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系统电脑横机上芝麻点提花的编织效率优化

2021-02-06 00:38张伍连
毛纺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机头纱线芝麻

李 华,张伍连

(惠州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在双系统电脑横机[1-2]上进行提花组织编织,是目前提花类羊毛衫[3-5]加工的主要方式,而芝麻点提花因不易露底的特点成为提花中的常用类型。在双系统电脑横机上进行芝麻点提花的编织,不同的编织工艺[6-8]对提花编织效率影响较大,因此,在确保成品品质的前提下,优化编织工艺是提高提花编织效率的关键。本文在阐述芝麻点提花反面编织规则的基础上,通过在针床两侧合理配置导纱器,使得机头在左、右移动时避免空行移动,且最大限度地减少机头半空行移动,以提高各色芝麻点提花的编织效率,本文研究2~6色5种芝麻点提花[9-10]的编织工艺,为双系统电脑横机芝麻点提花织物设计与生产提供参考。

1 芝麻点提花的特点及反面编织规则

1.1 芝麻点提花的特点

1.2 反面编织规则

芝麻点提花的反面出针编织规则可依据各色纱线的编号进行设定,具体包括2种情况:其一,为对于正面第1提花横列,正面按花型的要求进行编织,反面奇数号颜色纱线均在奇数织针上(反面指的是后针床,后针床织针与前针床上的织针相对应,在位置上与前针床上织针向右错开半个针距)进行编织,偶数号颜色纱线均在偶数织针上进行编织,对于正面第2横列,正面按花型的要求进行编织,反面奇数号颜色纱线均在偶数织针上进行编织,偶数号颜色纱线均在奇数织针上进行编织,其他正面提花横列,以正面第1与第2横列为循环进行编织,将该类芝麻点提花称为A型芝麻点提花。其二,对于正面第1提花横列,正面按花型的要求进行编织,反面奇数号颜色纱线均在偶数织针上进行编织,偶数号颜色纱线均在奇数织针上进行编织,对于正面第2提花横列,正面按花型的要求进行编织,反面奇数号颜色纱线均在奇数织针上进行编织,偶数号颜色纱线均在偶数织针上进行编织,将该类芝麻点提花称为B型芝麻点提花。设定上述芝麻点提花反面出针进行编织的规则,对于2、4、6色提花,由于正面1个提花横列与反面1、2、3个整数横列相对应,因此,反面不会出现非芝麻点提花状态,对于3色和5色提花,由于正面1个提花横列与反面1.5与2.5个非整数横列相对应,在反面提花横列上,可能会出现同一颜色线圈的横条,因此,若出现上述情况,需要注意对各颜色纱线的编织顺序进行调整,以确保提花为芝麻点提花的状态。另外,从芝麻点提花的反面出针进行编织的规则可以看出,该规则与各颜色纱线的编织顺序无关,使得机头在移动的过程中,有更多颜色纱线选择的可能,也为某些芝麻点提花的编织效率优化提供重要条件。

2 芝麻点提花编织效率优化

为满足连续编织的需要,在提花编织时,常以正面一定数量的提花横列数为编织循环,本文芝麻点提花的优化以2个正面提花横列数为编织循环,即当1个编织循环编织结束时,机头仍然处于最初机头的左侧位置(机头回位),原来处于针床左侧的导纱器或针床右侧的导纱器位置未变(导纱器回位)。芝麻点提花的编织效率可利用系统使用率概念表示[10],定义为:在1个编织循环内,系统使用率=机头实际参与编织的系统数/系统移动总数×100%,数值越大,机头左、右移动过程中,系统的使用率越高,电脑横机的编织效率越高。

