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波带”出行常识

2021-02-03 19:36
汽车与安全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协调控制绿波车流

“绿波带”释义

“绿波带”是指根据道路运行车速和路口间距来确定信号绿灯启亮的时间差——相位差,使在上游路口绿灯启亮后开出的车辆,以适当的车速行驶,可正好在下游路口绿灯启亮时到达,如此使进入协调路段的车辆可连续通过若干路口,实现不停车通行的目的。

交通信号优化只是交通组织的一部分,是明确交通参与者通行方向,缓解交通拥堵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仅仅依靠交通信号优化是不能完全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还有交通规划、交通组织设计、交通安全设施等各方面因素影响。

高峰期协调2~3个路口原因

在高峰期车辆集中出行,各交叉路口饱和度高,如果采取绿波协调控制,容易造成路口,非绿波协调控制方向排队车辆溢出,会加剧路口拥堵程度。原则上,高峰期以交通流均衡调控为重点,一般采取2~3个路口间的协调控制,缓解交通流快速聚集造成的拥堵。

路口单口放行原因

交通信号灯的放行方式要与交通流量、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相一致,将路口调整为单口放行,原因一是路口车道内导向箭头左转与直行合并,二是路口交通流向不均衡,三是为了更好的协调控制,减少停车次数。

路口绿灯时间短原因

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在高峰期,是为了把车辆均匀分布在道路上,防止某个路口出现严重的叉盘锁死,造成整个路口路段大面积交通拥堵。

实现“绿波带”通行后,会减少路口等红绿灯的次数,道路通行效率会有很大提升。不要为了赶“绿波”而抢灯超速。驾驶人在享受“绿波”便捷的同时,应注意遵守交通法规,控制好车速,保障行车安全。

“生命救护绿波”解读

“生命救护绿波”是一种应急保障机制,指的是通过“精准指挥、信号绿波、铁骑开道、整体联动”四位一体的应急交通服务保障模式,为危重病患开辟生命救援通道的应急机制。该机制应用了“绿波带”技术,让求助车辆通过路口时一路绿灯。

“生命救护绿波”是“绿波带”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临时绿波。它们主要的区别是,平时常见的固定“绿波带”是随机车辆享受一路绿灯,“生命救护绿波”中的绿波协调是特定车辆控制。二者属性基本一致,区别在应用的方式上和应用对象上。

总的来说,常规绿波带是每天都会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时段、方向和时速由信号灯自动运行,大部分途经车辆都能享受到的一种协调方式。“生命救护绿波”则是在紧急情况下由交警部门进行人工干预,给特定需要的救护车辆量身定制的临时绿波,它运行的时段、方向和时速都随着对应的救护对象而变。

具体而言,从时间上看,前者会按照设计准时出现,并持续运行;后者是根据实际需求随机出现,完成救助后就会结束。从空间上看,前者基本会固定在某条道路或者某个区域内运行,绿波的起点和终点固定;后者则是要根据实际需求,可能会跨越多条道路或者多个区域,绿波的起点和终点要根据需要救护的对象而定。

所以,普通“绿波带”和“生命救护绿波”中的临时绿波更像是一对兄弟,共同继承了协调控制技术的“基因”,但是前者走上了服务普通市民需求的岗位,后者则是为需要紧急救助的群众服务。

绿波路段行驶注意事项

绿波控制要想发挥最大效益,除了合理调整信号灯配时参数外,驾驶人的驾驶习惯及驾驶速度同样影响着绿波效果,车速过快,则可能在下个路口减速、停车再起步;车速过慢,则可能“赶不上”绿波,需要等待下个周期绿灯通行。

1.如果车辆处于起步状态时,则需要适当提速后再匀速行驶。

2.若车辆不停车通过路口且处于绿波车流中,只需要保持匀速跟驰即可。

3.若车辆处于绿灯末尾通过路口或者行驶过程中受干扰而降速时,则需要适当提速。

4.驾驶人可根据路口倒计时适当调整车速。

红波带:降低驶往拥堵路口的车流到达率

红波带跟绿波带设置原理相似,在某段道路上通过调整各个信号灯的相位差使车流到达每个信控路口时都亮起红灯,即“逢灯必停”。

当路段上的某个路口车流到达率大于消散能力,就会形成瓶颈,容易引起车辆多次排队的现象,而且排队会越来越長。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导致排队回堵到上游路口,引起交通瘫痪。

以瓶颈路口为终点,建立起上游流向的红波带,使上游到达的车辆小于下游路口承载能力,并在每个路口都停车等待,以延长上游车辆到达瓶颈路口的行程时间,降低驶往瓶颈路口的车流到达率,缓解瓶颈路口压力,实现路段平稳运行。

猜你喜欢
协调控制绿波车流
浮萍
道路躁动
故乡的车流(外一首)
协调控制方式下炉主控延时逻辑对煤水变化关系的影响及应用分析
AECS—2000在机组AGC控制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
300MW循环流化床机组汽包水位协调控制
喜欢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