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成才的时代优势、目标定位与实践路径

2021-02-01 04:23彭希林
关键词:成才中华民族民族

刘 峰, 彭希林

(1. 邵阳学院 新时代新青年新思想研习中心, 湖南 邵阳 422000; 2. 邵阳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审视时代变局和战略全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百年来中国青年成长发展的有益经验,把握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发展的时代优势,系统回答了关于新时代中国青年如何成才、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等重大问题,发表了许多富有时代性、创建性的新理论新观点,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和党的青年工作理论的新境界,形成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成才确定了清晰目标,指明了通达路径,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新时代青年成才的时代优势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1]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方位是当代青年成才的重要时代优势。

(一)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对青年成才发出了新的召唤

新时代中国青年面临着“天降大任”的时代使命,这个“大任”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灿烂的文明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以后一段时期,由于封建专制的腐败统治和西方列强的残酷侵略,使中华大地生灵涂炭。为了民族复兴,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也进行了前赴后继的变革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根本上扭转了自己的命运,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站在新时代接续奋斗的新坐标上,民族复兴的前景十分光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42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了最关键的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期盼广大青年成为优秀人才。

(二)新时代的盛世图景为青年成才提供了无限可能

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好时期。“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把我国建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已经开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不断得到满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为广大青年提供了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无论在国内舞台还是国际舞台上,新时代中国青年都将扮演重要角色,人人都有成才的可能,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与新时代同向而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成才之路更加清晰、成才之基更加坚实、成才之策更加精准。

(三)新时代的发展条件为青年成才营造了优渥环境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的战略资源。青年要成长为人才,既需要自身积极进取、努力追求,也需要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根本上为青年成才奠定了最适宜的土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年的地位和作用,把培养造就青年一代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全方位地为青年成才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环境对青年成才的影响,“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3]。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4]54,青年成才获得了前所未有且不断优化升级的成长环境。

二、新时代青年成才的目标定位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曾告诫青年说:“临开始活动以前,应该定定方向。譬如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才能有达到目的地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随风飘转,恐怕永无达到的那日子。”[5]317找准目标方能行稳致远,对成才的目标有一个明确而科学的定位是青年通往成才的第一步。必须将当代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结合起来,才能精准设定新时代青年成才的目标。当代青年也唯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将自身的成才目标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就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因此,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328作为我党培养造就青年一代的成才目标,既是检验判断新时代青年是否成才的总体标准,也自应是新时代青年成才目标的基本定位。这一定位凸显了目标的三个特质,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核心要求的具体化。

第一,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

近代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残酷压迫,为了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毛泽东在总结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时深刻指出:“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6]340在毛泽东看来,社会制度的劣势是最根本的劣势。近代中国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到:“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2]11-12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2]119。一个国家确立什么样的制度决定其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而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国家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来选择,习近平将此比喻为“鞋子和脚”的关系。鞋子必须“合脚”这是一条基本原则,而“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经过选择和试穿之后才能知道。中国人民根据我国近代以来由衰到盛的历史进程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合脚的鞋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正是基于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刻思考,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2]328-329

因此,始终保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好、建设强的坚定信念,应是新时代青年成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和目标指向。

第二,形成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硬本领。

1840年的鸦片战争拉开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序幕,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在与西方列强的对决中,我们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机器不如人、科技不如人……方方面面的弱势使得当时的中国没有力量抵挡西方列强,民族自信不可避免地一再遭到打击。中华民族在百年抗争中奋起,历尽千辛万苦,浴火重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中,用巨大的历史性成就,无可争辩地展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是奠定当今中国人民民族自信的坚实基石。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7]笔者认为,这是着眼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对我们民族的先锋力量发出的全面重建民族自信的号召。民族自信是全方位、多维度的自信,既基于历史、着眼当下,又面向未来。总体上说,民族自信就是坚信我们的民族能够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够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必然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必将拥有无比光明的前途。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新时代青年来说最紧迫、最重要的是增强本领自信,青年人要练就过硬的本领,既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又具有开放的世界视野,能够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本领自信是建立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第三,形成新时代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

崇尚精神价值、重视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一直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之中。古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近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有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家国情怀镌刻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深沉而又持久,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数千年的强大精神动力。《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8]

家国情怀催生青年的使命意识与担当精神,能让青年清醒地认识到为谁担当、为何担当以及如何担当,从而产生“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担当勇气。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在近代曾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付出过世所罕见的巨大牺牲,民族复兴就成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儿女最深切的期盼,“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4]36。因此,深厚的家国情怀是担当复兴大任、实现伟大梦想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