芝麻点提花的编织效率优化,即在实际机头移动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带动导纱器,使得系统使用率达到最大化,为此可采用以下2种措施,其一,将各编号的导纱器合理地安排在针床的两侧,使得机头在进行第1提花横列编织时,每次移动均可带动2把导纱器进行编织,或者对于3色或5色提花,使机头的第1编织系统进行第1提花横列中的最后1个横列的编织,而把第2编织系统预留给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第1横列进行编织;其二,在进行第2提花横列编织时,机头尽可能多地带动同侧且在正面第2横列上还未进行编织的导纱器。本文各图中,“s+数字”中的数字表示机头移动次数;“s0”中的0表示编织前的状态;“←”与“→”分别表示机头向左或向右移动;①②③④⑤⑥表示导纱器的编号;“△”表示三角系统,其中,上方有导纱器编号的表示该系统带动对应导纱器进行编织; “1、2、3、4、5、6”表示各颜色纱线所形成的线圈;“T1”与“T2”表示正面第1与第2提花横列;A表示机头移动次数;B表示针床左侧的导纱器;C表示三角系统与导纱器的结合,及机头移动的状态;D表示针床右侧的导纱器;E表示第1与第2提花横列中导纱器移动的编织顺序(自下而上);F表示提花横列;G表示形成反面A型芝麻点提花的一个花型循环中各色纱线线圈排列状态;H表示系统使用率。各色芝麻点提花编织效率优化方法如下。

2.1 2色提花

2色芝麻点提花效率优化示意图见图1。由于在提花横列之前,机头一般处在针床的左侧,因此将①②号导纱器放在针床的左侧,当机头第1次(自左向右)移动时,可带动①②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1提花横列中的2个横列的编织,机头第2次(自右向左)移动时,再次带动①②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2个横列的编织,这样机头移动2次,完成提花1个循环的编织,另外,机头每次移动时导纱器的编织顺序也可交换,而不会改变芝麻点提花正反面的纹路效果,系统的使用率为100%。

图1 2色芝麻点提花效率优化示意图

2.2 3色提花

3色芝麻点提花效率优化示意图见图2。①②号导纱器放在针床的左侧,当机头第1次(自左向右)移动时,可带动①②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1提花横列中的2个横列的编织,③号导纱器放在针床的右侧,机头第2次(自右向左)移动时,第1编织系统带动③号导纱器进行编织,以完成正面第1提花横列的编织,而第2编织系统所进行的编织为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第1横列的编织,所带导纱器存在①号或②号2种选择。

其一,若选择②号导纱器,依据上述芝麻点提花反面进行编织的规则,2号颜色纱线形成的线圈将串套在3号颜色纱线形成的线圈上,机头第3次(自左向右)移动时,若机头带动③号导纱器进行编织,此时,3号颜色纱线形成的线圈将串套2号颜色纱线形成的线圈上,与正面第1提花横列中的3号颜色纱线所编织的线圈处于提花反面的同一横列上,即在提花的反面将出现3号颜色纱线形成线圈的横条,若机头不带动③号导纱器进行编织,机头只能空行移动,因此,会降低提花的编织效率。其二,若机头在第2次移动时,第2编织系统选择①号导纱器进行编织,完成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第1横列的编织,机头第3次(自左向右)移动时,机头的第1或第2系统只能带动③号导纱器进行编织,完成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第2横列的编织,机头第4次(自右向左)移动时,机头的第1系统或第2系统只能带动②号导纱器进行编织,完成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第3横列的编织,这样在1个编织循环中,机头移动4次,有2次半空行移动,系统的使用率为75%。

2.3 4色提花

4色芝麻点提花效率优化示意图见图3。①②号导纱器放在针床的左侧,当机头第1次(自左向右)移动时,可带动①②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1提花横列中的2个横列的编织,③④号导纱器放在针床的右侧,第2次(自右向左)移动时,机头可带动③④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1提花横列中的另外2个横列的编织,此时,机头处于针床的左侧,而③④号导纱器也处于针床的左侧,因此,第3次(自左向右)移动时,直接带动③④号导纱器进行编织,以完成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2个横列的编织,机头第4次(自右向左)移动时,机头可带动①②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另外2个横列的编织。这样机头移动4次,完成提花的1个循环的编织,系统的使用率为100%。

图3 4色芝麻点提花效率优化示意图

2.4 5色提花

5色芝麻点提花效率优化示意图见图4。①②号导纱器放在针床的左侧,当机头第1次(自左向右)移动时,可带动①②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1提花横列中的2个横列的编织,③④号导纱器放在针床的右侧,机头第2次(自右向左)移动时,可带动③④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1提花横列中的另外2个横列的编织,⑤号导纱器放在针床的左侧,当机头第3次(自左向右)移动时,第1编织系统需要带动⑤号导纱器进行编织,以完成正面第1提花横列中的最后一个横列的编织,而第2编织系统所进行的编织为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第1横列的编织,所带导纱器存在③号或④号2种选择。

