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车辆不限号 交通不拥堵“城市大脑”助推交通畅通

2021-02-03 23:14
汽车与安全 2021年11期
关键词:警情南昌市入口

2020年10月,南昌市推出“135”快速反应处置机制,建立“桌面+路面”巡查实战模式,依托天网视频和高德地图等拥堵预警,实现警情及时发现、快速处置。今年以来,快反专班主动发现并处置警情20355起,大大减少了警情对路面交通产生的影响,道路通畅率大幅提升。同时,深入开展堵点治理,实行动态排查,分门别类,“一点一策”治理,主动排查交通堵点453个,收集群众治堵建议681条。

为进一步缓解节点性交通拥堵,南昌市加速通行能力建设,建立“交通信号三级优化”机制,在信号应急处置和信号配时上,实现交管局、大队和路面三级联动,全力提升城市路网整体运行效率。今年以来,重点加强快速路桥隧与地面衔接路口、进出城重要交叉口、道路施工区域路口的信号应急处置,全力进行预案控制、一键绿灯多路口联动控制4154次。通过优化交通组织、设置待行区、压缩信号放行周期等综合施策,路口停车延误平均下降15.48%左右。

“135”快速反应机制 助推交通畅通提升

2020年10月12日起,南昌全面推出“135”快速反應处置机制,实现路面事故与故障警情:1分钟快速响应,3分钟到达处置,5分钟恢复交通。

经互联网数据对全市交通拥堵分析,2020年10月19日至23日,南昌市城区全天拥堵指数为1.27,同比9月份同期1.31下降3.05%。全市9个行政辖区拥堵指数呈全线下降趋势,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青云谱区,拥堵指数为1.28,同比9月份同期1.37下降6.57%。全市主要道路全天拥堵指数下降15%以上的有6条,其中碟子湖大道全天拥堵指数下降幅度最大,拥堵指数为1.10,同比9月份同期1.69下降34.91%。全市一类路口平均延误下降15%以上的有4个,其中沿江北大道赣桥北路口平均延误12.66s,同比9月份同期33.08s下降61.73%。

强化信息化实战运用

为确保“135”快反机制落地见效,南昌交警创新警务模式,对路面交通事故和交通故障等影响交通的警情做到1分钟快速发现并及时响应,3分钟调度指挥路面警力快速到达现场,对轻微事故、简单故障做到5分钟全力恢复交通。

融合“警情、指挥、行动、处置”警务实战模式,高效利用全市高空探头、路口监控等设备,加强视频巡查,科学利用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滴滴出行等互联网数据,即时发现、分析研判、排查堵点。强化扁平化调度指挥,完善警情下达、指挥、处置流程,确保应急处置反应灵敏、指挥有力、协调有序、处置快速。

精准高效指挥调度

为强化调度指挥路面警情处置,南昌交警充分利用科技信息化实战应用,建立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扁平化指挥调度机制,南昌市交管局局指挥室和各执勤大队分控中心全面建立“桌面(视频、数据)+路面”巡查实战模式,结合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滴滴出行拥堵预警图和市民意见反馈,全面收集路面交通事故和车辆故障,变“等待警情”为“寻找警情”直接指挥调度距离事件地最近的警力前往处置或支援,有效提升了指挥和实战处置效能,确保了警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到达处置,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现场。

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

将全市重要路口按照对城市交通通行所承担的作用、交通流量的承载、发生拥堵的概率以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需求,在城市“六纵六横”主干道和快速路的重要路口中挑选出了120个一类、二类执勤岗位,将局机关、大队机关增缓路面警力共350余名,精准投放到早、晚高峰,全面织密路网警力,着力提升见警率、管事率,打通警务实战“最后一公里”。同时,加大宣传劝导力度,强化及时处置疏导,确保路口有人现场讲、乱象有人快速管、拥堵有人快速疏、事故有人快速处。

“1、3、5”社会反响强烈

“135”快反机制运行半个月后,全市主要道路10分钟以上拥堵事件19 79起,对比9月同期10分钟以上主要道路拥堵事件3319起,下降40.37%。全市半个月环线快速路10分钟以上拥堵事件353起,对比9同期环线快速路10分钟以上拥堵事件417起,下降15.35%。广大群众通过微信平台、交通广播留言纷纷对近期城市交通变化给予点赞。

取消尾号限行 “城市大脑”发力

“限号,是无奈之举,不限号,需要勇气担当与切实的举措。”2020年12月29日11时,南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举行“南昌取消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南昌市于2020年12月起正式取消机动车尾号限行。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措施不仅是针对南昌本地机动车,对于外地车辆也一并取消限行。

启动南昌城市大脑建设

近年来,南昌市机动车保有量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长,有限的城市道路不足以满足更多车辆的通行需求,交通拥堵成为城市之痛。2009年,南昌和全国多个省会城市一样,加入了城市限号的行列。

南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治理工作,决定启动南昌城市大脑建设,把智慧交通纳入城市大脑总体布局,聚焦是否继续实施限号问题开出城市交通治理“处方”。

自2020年10月交通不限号试运行以来,10月、11月全市交通拥堵指数为1.26、1.28,同比前一年限号期1.27、1.29均下降0.01;平均车速36.7千米/小时、36.2千米/小时,同比前一年限号期33.3千米/小时、32.7千米/小时分别提升10.2%、10.7%。城市道路健康指数等均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实现了“车辆不限号,交通不拥堵”的双重效益。

多举措治理城市拥堵

随着技术发展,面对拥堵,城市治理有了更多选择。为提升市民交通出行满意度,2020年以来,南昌市委市政府将“交通不限行”作为“城市大脑”首个重要应用场景建设,南昌市公安交管局会同市大数据局、天壤科技等建设单位携同创新、共克难关,利用数据在线能力,实时了解道路交通运行状态,实时对时段、路段、区域等因素进行拥堵分析,利用分析结果优化调整交通组织、红绿灯配时方案等,缓解重点路段、路口、区域交通拥堵。

