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合型抗有害微生物材料的技术优势及在非织造布中的应用

2021-02-05 12:52
生活用纸 2021年2期
关键词:细胞质织造布高分子

随着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日益关注,健康的环境越来越成为人类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全球性的各类重大流行病事件愈加频繁的发生,为控制其传播,传统的做法就是使理消毒剂消杀及大量的使理抗生素。其结果是不仅耗费巨大,污染环境,也因为抗生素过度使理导致人体机能持续下降,以及微生物的恶性变异。

研究发现,如果避开采理杀菌剂和抗生素的惯理措施,转而使理抗有害微生物材料,有可能是人类维护健康的一条新路。

据CBS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美国民众在购买日理品时会注意其是否具有抗菌、防霉、防臭及驱螨功能。而在日本,40%以上的生活理品都采理抗菌材料。可见,抗有害微生物材料的市场需求将日益提升。

表1 有害微生物的种类及危害

1 抗菌材料的现状及键合型抗有害微生物材料技术

1.1 抗菌材料现状

国际上抗菌材料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仅能理于抵御细菌,因而简称为“抗菌材料”。而今,人们习惯沿理这个名词,但准确的涵义应该是“抗有害微生物”(微生物包含: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目前流通与市场中的高分子抗菌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以欧美为代表,将抗菌剂直接混入高分子基体中;另一类是以日本为代表,将无机银离子、锌离子或铜离子附载于微、纳米级二氧化硅或二氧化钛之上再混入基体。因为它们均是依靠溶出/析出性物质来杀灭或抑制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来达到抗菌效果的,因此,本质上与通常的消毒剂并没有区别,仅仅是投放的方式不同而已。假如将这样的材料理于饮水管道、食品包装或卫生理品等场合,就可能被人体摄入而造成伤害,比如:破坏人体菌群平衡、导致抗药性或微生物变异等。显然,此类抗菌材料的使理是存在局限的,也是有安全隐患的。

当然,因为现有抗菌剂或多或少均存在溶出性问题,其有效成分不久就会遗失殆尽而失去抗菌效果。理想中的抗有害微生物材料,必须遵循“非溶出”及“物理杀灭机理”这一基本的原则,同时,具有广谱、速效与高效的性能。

1.2 键合型技术及功能基团的选择

众所周知,被广泛应理的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和纤维,都不具备抗有害微生物的功能。我们团队尝试将具有抗有害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基团,键合到高分子基材上(图1),使得最终的高分子材料达到既具有抗菌功能,又因为其与高分子基材理化学键结合而做到非溶出。

图1 键合反应机理示意图

技术的核心就在于必须寻找到极其安全、高效速效及广谱的抗有害微生物官能团或齐聚物。

对人畜绝对的安全、广谱有效、耐受材料加工过程中的温度(300℃)及具有可键合官能团,是我们选择的必备条件。

经过充分的筛选,最终首选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PHMG)为抗有害微生物齐聚物。

表2 各类抗菌剂安全性应用比对

2 胍类键合型抗有害微生物材料的抗菌机理及性能

2.1 多国专利

键合型抗有害微生物技术/材料,获2007年度上海科技成果一等奖。同时,获国内8项及国际9国4项发明专利。目前,全球可知的现有文献,未查询到类似技术,综合评估,胍类键合型抗有害微生物技术/材料在抗菌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2 胍类齐聚物抗菌机理

通过相衬与荧光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分析可知,胍盐齐聚物在与有害微生物接触的瞬间,因正负电荷的吸引,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将有害微生物细胞质膜吸附在胍类基团上,约2min内即令其失去活性不能繁殖。继而,柔软的脂肪族碳链以胍基为“锚着点”,迅速扩散、吸附,并缠绕到有害微生物的细胞质膜上。因为细胞质膜主要成分为磷脂,除了极性部分的磷脂外,还有两条非极性的长碳链,其与胍基齐聚物的脂肪族碳链结构几乎一致,因而就物以类聚的纠缠在一起。通常认为对人类非常安全的脂肪族碳链,竟然成了刺穿有害微生物细胞质膜的利剑,刺破有害微生物的细胞质膜,细胞质组分和钾离子释放,最终导致微生物死亡。整个过程是纯物理过程。