其一,若选择③号导纱器,如图4(a)所示,机头第4次(自右向左)移动时,可带动①②号(或①⑤号或②⑤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2个横列的编织,当机头第5次(自左向右)移动时,机头中只能有1个编织系统带动④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1个横列的编织,当机头第6次(自右向左)移动时,机头中也只能有1个编织系统带动⑤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最后1个横列的编织。其二,若选择④号导纱器,如图4(b)所示,机头第4次(自右向左)移动时,可带动①②号(或①⑤号或②⑤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2个横列的编织,当机头第5次(自左向右)移动时,机头中也只能有1个编织系统带动③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1个横列的编织,当机头第6次(自右向左)移动时,机头中也只能有1个编织系统带动⑤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最后1个横列的编织,虽然上述各种方式所产生的反面芝麻点纹路存在某些差异,但编织效率相同,即机头移动6次完成1个循环的编织,其中,有2次机头半空行移动,系统的使用率为83.3%。

图4 5色芝麻点提花效率优化示意图

2.5 6色提花

6色芝麻点提花效率优化示意图见图5。①②号导纱器放在针床的左侧,③④号导纱器放在针床的右侧,⑤⑥号导纱器放在针床的右侧,机头移动3次,均可带动2把导纱器进行正面第1提花横列中6个横列的编织,在正面第2提花横列编织之前,机头处于针床的右侧,①②⑤⑥号4把导纱器也处于针床的右侧,当机头第4次(自右向左)移动时,第1与第2个系统存在6种导纱器可能的选择。

图5 6色芝麻点提花效率优化示意图

其一,如图5(a)所示,机头第4次(自右向左)移动时, 可带动①②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2个横列的编织,机头第5次(自左向右)移动时, 可带动③④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另外2个横列的编织,机头第6次(自右向左)移动时, 可带动⑤⑥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最后2个横列的编织。其二,如图5(b)所示,机头第4次(自右向左)移动时,可带动⑤⑥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2个横列的编织,机头第5次(自左向右)移动时,可带动③④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另外2个横列的编织,机头第6次(自右向左)移动时, 可带动①②号导纱器进行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最后2个横列的编织,其他情况包括机头第4次(自右向左)移动时, 可带动①⑤、①⑥、②⑤与②⑥导纱器4种情况,虽然上述各种方式所产生的反面芝麻点纹路存在某些差异,但各种情况下的编织效率相同,即机头移动6次完成1个编织循环,系统的使用率均为100%。

3 结 论

本文通过将导纱器合理配置在针床的左、右两侧,在正面第1提花横列编织,让机头每次移动时,带动2把导纱器进行编织,或者对于3色或5色提花,让机头的第1编织系统进行正面第1提花横列中的最后1个横列的编织,而把第2编织系统预留给在正面第2提花横列中的第1横列进行编织,在第2提花横列编织上,由于芝麻点提花的反面出针进行编织的规则只与各色纱线有关,而与各色纱线的编织顺序无关,因此,使得机头移动时,有更多编号的导纱器可以选择,同时,让机头在每次移动中尽可能多地带动导纱器进行编织,使得各色芝麻点提花,在1个颜色纱线只使用1把导纱器且2个正面提花为1个编织循环的条件下,具有最大的编织效率,其中,2、4或6色提花的系统使用率均可达到100%,3色提花的系统使用率为75%,5色提花的系统使用率为83.3%。为不同颜色芝麻点提花高效的编织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猜你喜欢
机头纱线芝麻
影响纱线毛羽试验结果主要因素探讨
棉本色纱线密度测试参数分析与探讨
芝麻,开门吧
基于哈密顿原理轴向运动纱线的振动特性研究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香喷喷的芝麻
摩擦电纱线耐磨性能大步提升
芝麻炒年糕
一种新型双头精密切割机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