以“城市大脑”建设为契机,南昌交警建立了畅通南昌联勤指挥中心,推动智慧交通建设与应用,打造交通管理联勤指挥大脑。并相继推出“一点一策治理交通堵点”“135快反机制”“科学调控信号配时”“打造标准化执勤模式”“全市铁骑勤务新模式”等多项措施,不断创新交通治理举措。

2020年10月,南昌公安交警部门创新推出“135”快速反应处置机制,即“1分钟快速发现并及时响应,3分钟调度指挥路面警力快速到达现场,对轻微事故、简单故障做到5分钟全力恢复交通,对较大事故全力疏导。”数据显示,该机制运行以来,2020年10月至11月全市主要道路10分钟以上拥堵警情5060起,环比下降 12.44%,全市城市快速路10分钟以上拥堵警情环比下降21.15%。

问计于民征集治堵“良方”

2020年10月14日起,南昌市公安交管局在全市范圍内开展交通治堵“问计于民”征集活动,全面发动广大市民为治堵工作献计献策,提高治堵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共同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面向全市人民开展交通治堵和交通信号配时“问计于民”征集活动,充分依托民意中心、12123交通安全语音服务热线、投诉信箱、“南昌交警”微信公众号平台,以及民警主动深入学校、厂站、社区、企事业单位征求意见建议等五种方式,全面发动广大市民为治堵工作献计献策,提高治堵工作社会影响力,共同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由交通限号到交通不限号,既是一种自我加压,更是一种坚定自信。南昌交警借力“城市大脑”,深化综合治理、科学治理、智慧治理、包容治理,让城市不限号、道路不拥堵成为南昌一张闪亮的名片。

数据研判 因地施策 治理特殊路段拥堵

10月20日,《江西日报》“学史力行为民利民之我为群众办实事”专栏报道红谷滩交警大队对症下药治理红角洲片区医院、商场周边道路拥堵顽疾。

城市中大型医院与商场会产生“虹吸效应”,人员和车辆会向这类地点集中,由此造成周边道路发生拥堵,这是“城市病”中常见的一种“顽疾”。近期,南昌市红谷滩区红角洲片区就发生这样的现象,辖区内的印象城综合体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红角洲院区产生“虹吸效应”,进入这两处的车辆在道路上排起了长龙,严重影响通行效率。南昌交警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找到拥堵原因,并因地施策,在有效地解决堵点的同时,也为如何破解城市大型医院、商场“虹吸效应”造成的拥堵提供了经验。

“当时堵得太厉害了,我在朝阳大桥上半天下不了桥。”市民龙先生介绍,今年中秋假期,到印象城的车流量太大,排队进入印象城的车辆从丰和南大道一直到了朝阳大桥下桥匝道上,给周边居民出行带来很大不便。

“群众出行的痛点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中秋假期发生的大拥堵引起我们整个大队的重视,我们立即把工作重心放到如何破解这个难题上来。”红谷滩交警大队一中队中队长介绍,经大数据研判发现,中秋假期前往印象城购物的车流在丰和南大道排队至丰和大道前湖路口,朝阳大桥下桥车大量右拐至丰和南大道进印象城,从而导致拥堵,车辆一度排至朝阳大桥中段。“拥堵的主要原因是印象城只在丰和南大道有两处入口,车流量一大,就造成排队积压。”

要破解难题首先就要改变入口。大队领导带领中队交警反复在印象城周边调研并与印象城、停管公司几家单位沟通,拿出交通组织调整方案。通过沟通,商场同意把丰和南大道两个入口改为出口,加上原来两个出口,共4个出口。旁边的曲水支路和前湖大道的出口改为入口,加上曲水路的入口,把以前在丰和南大道进场的车流分摊到三条道路进入。改变出入口后,在路口上警力引导车流,并在周边区域设置多个提示小喇叭,反复播放出入口改变的消息。交通组织更改后正逢国庆假期,这些路段再也没有发生中秋假期那样的拥堵。通过平台研判分析结果得出,印象城交通组织更改前,中秋节晚高峰车速为每小时16.4千米,现在达到了每小时21.6千米,群众和商场都反映现在进出印象城更方便。

与印象城不同,二附医院红角洲院区入口外排起的长龙,除了因入口进入慢的原因,还存在院内车位不足的问题。经交警调查了解,二附院红角洲院区有泊位600个,医院职工车辆近300辆,医院设置注射疫苗点后每天就诊3000人,泊位远不能满足需求,加上院门口的学府大道是交通主干道,人流车流密集,入口采取扫码测温进入导致学府大道排队就诊拥堵严重,二附院红角洲院区学府大道入口排队最长时达到300米。

“我们的交通组织方案得到了院领导的支持配合,院方主动让医院职工把车辆停放到院外的停车场。”红谷滩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交警与世茂水城停管中心沟通,医院补贴职工停车费后引导医院职工车辆至该处停放;医院内车位已满时就诊车辆也开到世茂水城停车场,由停车场给出优惠价。“考虑学府大道是主干道排队进院易引起交通拥堵,便把学府大道入口改成只出不进,在医院南面车流人流较小的新维翰路增设一个入口。医院测温点向院内延伸150米,医院入口外围增设150米护栏形成就诊专用通道,方案实施后学府大道医院门口再无排队现象。”

猜你喜欢
警情南昌市入口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派出所里的“禁忌”
涉黑涉恶类警情的特征分析方法研究
“落后”就要挨打
请到康都来
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青阳派出所:扎实推进辖区打防质态提升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智者之路等
找准入口,打开思路的闸门
中国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