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基本理据

2021-02-01 19:17李曼莉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思价值观核心

李曼莉

(百色学院 预科教育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它在“中国梦”的实现中是起中轴作用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53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和中轴作用,就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各环节的融合创新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意义结构、逻辑结构和服务对象是一体的,若将其割裂、隔断和分离,就会减损其完整性、统一性和系统性。因此,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不仅需要全面准确把握其基本内涵,还需要深入认识其学理依据、法理依据、哲理依据和现实依据。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学理依据

知行合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重要学理依据。知行合一是一种理念和方法论。不论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抑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必须遵循知行合一的逻辑理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中,理念创新是其重要表征之一,要善于运用技术手段提升融合创新效果,善于运用话语表达丰富思想内涵,善于运用群众智慧创新传播形式,在知行合一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时代特色和现实意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既接地气又有生气,既有本色又有特色,既有内涵又有外延。通过“知行合一”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助推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理性认知和深度把握,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地。

系统性和协调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基本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项涉及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系统工程,运用系统思维和整体思维对其进行阐发和传播是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起点是“学”,落脚点是“行”,这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显示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思说行”的规律性。它并不是单方面的和单向度的直线形式,而是多层次、多维度的立体网格,是理论和实践、内容和技术、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过程。系统思维和协调思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前提,其中蕴蓄着中华民族长期积累并定格下来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代表了广大群众长期的意愿和要求。系统性和协调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基本特征,无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就会割裂其意义的完整性和结构的系统性。

政治导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前提基础。无论是从历史看还是从现实看,思想的指导作用对于社会价值观的规制都不能忽视。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如果没有思想的引领,就等于缺少了主心骨,而思想引领的效果以及思想引领的质量,往往取决于思想内容以及价值取向,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必须关注的事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立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思想领域如果不能坚守马克思主义,政权就很容易被瓦解,思想防线如果被攻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不论是铸魂育人,还是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33-34从学理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内在的一体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其目标就是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首先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偏离了这一方向,就难以达到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思想领域中的定海神针。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法理依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法理依据,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前者是表现形式,后者是内在根据。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照法律治国理政,把法治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以此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各方共识,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关键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为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行为规范,实现思想和行动的有机融合,而有机融合的前提在于制度的衔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要把它变为实际行动,需要依靠法律法规等制度的规范。法律法规作为一种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制度规范,一方面确保社会意识的价值导向,另一方面又对人民群众的行为进行约束。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是以法治为核心,以法律法规为导引的融合创新,融进全面依法治国各方面。这不仅是规范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也是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法律制度是实现思想领域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统治阶级的思想在任何时候都是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统治阶级的思想在社会中的贯彻和实践,要依靠法律制度来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不使其制度化法律化,最后只能是“海市蜃楼”和“沙滩上的城堡”;如果仅仅依靠说教式的教育,没有法律制度的支撑,它的效果必然是不佳的,有时甚至是乌托邦式的幻想。纵观人类的发展历程,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沿着螺旋式上升、复线式演化的逻辑进路不断发展。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保障,先进的精神文化为制度文化增添新动能。也就是说,以法律规范道德行为,以道德行为维护法律权威,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法律制度是思想道德的根基,服务精神文明建设是法律制度的重要职责,法律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中国历史上曾存在着“衣裳之治”和“刑名之治”两种治理模式,前者强调的是礼仪规范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后者强调的是法律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其实质就是把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将“软约束”与“硬规定”统合起来。我们一方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气,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以法治化建设不断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到法治建设和各项制度中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为“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不论是宪法层面还是基本法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应该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如果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看,它的很多方面属于“软约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的“硬化”,不仅依靠心中的道德律令,更要在法律制度方面有明确的规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思说行”,不应停留在一般的文字记忆和景观描述上,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明确规定和实实在在的考核标准,不仅保证物质利益和经济权益,还要保证精神利益和道德权益,这是现代国家治理的要义,也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从实践效应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可以为“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提供明确的行为纠偏机制和反馈机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都是“硬约束”和“硬保障”,不仅有助于解决培育方面存在的软、散、乱问题,也有助于解决实践中标准不一、审查不严、协调不力的问题,更有利于推动各级责任主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中构建自我审查、自我加压、自我激励机制。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哲理依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符合社会的思想传播规律。“价值观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和发挥作用的。”[2]116思想的力量与物质的力量在社会发展中共同起着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四个方面是不同的“分力”,其总体效果是这些“分力”构成的合力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不同主体的价值表达方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调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学思说行”如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起承转合一样表现出逻辑性特色。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行机理和生成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入,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发性减少和自觉性增强,适应价值观规律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环境中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信之笃深,又要行之弥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的方式也必须随着社会环境而变化,其“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条件为转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要根据社会合力论的要求,辨明融合创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遵循人的价值观培育规律,才能不断提升融合创新的质量和水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规律。“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2]113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思想富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哲理。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就是对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思想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绽放时代风采。要创新思想宣传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深化思想宣传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传播好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使思想宣传工作变成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要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加速融合,二者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此长彼消而是互构关系,要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和管理的一体化,构成传播融合矩阵,放大传播一体效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的另一个哲学基础是系统论和整体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就是用系统的方式把握其精神实质和体现其实践要求,不仅在外部结构上体现完整的形态,更要在内在含义上体现完整的意义结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是人的本质力量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价值观的形成和人的发展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社会哲理。在内容和意义结构上,不仅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导地位,体现共产主义理想在其中的引领作用,还体现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造就的现实环境及价值观培育的紧迫性,这是一个整体。在实践和表达方式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体现国家层面上的价值要求、社会层面上的价值要求、个人层面上的价值要求的一体性,需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串接起来,形成立体的多维的理解格局。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现实依据

