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和《纽约时报》西安事变报道中的宋美龄形象建构对比

2021-02-04 08:37张剑罗君
视听 2021年2期
关键词:西安事变宋美龄第一夫人

□张剑 罗君

西安事变发生时震惊中外,中西两大报纸《申报》和《纽约时报》都对其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对一个事件的解读体现了报纸本身及其背后势力的立场和态度,比如《纽约时报》将西安事变描述为一次“离奇的人质劫持事件”,而《申报》报道更强调国统区内中国人民对该事件的抗议和情绪表达。同样,宋美龄在两报相关报道中所呈现出的形象有同有异,即便形象相同部分也存在同中之异。

一、《申报》西安事变报道中的宋美龄形象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次日《申报》即在第三版头条进行了报道。此后至12月31日,《申报》不吝笔墨,在三版头条、四版整版、教育新闻栏、本市新闻等多个版面和栏目对西安事变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大量报道。事变后约二十天内,《申报》相关报道数量超过百篇。

但是,这些大量报道中同宋美龄相关的并不多。大部分时候,宋美龄都是出现于他人之口,或是被致电,或是被慰问,对其本人行为的描述仅只言片语,而且强调重点也非宋美龄。对《申报》1936年12月13日至31日西安事变的报道进行整理后发现,《申报》报道更倾向于将宋美龄置于其他男性身后,使其以“蒋夫人”的符号出现。

(一)作为“蒋介石妻子”的“蒋夫人”

《申报》西安事变报道中的宋美龄多存在于被慰问中,如《申报》1936年12月16日第四版中刊登了《京各界慰蒋夫人》《汪精卫力疾返国并电慰蒋夫人宋美龄》,12月17日第四版刊登了《新运会干事慰蒋夫人》,12月18日第三版刊登了《驻外使节慰蒋夫人》,12月25日第三版刊登了《市童军理事会电慰蒋氏夫妇》。既然是“慰”,表明在这些报道中,宋美龄的身份是作为“被劫持者”的妻子而存在的。

宋美龄本人作为关心丈夫的妻子,在《申报》的报道中为解救蒋介石做了很多事情,例如14日报道中的“蒋夫人宋美龄女士,本拟乘飞机前往洛阳,临时作罢”“蒋夫人宋美龄女士,亦与孔同车自沪抵京”,16日报道中的“蒋夫人宋美龄女士,特请英顾问端纳赴探视……蒋委员长谓,不必来陕,闻蒋夫人拟暂留京”,23日报道中的“蒋夫人宋美龄,二十二日午乘福特机自京过郑赴西安”,以及多次报道中她与张学良通电话等。

可以看出,宋美龄为解救蒋介石做出了许多努力,甚至于22日抛却蒋介石的叮嘱,置自身安危于不顾,亲赴西安。《申报》对此举有所报道,但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相对来说,这一报道弱化了宋美龄在西安事变中的推动力。宋美龄请端纳赴山西,但16日三版的头条标题为“端纳由陕返洛电京报告蒋院长安全”,内文由多则电讯组成,仅有一条提及“宋美龄请端纳”,其他均只强调“端纳向宋美龄打电话报安”;而23日三版头条则是用大字表示“宋子文昨偕蒋夫人飞陕”,“蒋夫人”依然置身于男性角色之后。

蒋介石安全返回洛阳,即26日及其后,《申报》西安事变的报道以“庆祝蒋介石脱险”为主要内容,报道中的宋美龄均同蒋介石一起出现,或“偕同其返洛”,或两人“相偕下机”,或“偕夫人登汽车至明故宫”,或为蒋介石“亲作笔录”。在这里,宋美龄完全以蒋介石妻子的身份出现,目的为展现蒋夫妇关系和谐,而宋美龄自身的角色被极度弱化。

(二)作为“第一夫人”的“蒋夫人”

由于蒋介石当时属于国统区的最高统治者,身为蒋妻的宋美龄可谓“第一夫人”,对宋美龄的慰问之语中不乏“为国珍重”之声。例如,12月17日第四版《新运会干事慰蒋夫人》中的“尚盼夫人勉抑忧思,为国珍重”,12月19日第四版《沈慧莲等慰蒋夫人》中的“尚祈勿过忧虑,为国珍重”。《申报》报道中,宋美龄的身体健康涉及为“国”层面,表明她“第一夫人”的身份受到各界认可,并通过报道得到呈现。