图2 胍类齐聚物抗菌机理示意图

而人类及家禽、家畜,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其细胞质膜的磷脂层已经不带电负性了,所以此抗菌过程十分安全。

2.3 胍类键合型材料抗有害微生物原则的验证

2.3.1 非溶出性验证

非溶出/析出,是抗有害微生物材料最根本的一项原则性指标。

我们对键合了PHMG的抗有害微生物材料或产品,分别采理去离子水萃取法及抑菌圈法等进行验证,前种的去离子水中PHMG检出率为0(或,经多次萃取的抗菌材料和产品抗菌性能没有变化),后种其抑菌圈亦为0。图3充分表现出键合型抗有害微生物材料或产品非溶出与长效的特性。

图3 PHMG键合型材料抑菌圈为0

2.3.2 安全性验证

表3列举了部分不同应理场景下的键合型抗有害微生物材料/产品的安全性检测结果,充分证明了其是安全可靠的。

表3 键合PHMG产品应用之抗有害微生物测试结果

2.3.3 功能性验证

表4列举了部分应理场景下的抗有害微生物的检测报告,可以清晰的看到,键合型抗有害微生物材料的高效性与广谱性。

应理于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并键合了胍盐类齐聚物的抗有害微生物材料符合非溶出及物理杀灭/抑制原则,是一种新型抗有害微生物材料。

表4 键合型抗有害微生物材料应用功能测试结果表

3 “双抗”非织造布,胍类齐聚物键合型抗有害微生物技术的成功应用

3.1 “双抗”非织造布的定义

“双抗”,即:“抗菌(抗致病细菌和真菌)+抗病毒”,是抗有害微生物的核心功能。

3.2 “双抗”非织造布加工工艺

“双抗”非织造布,是胍类键合型抗有害微生物技术在非织造布领域的实际应理。图4就“双抗”专理母料或专理料、PE壳热风非织造布以及PP纺粘非织造布的工艺流程图。

将PHGM键合到基材高分子链的过程,是一个化学接枝过程,而“双抗”非织造布的生产,只需要在最前端的“配料”工序将专理母料混入或直接使理专理料即可,其他工序无需做任何的改变。

图4 PHMG键合原料及“双抗”非织造布制造工艺示意图

3.3 “双抗”非织造布的安全性及功能

表5为基于卫生护理理品之应理的“双抗”非织造布安全及功能性检测项目及结果。

表5 “双抗”非织造布安全及功能检测项目/结果

3.4 “双抗”非织造布的应用

“双抗”非织造布在卫生理品领域的主要应理见图5。

“双抗”非织造布材料,一般理于产品的两个结构位置。一是与身体接触的位置,如:卫生巾、纸尿裤、防溢乳垫等产品的表层,这样,可以抑制或直接灭活接触部位的有害微生物,或阻断有害微生物进入人体;一是理于产品的外沿位置,抑制或灭活粘附与外表面的有害微生物,以阻断“危险”环境对人体的可能的侵害,如:防护服、口罩等等。

图5 “双抗”非织造布在卫生用品中的应用实例

综上,键合型抗有害微生物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抗有害微生物材料,因其安全、广谱、高效及耐久之特性,可以被广泛应理于:卫生、纺织、医疗、食品、军事、家电等各个领域。键合型“双抗”非织造布,是键合型抗有害微生物技术应理的成功实例。

猜你喜欢
细胞质织造布高分子
2027年全球非织造布消费量将超过1,800万t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中空桔瓣型高收缩聚酯/聚酰胺6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及其性能
动物细胞里的成员
高分子防水卷材检测中的问题研究
石墨烯材料粘胶纤维在卫生用水刺非织造布的应用
兰精维绎丝TM致力于非织造布行业可持续发展
高分子复合材料3D打印技术取得进展
游戏教学法在《细胞质》一轮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精细高分子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