社会价值观的培育与现实生活总是融为一体的,脱离实际生活的思想说教没有吸引力。现实社会的整体性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的一体性,单打一不行、一阵风不行、一刀切也不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与现实社会整体发展结合起来,达到“思想贴近现实”和“现实贴近思想”的有机统一,这是由社会现实决定的思想建设形式。

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3]建设文化强国,关键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引领,必须高度重视“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要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又在于思想宣传工作的因时而变、因势而行。以前有效的做法现在未必奏效,以往不能逾越的壁垒现在必须突破。科学技术提供了融合创新的可能性,这一背景下“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适应科技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问题上,思想宣传工作也必须由各部门协作完成、从整体上运行,破除以往区域化、部门化、条块化的传统形式,在压实各级党委责任和抓好宣传部门工作中,统筹协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思说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二是适应时代变迁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思说行”的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在知识学习方面,人们除了可以通过书籍、报刊等方式进行阅读以外,还可以通过音像视频、微博微信、网上交流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和感受新事物。信息技术为人们的学习创造了更多的机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的融合创新也就具备了现实可能性。在思考方式方面,集成思维赋予多种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合的思想条件,使“思”的融合创新成为可能。在说话方式方面,传统的“我说你听”“我写你看”的沟通方式已不能满足群众需要,全媒体时代是全员媒体、全过程媒体、全方位媒体的时代,给人们的交流沟通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增强了人们的交流能效,使“说”的融合创新成为必然之举。“行”的方式也在“换新”,人们的生活围绕互联网而展开,使我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把新媒体技术与社会要求、时代之需全过程、全方位结合起来,使“行”的融合创新成为现实。今天,互联网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如何推进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打出网上网下组合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是提高思想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教育质量问题事关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对提高思想教育质量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先手棋,其“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为提高思想教育质量勾画了行动路线图,二者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一方面,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为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关键点在于融合创新,这与提高思想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相契合。提高思想教育质量,关键靠改革。以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动力所在。教育改革又是点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重要引擎,以教育改革激活力、增动力,才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汇聚提高思想教育质量的各方合力。另一方面,提高思想教育质量,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提供可靠保障。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文化多姿多彩,但它给一部分人带来的不是心理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坏死。一些人思想上的自卑感和疏离感,不仅消解了思想教育质量,而且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因此,要深化思想教育的全面性和协同性改革,实现思想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提供丰富的营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的融合创新是这种统一性的外部表现形式。作为一体化的实践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的学理依据、法理依据、哲理依据和现实依据,也要用完整的视角来理解。学理依据提供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思想维度,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结合中认识这一问题的;法理依据提供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制度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是这一问题立论的法理解释;哲理依据提供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方法论维度,是认识这一问题的唯物辩证法立场;现实依据是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实践维度,是理解这一问题最直接的根据。四个方面共同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思说行”融合创新的内在根据和现实依据。

猜你喜欢
学思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学思践悟强思想 砥砺初心再出发
运用“让学思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