另外,宋美龄本人在《申报》报道中作为“第一夫人”的主要动作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借她之口传递蒋介石安全的信息。例如,12月13日第三版头条中的“又闻张氏已有电致现在上海之蒋夫人宋美龄女士,保证蒋氏生命之安全云”,12月14日第四版《孔祥熙发表讲话蒋委员安全无问题》中的“又致蒋夫人一电,亦有同样表示,且称……敬请夫人放心等语”,12月16日第三版中的“端已由西安飞返洛阳,即用长途电话致孔院长公馆,向蒋夫人报告,谓……蒋氏精神甚佳,身体亦健,绝无悲观之态度”等等。在当时局势混乱的情况下,《申报》报道中也多次出现蒋介石已脱险或已负伤等反复不确定的信息,借由作为第一夫人的宋美龄向外界传递蒋介石安全的信息,既可以增加可信度,又可以安抚人心,从而稳定外部局势。

二是属于“第一夫人”的常规动作,如接待、慰问等。例如,《申报》12月20日第四版《邵元冲在西安殉难》中的“下午三时蒋夫人宋美龄女士、冯夫人……陆续至邵宅慰问邵夫人张默君女士”,12月19日的“第二军长蒋鼎文,十七下午抵洛阳……抵京,蒋夫人宋美龄女士、经会常委宋子文……均于十一时五十分半先到机场鹄候”等。此类动作虽然常规,但是有利于安抚政党内部人心,稳定内部局势。

(三)《申报》西安事变报道中的宋美龄形象总结

《申报》有关西安事变的报道均以多篇短电讯稿组成,而且主要报道方向为“蒋介石的安全”“讨逆”和“庆祝蒋介石脱险”,其间大量篇幅报道各界人士对张学良的谴责,以及对蒋介石平安归来的祈祷等。蒋介石脱险后,《申报》以“庆祝”为主要内容,对游行庆典、各界贺词进行了重点报道,甚至此时《申报》的广告中也有“恭贺蒋委员长安抵洛阳……大减价一天”等语。在这种报道风格下,事变中的所有个人作为都被淹没在群众的情绪之中。或许是因为受此影响,宋美龄在报道中的形象单薄,更类似于“蒋夫人”的符号,纵使其在事变和平解决中作用不小,但是报道对她没有更多的描述,也没有对她的形象进行更生动的刻画。

二、《纽约时报》西安事变报道中的宋美龄形象

虽然《纽约时报》派驻中国的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称,《纽约时报》最初同其他西方媒体一样对中国无尽的内战或政治暴动提不起兴趣,但是该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从1936年12月13日至28日期间,除20日外,在头版位置刊发了十五篇报道。由此可以看出《纽约时报》对该事件的关注程度。

15日报道主标题为“独裁者妻子的通告”,16日报道的标题为“独裁者的妻子在接到他死亡报告后崩溃了”,23日报道主标题为“蒋夫人赴前线救助蒋介石”,22日副标题之一为“宋子文协同被捕者的妻子飞往叛乱首都”,14日还刊登了蒋宋两人的合照。报道内文中对宋美龄也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同时呈现了作为“蒋介石妻子”和“第一夫人”的“蒋夫人”形象。除此之外,《纽约时报》受到其所处国度——美国视角的影响,在报道中放大了宋美龄身上的“美国标签”。

(一)更有血肉的“妻子”宋美龄:相较于《申报》中“蒋介石妻子”形象

《申报》中,宋美龄作为妻子的一系列动作在《纽约时报》报道中更为详细,宋美龄的“妻子”形象也更有血肉。对比如表1。

此外,《纽约时报》还对作为妻子的宋美龄进行了其他方面的生动刻画,例如16日报道中的“今晚全中国最痛苦的人是宋美龄,威尔斯利学院教育出来的蒋介石委员长的妻子。当她听到自己的丈夫已经被处以绞刑的消息之后,顿时痛不欲生”,以及23日报道中的“她是自愿去西安的……宋美龄要和他一起分担牢狱之苦……但是她去西安,不是作为政府的权力人物,而是作为忠心的妻子,来给委员长精神上的支持”。

