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容与价值解析

2021-01-31 22:59聂苗苗林移刚
昭通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文明时代

聂苗苗, 林移刚

(四川外国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3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依据,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发展与完善。进入新时代以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丽环境的追求使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日益提高。党的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功纳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中,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维度、新论断、新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向标”,也是世界各国治理本国生态问题的“导航器”,同时也为治理全球生态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近年来学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持续增加,也出现了很多建设性观点与意见,对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效借鉴。本文基于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产生背景和主要内容的梳理,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国内国际产生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深刻价值和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产生背景

生态文明建设早在建国初期就受到关注,但当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导致了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握了时代脉搏,审时度势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既生动又富有建设意义的方针政策。笔者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背景包括三个方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党的奋斗目标、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时代背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

建国初期以经济建设为纲的国家政策导致了重工业的迅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追求GDP 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十分严重,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2015年关于雾霾的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敲醒了朦胧的人们,雾霾问题开始进入视线。[2]这几年雾霾时常在冬天肆虐,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存问题造成严重影响。但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仅局限于雾霾还有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一系列严重且急需关注的现象。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如何调整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成为时代之问。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也引发了重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时代热点,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当今时代一以贯之的重要内容。

(二)现实背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党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党的奋斗目标确立以来,习近平将人民主体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人民性这一自马克思、恩格斯确立下来的立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代表性立场中更加凸显。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这表明人民对美丽中国、美丽社会、美丽生活、美丽环境的向往已日益走进大众视野,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间接带来了精神生活的提质升华。发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民性,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时代之为、现实之维。

(三)实践背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迎接新时代、建设新时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分析总结了中国自成立以来制度具有的十三大显著优势。其中就包含“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5]指出了要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用制度建设生态、用法律保护生态,既体现出当前生态环境问题面临着重要困境,也说明了新时代以来国家治理生态问题的决心与能力。正是由于当前与生态环境建设有关的法律制度与体制机制不完善,才会系统提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也正是由于要建设最全面、最完善、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才能说明当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正稳步提升。正确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的现实背景,在把握时代条件的基础上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三维度、四维度和五维度之分,本文主要分析三方面的内容:自然生产力观、生态民生观和生态法治观。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才可以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全局性、前瞻性;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方针和行动指南,才可以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重要内涵,才可以把握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基础内容:自然生产力观

正如恩格斯所论述的自然生产力观点,他指出:“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6]这表明了马克思恩格斯“自然是生产力”的观点,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包含的“两山”理论内涵一脉相承。200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余姚村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之后又于8月24日发表了一篇政治短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文章指出:“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7]这一重要论断表明绿水青山也是自然生产力,保护环境也是保护生产力,同时也是保护金山银山。

进入新时代以后,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制度具有的十三大显著优势,更加充分证明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将自然资源合理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现代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将环境保护寓于经济发展之中,既可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又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两山”论不仅解决了如何保护生产力的问题也解决了如何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这便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前提下,宁愿保护绿水青山,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只谋求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核心内容:生态民生观

“生态民生观”的重要观点寓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之中。换句话说,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本质上说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是维护人民的自身利益和生命健康权。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又一次证明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助,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否则便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传染病的迅速传播造成了经济与人类社会的全面停产停工,对经济发展无疑造成了巨大冲击。面对疫情党和国家第一时间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不惜一切代价救治病患。这也体现出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政治基础。

首先,生态民生观的第一个层面便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否可以实现,这也是衡量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重要指标。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关注的重点已经从解决温饱问题转移到了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安全等方面,主要是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两方面。其次,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8]这是将生态环境与公平、民生联系起来,实现公平首先是要实现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又会影响民生走向。因此,运用底线思维思考生态与民生的关系便是生态环境不仅是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保障。最后,“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9]用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的发展。经济发展是为了民生,保护环境也是为了民生。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也是发展更普惠民生的条件。

(三)关键内容:生态法治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制度建设依托于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律体系。人与自然、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同时共同体中任何元素缺一不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和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地方,如体制机制不合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执法不严等问题,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造成严重威胁。生态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全局角度谋求新的治理发展之道。

生态法治观第一方面的内容是施行“红色底线”思维。要严格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这三条红线,并对突破三条红色底线的行为坚决予以惩处,要严格监管并制定相应法律实现量刑化;第二,推进改革生态文明体制,建立与新时代相衔接的生态文明制度。在整体由中央统筹的基础下推进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合作化、市场化、可持续化,由此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对制度进行有效监管,构建绿色信用体系,决不能让制度成为“没有铁网的笼子”;第三,生态法治观的保障便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指出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其中一个方面便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国家对生态环境和污染防治的治理水平和能力。制度与法律的结合是生态文明思想有效实施地根本保证,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法治观的重要内容。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的思想精华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发展和丰富更是全球生态保护借鉴的理论基础。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价值不仅有利于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还有利于宏观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全球生态保护的重要价值也是中国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树立大国形象的重要考量。中国应当立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国际事物中积极贡献属于中国的特色力量、在问题面前展现中国负责任的形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包括三个维度,其一推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其二新时代治理生态问题的重要依据;其三推动构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分析三个维度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价值导向。

