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兴:带领村民办企业,贫困村嬗变明星村

2021-02-05 09:09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3期
关键词:漯河市示范村贫困村

本刊全媒体记者 孙 红

近日,走进河南省舞阳县辛安镇刘庄村士兴种植专业合作社,30名贫困户分别在蔬菜大棚和苗圃基地忙碌着。“我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与外出务工者相比,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可以照顾家里人。”刘庄村贫困户张宝国高兴地说,“这都得益于村支部兴办的产业,张书记把村里的群众都召集起来,动员大家出点子、谋出路,有了活干、有了收入,我们的生活自然也越过越有盼头。”

刘庄村地理位置偏僻,村内基础设施较差,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省级贫困村。全村贫困户154户604人。张士兴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出主意、想办法,千方百计引领村民发展经济,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2013年,他结合本村实际,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成立了士兴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600亩,发展苗木花卉500亩。为确保项目获利,群众增收,他整天奔波于田间地头。对于村内的剩余劳动力,他主动引导、帮助他们外出务工、经商等。通过张士兴的不懈努力,154户贫困群众在2015年年底全部脱贫。刘庄村彻底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由原来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00元的贫困村,变成了现在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的明星村。

“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无私奉献。”张士兴经常在党员干部会上这样说。他不计个人得失,坚持为群众办实事,经常深入村民家里了解情况。村民谢书云一家三口都是智障,无依无靠,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张士兴十多年如一日地给他家提供帮助。为了让他家能够吃上饭,张士兴拿自己的工资在超市购买东西,为其免费提供馒头、蔬菜等日常生活用品,满足了谢书云一家所需。张士兴还主动与因病、因灾致贫的刘占其、张丙午、刘会梅、刘振廷、刘文民等贫困户结对帮扶,不但提供生活上的帮助,还提供就业机会,帮他们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

2016年,张士兴将个人经营多年的资产200万元的建筑材料厂无偿捐献给村集体,公司可带动30多人就业,其中安排本村贫困户22人。2017年6月,张士兴通过个人努力,招引广东金升塑胶有限公司入驻刘庄村“舞阳县扶贫就业创业基地”。就业基地投资80万元,建设场房600平方米,机械设备投资2000万元。其中,吸纳贫困户12户,月工资可达2000元。他还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加工,形成了脱毒苗育种、鲜食红薯种植、特色优质蔬菜基地,建成手工粉条作坊、石磨面作坊和小磨香油作坊三个作坊。脱贫后的刘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村里建立起幸福院,集中供养贫困户和五保户等10户13人。

刘庄村支部书记张士兴

张士兴为刘庄村的发展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村民都一桩一桩记在心里。可他从不为此炫耀,依然毫无怨言、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先后荣获漯河市“十佳基层党组织书记”、舞阳县“十佳村官”等称号,并成为2021年河南省公示拟表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推荐对象。在他的带领下,刘庄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河南省创建工作先进村镇、河南省文明村镇、漯河市全民创业培育点、漯河市“五好”党支部、漯河市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漯河市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等20多项荣誉。

猜你喜欢
漯河市示范村贫困村
干部带头 乡村e站助力 共同打造高品质示范村
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政府提供防汛地图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粉墙黛瓦下做强“黄桃IP”吴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勤勉敬业的践行者 锐意革新的带头人——记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漯河市中心医院院长王海蛟
风盛正是扬帆时——聚焦漯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举措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