三、新时代青年成才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中国青年成才寄托着党的期望、人民的期盼、民族的重托,也是时代的渴望。习近平对此非常关注,通过给青年群体的回信、与高校青年亲切交谈和发表重要讲话等方式谆谆教诲、殷殷嘱托,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成才精准施策。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集中阐发了“青年六要”,即新时代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2]334-337,更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建构成才路径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志存高远:把好成才之钥

习近平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9]理想信念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于青年个人而言,则是成才之“钥”。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又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是充满辩证哲理的。青年应当志存高远,就是应当把个人的立志同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就是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2]334。

理想信念蕴含着“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人生的“总开关”。坚定的理想信念能为青年勇往直前、迎难而上、顺利成才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是青年紧追成才目标、经受各种考验诱惑、战胜挫折磨难、完成使命任务的精神支柱。青年理想信念的树立和巩固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第一,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社会主义之所以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关键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要向课堂学,积极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向书本学,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向榜样学,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英雄烈士、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获得启发。第二,全面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通过对中国的近代和现代国史国运的历史对比,看到翻天覆地、今非昔比的变化;通过对中外国家发展状况的现实对比,感受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光明前景。第三,积极参加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感悟我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奋斗,从而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二)爱国奉献:筑牢成才之基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些句子体现了个人与国家生死相依的情感,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受到世人传颂。爱国必须促进祖国的发展进步,中国共产党把爱国主义同共产主义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理论和行动上最彻底的爱国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回望历史,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五千多年没有中断文明进程,总是在灾难中得以重生,焕发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爱国主义深深渗入民族意识之中是重要原因之一。展望未来,爱国主义也必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对个人来说,爱国主义对青年成才也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指出,热爱祖国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2]334。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深沉的爱,青年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成才目标就越明确,成才步伐就越坚定。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以一辈子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奉献人民。

(三)担当尽责:彰显成才之义

担当是负责任,更是行道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担当,“让他三尺又何妨”也是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是担当。担当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风骨,正如鲁迅在《中国人失掉民族自信力了吗》中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10]121-122

首先,青年有担当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大国崛起之路绝不是一片坦途,必将经历各种风险危机、跨越各种险隘难关,没有一代又一代担当者的负重前行,哪来人民的岁月静好?

其次,担当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一条必由之路。在担当中历练本领,在尽责中增长才干,通过担当尽责获得成长,走向成熟。一切有志成才的青年都应当自觉培育敢于担当之勇、乐于担当之德、善于担当之智,争做“以身许国”的热血青年。

(四)艰苦奋斗:铺就成才之路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中涵盖了建党以来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激励青年成才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青年应自觉运用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滋养自己、激励自己。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最核心的特质之一。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在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历程中成为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永久奋斗精神的典范。在1949年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1]143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2]17。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永远不能丢。”[13]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成功、成才是奋斗出来的。一个人成才的过程就是不断艰苦奋斗的过程。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弘扬五四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14],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苦干实干、创新创造、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接力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

(五)勤学苦练:充实成才之资

不学无以成才,青年若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担负起使命,做出应有的贡献。练就过硬的本领是青年成才和建功立业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当今社会,时代发展越来越快、知识更新不断加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一切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果青年不努力增加知识素养、优化知识结构、拓展思维视野、提高认识水平,那就难以练就高强的本领,也就没有办法适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需要。“书到用时方恨少”,青年务必要有本领不足的忧患意识,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趁着人生中求学的黄金时期苦练本领、增长才干,力促德智体美劳综合地、全面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青年过硬的本领奠基于日常的勤奋学习中、历练于广阔社会舞台的实践中,进步于创新创造的探索中[15],要知行合一,将学习与实践和创新创造结合起来,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学问、修炼技能行之有效的具体实践方法。

(六)修身立德:提升成才之境

人类社会从物质的角度来看是由人构成的,从意识的角度来看归根结底是通过“德”把个体的人联结在一起。人无德不立,人无德更成不了才。从青年成才的目标来看,我们要造就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德是排在首位的。从青年成才的价值旨归来看,我们要实现的民族复兴就是要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世界和平,“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2]337。广大青年要把修身立德作为一辈子的执著追求,“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4]52-53,让整个青年群体充满清风正气、蓬勃朝气,展现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素养。

四、结语

新时代为中国青年成才开辟了无比广阔的天地,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青年成才的价值旨归,也是青年成才的最好契机。当代中国青年应自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对标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努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好成才之钥,筑牢成才之基,彰显成才之义,铺就成才之路,充实成才之资,提升成才之境。

猜你喜欢
成才中华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多元民族
做合格母亲 教子女成才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