(一)推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关于生态建设方面的最新指导方针,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包括自然生产力思想、人与自然辩证统一思想等,习近平结合时代之问、现实之维将指导思想与中国实际相契合并进行研究,最终创新升华而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容。

首先,自然生产力思想是指自然界本身蕴含着一定的生产力,自然界是为劳动提供原材料的基础,劳动是将自然界提供的资源转化为生产力的中介。这与保护环境与生产力发展的论述一脉相承,环境与自然界、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纷繁复杂,但保护环境与生产力发展不是相互矛盾的,环境也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其次,2005年“两山”理论的提出与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更是自然生产力思想的拓展和延伸。“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分别指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而对于“两山”理论的发展认识历经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这是认识和发展前期也是新中国建立初期以经济建设为纲的重要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重视“绿水青山”而忽略“金山银山”的发展,这便是为了环境保护而忽略经济发展的实践方式;第三个认识阶段便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同一发展,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阶段。这便是自然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与发展。

最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自然是先于人存在的,人与自然是一个共同体,人必须尊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人对于大自然的每一次索取,大自然都会对人类进行报复。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便是最好的例子证明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因此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习近平也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内涵和外延。

(二)新时代治理生态问题的重要依据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全面且系统的整体,也是新时代治理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指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导航器”。习近平从四个方面指出其生态文明思想在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价值,以此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中“主体”的问题,要靠“人”这一群体共同去解决。目前,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存在严重误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的严重不足,认为环境保护只是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这导致了意识与行动的双向不足,同时生态环境治理情况并不乐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让人民群众从思想上与行动上重视起来,内化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自觉行为。“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开展全民绿色行动。”[9]这便是全民参与环境保护,体现出环境保护中的主体价值导向。

二是从生活方式与发展方式入手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建国初期人们就形成了唯GDP 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随心所欲地生活方式,人民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不良方式严重破坏了环境承载力,造成了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入手,让人民群众形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与产业形态,建立三条红线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突破生态红线、环境底线和资源上线的行为和经济发展方式予以严厉打击与惩处,体现出环境保护中的“红线”价值导向。

三是从全局着眼、系统治理生态环境问题。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治理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不能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进行生态系统建设。比如在治理水污染时就要按照水上水下的空间方位,上游下游的地域环境,治前、治中、治后的过程管理综合治理,要着眼于全局治理、全域治理。体现出环境保护中的系统价值导向。

四是制度法律齐上阵,共治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着制度机制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的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包含的生态法治观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法制保证,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习近平也曾指出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律保护生态环境,体现出治理环境的决心和信心。首先要建立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制度;其次要建立执行机制,规定好政府各部门的权力与社会各界的权利;最后,在建立追责机制和考评体系,建立“绿色”考核制,对相关部门严格监管。体现出环境保护中的制度价值导向。四种价值导向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关于新时代如何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依据。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治理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现实依据。

(三)推动构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同体,人类也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生态环境的污染不是一国之为和一国错误,也不只存在于一国之中。在人类发展进步过程中,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现在的生态文明,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全球行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立足于时代、立足于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生态治理的方针政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创新产物也是立足于中国现实的科学思想体系。其一,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创立指出了方向。新时代以来,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角色凸显,中国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随之增多。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便是中国大国担当与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的理念现实体现。昭示着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决心与信心。近年来,国际上的某些国家对中国污名化的行为与意识形态领域的侵蚀也持续增加。中国用其行动表明了我国已成为国际事物的参与者、贡献者与引领者。

其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话语体系。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也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好声音。主张构建“一带一路”,让生态文明相关理念和具体实践造福于沿线国家,促进各个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提出了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理念,并主张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进全球关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其三,中国的绿色发展行动是可以融入世界发展行动的实践。打赢蓝天保卫战、绿水保卫战以及实施水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治理,实现绿色发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中国提出的治理方案和治理体系无不体现出“中国在努力谋求创新、绿色、互惠的发展道路,始终在为全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10]中国治理生态环境的做法正在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积极借鉴。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国际场域中散发出的思想价值,也是中国共产党吸收借鉴创新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现实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为国内治理生态环境问题提供“药方”,更为国际社会其他国家提供了“药引”与“药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美丽中国愿景实现的保证。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文明时代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对不文明说“不”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