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通过抹黑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妄图发动颜色革命以达到对我国和平演变、颠覆政权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好政治方向,在政治思想上真正将意识形态工作看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7]153,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长期斗争。在西方敌对势力批评、抹黑乃至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害怕任何人批评。相反,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要在人们的批评中间,就是要在斗争的风雨中间,锻炼自己,发展自己,扩大自己的阵地”[2]232。在当代中国,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更加自信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传播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做法,这是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坚定自信。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8],为坚持正确发展道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牢固筑起全体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而提供强大有力的根本制度保障。

三、思想斗争只能用细致的讲理的方法

共产党掌握政权后,对待人民内部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错误思想“只能用细致的讲理的方法”[2]231去处理,也就是讨论、批评、说理的方法,而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压制,否则,非但效果甚少,反而十分有害。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意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2]232对待错误思想,绝对不能任由其随意发展和传播,而应该对之进行有针对性的辩证批评。即要通过辩证分析,充分说理,增强说服力,使人愿意接受,而不能随随便便给人扣大帽子,不能简单使用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词语给人贴标签。教条主义者正是这样,没有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总是直线式地看问题,而没有从事物本身的来龙去脉、内外联系、要素构成、层次结构等方面深入细致地分析问题,因而“教条主义的批评不能解决问题”[2]233。在批判教条主义的同时,更要着重注意修正主义,即右倾机会主义,这是“比教条主义有更大危险性”[2]233的一种思潮。因为持右倾机会主义的人们也在口口声声地讨伐着“教条主义”,然而他们的内在实质却是“口头上也挂着马克思主义……但他们所攻击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东西”[2]233。而我们不仅要在口头上宣传好马克思主义,更要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东西,即那些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3]5和“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3]691。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之基本内容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姓资姓社”等重大争论时而在耳畔响起,在思想领域,有的人对此认识模糊,有的人并没有用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地真正研究过马克思主义,或一知半解、或断章取义、或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进而造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误解、曲解等等不一而足。习近平指出,在思想领域必须细致地“运用舆论工具宣传真理、动员群众、传播经验、指导工作”[9]440。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正是通过改革开放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且在基本制度上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在根本上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正如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7]2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古老东方大国的崭新实践,四十多年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推动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好诠释。我们的理论、经验、做法等等,不仅要对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做好耐心细致地讲解和阐释,使之深入人心,也要在对外交流中“增强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9]432,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更加广泛的国际认同和产生更加深远的国际影响。这不仅彰显“四个自信”,也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开拓前进中实现自身主动传播的现实需要。

四、世界观的彻底改变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

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群体,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取向。在毛泽东看来,“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但是世界观的彻底改变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2]225。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需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采用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和建设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人人需要改造”[2]223,无论是剥削者还是劳动者,抑或知识分子。但是,要区别不同性质的改造,“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2]230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要求“树立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2]225。但是科学世界观的真正确立以及对之产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不是在所有人那里都遵循同样的发展过程,在这一点上恰恰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在不同内外因状况下具有不同的表现。《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前的一段时期,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减弱,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产生了一些思想上的偏向,有的人认为:“什么政治,什么祖国的前途、人类的理想,都没有关心的必要。好像马克思主义行时了一阵子,现在就不那么行时了。”[2]226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在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状况下,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动摇,说明了对不同群体、阶层确立科学世界观和正确的政治观点方面,“思想改造是必要的”[2]226。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3]287,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社会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从根本上来说,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力量是现实的中国人民。推动和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诉诸现实主体,这就是广大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现实的人。人的世界观的确立和坚持是一生的事,每一个群体或者阶层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不断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问题。其中,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中国共产党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党的建设尤为重要。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诸多要求中,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是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10]。虽然在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构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进行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等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理想信念方面的坚定和执着,这可能是更带有根本性的东西。如果丢掉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也就丧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历史和现实表明,“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7]414,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竞争力[11]。一旦丧失,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理想信念的获得和坚定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一旦获得就永远保持坚定的事情,而是需要在不断学习,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不断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巩固,从而使其能够常念常新长坚定。

猜你喜欢
斗争马克思主义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