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堵 供需两手都要硬

2021-02-03 10:31
汽车与安全 2021年11期
关键词:路网城市交通小汽车

城市交通拥堵,不单是一个交通领域问题,更是一个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影响更为广泛、深远的问题,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进程中,目前已到了亟待有效解决的阶段。面对新形势新情况,疏堵之道,要始终坚持公平为基、效率为先,从以车为本的思路向以人为本的思路转变,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协调发力,探求人车各畅其行的实现路径。

城市交通拥堵,体现为车多与路少的相对矛盾,实质是出行需求和资源供给之间的失衡。随着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城市道路承载压力日益加大直至过载,必然导致日益严重的拥堵。不仅是在大中城市,交通拥堵也在向中小城市蔓延。在此背景下,城市布局与交通规划不协调、路网结构不合理、路面秩序不规范、交通管理不到位,都会不同程度加剧拥堵。从各地实际来看,许多城市已基本建设完成、城区土地利用基本成形、路网调整空间有限,“拥堵-修路-拥堵-再修路”的旧模式难以为继。这就需要一方面以“绣花功夫”“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细态度,进一步盘活用好既有路网资源,增强通行能力;另一方面,更加重视交通需求的引导和管理,促进交通出行向着绿色、协调、可持续目标的深层次结构性优化,在更高水平上畅通城市交通。

城市道路資源新增供给有其上限,但并不意味着“无米之炊”,而是大有文章可为。事实上,一些城市的道路资源仍有很大挖潜空间。例如,不合理的绿化隔离带、市政工程临时施工区等挤占路面,一些单位院落违规圈占或封堵道路,有的“断头路”多年未通,有的路段出口过于狭窄等。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拿出更大决心和力度对存量资源实施“微改造”,消除障碍、打通堵点、拓宽路面和优化路网。还要注意到,停车对路面资源的占用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学校、医院等周边,机动车“无处可停、随处乱停”尤为突出,让本就有限的道路通行能力进一步下降。鉴于此,要将解决停车难作为疏堵的一项重要举措,日常加强和规范停车管理,在城市建设规划、老区改造中将停车场一体纳入考虑;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利用机关、单位、小区等闲置资源增加停车场供给,从而释放出更多道路资源。

从长远来看,做好需求侧引导和管理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意义重大。作为城市管理者,要调节的不仅是人和车本身,更是形成不同交通出行需求的内在驱动。目前许多城市交通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私家车承担了约两成左右的运力,但占用七成以上的道路资源,“一人一车”比比皆是,公共汽车往往淹没在小汽车洪流中。可以说,交通拥堵,很大程度上是交通出行效率的结构性失衡。在人口稠密、土地有限的城市,正如以高密度小区、经济适用房等而不是豪华别墅来保障广大群众居住需求,交通作为一种基本公共服务,以保障最大多数城市居民出行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整体解决方案必然是以集约化的公共交通为主,而不是以高能耗、低效率的小汽车为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日本、丹麦等国家,既有提高驾驶人文明行车素质、规范路面秩序等着眼微观的措施,也有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运用经济杠杆降低小汽车拥有率和使用率等大刀阔斧的硬招。从我国城市交通现状来看,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载能力不足、公共汽车路权未优先保障、专用车道尚未成网、站点覆盖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未完全确立,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日益恶化,客观上也刺激了小汽车保有量增长。因此,从满足交通出行需求入手,持续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提高小汽车拥有门槛和使用成本,大力倡导绿色出行风尚,应当成为缓解交通拥堵更为倚重的手段。

交通拥堵发生在路面上,但其症结往往不在路面。要看到,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突破城市总体规划控制目标,城区过度扩张导致居民出行距离拉长,也是一个深层次原因。对此,通过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城区空间调整来改善城市交通现状,也应纳入城市交通治理工具箱之内,从而促进城市交通稳中向好,助推城市发展更加协调、更可持续。

猜你喜欢
路网城市交通小汽车
小汽车开回家
水泄不通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小汽车
城市交通旅游电子地图的研究与应用分析
遥感技术在城市交通规划与监测中的应用
小汽车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