可以看出,相较于《申报》仅有符号意义的“蒋夫人”宋美龄,《纽约时报》中的宋美龄会忧心、痛苦、不顾危险,这些细节充分展现了蒋宋两人深厚的夫妻情谊,也描绘出了宋美龄有血有肉的妻子形象。

(二)更加重要的“第一夫人”宋美龄:相较于《申报》中的“第一夫人”形象

相较于《申报》报道中只是被致电、被慰问和接待他人的“第一夫人”,《纽约时报》报道中的“第一夫人”宋美龄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推动作用更为重要。最早前往西安探听蒋介石情况的端纳在18日的报道中被冠名为“蒋夫人的私人代表”,23日报道对宋子文的介绍是“前财政部长、中国政府被俘首脑的大舅子”。两人均对事变的和平解决起到重要作用,但《纽约时报》对两人的介绍语均是从宋美龄与两人的私人关系出发,从中暗示了宋美龄在西安事变解决中起到的作用。

表1 《申报》和《纽约时报》西安事变报道中宋庆龄系列动作对比

除此之外,《纽约时报》对宋美龄做出的各种举措进行了褒义性的描述,例如22日报道中的“宋子文回到南京后,立刻与财政部长孔祥熙、他的妹妹蒋夫人召开了秘密会议”,24日报道中的“自叛乱爆发以来,她日夜不知疲劳,接待了超过50名特使,以超人的机智和耐心指导了所有会议”。

(三)《纽约时报》西安事变报道中宋美龄身上被强化的美国标签

除了与《申报》重合的“蒋夫人”的形象,《纽约时报》的报道还强化了宋美龄身上的美国标签,主要包括宋美龄的美国留学背景及其基督教信仰两个方面。14日刊发的宋美龄与蒋介石合影下的说明文字特意强调“蒋夫人是威尔斯利学院的毕业生”。16日的报道中也表示其为“威尔斯利学院教育出来的蒋介石委员长的妻子”。23日报道《蒋夫人赴前线救助蒋介石》中描述其“携带了圣经”。23日还直接以“基督教信仰使蒋的办事手法变得柔和”为标题。这些报道上的细节均是《申报》报道所不具备的,体现了《纽约时报》报道的美国视角,也表现了美国对宋美龄和蒋介石角色美国化的期待。

三、结语

《申报》和《纽约时报》的西安事变报道题材和侧重点均有不同。《申报》报道形式以短讯为主,头条新闻也由多条短讯组成,着重报道各方声音以及各界人士对宋美龄的慰问;而《纽约时报》的报道以夹叙夹议的长篇通讯为主,头条多为驻华记者的超千字电讯稿,突出事件发生的故事性,重视细节描写。

而两报在对宋美龄个人形象的建构时体现出差异。《申报》报道前期突出宋美龄“蒋介石妻子”的身份,后期则将其弱化为“蒋介石身边的影子”。《纽约时报》更突出描绘宋美龄的心理,如悲慌、担心等,同时附加些许想象成分进行渲染。

在政治层面上,宋美龄作为“第一夫人”出现。《申报》将重点放在宋美龄发布蒋介石安全信息、慰问遇难者家属及接待来访者等安定人心的相关举措上,弱化了宋美龄在西安事变中的作用。而《纽约时报》详细阐述了宋美龄为促进西安事变解决所做出的努力,强调其在事变和平解决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在报道中强调了宋美龄的“美国教育”经历和“基督教徒”身份。

猜你喜欢
西安事变宋美龄第一夫人
宋美龄戒烟
画中有话
宋美龄的“美丽吃货经”
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与蒋介石的纷争
伊万卡的新角色:“第一女儿”还是另一个“第一夫人”
爱上宋美龄,没有罪
米歇尔.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的隐性影响
第一夫人内衣秀
张学良谈『西安事变』
阎锡山与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