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上颌窦外提升术联合CGF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1-02-07 07:40何海蕾王羽方翠琳赵剑洁巫海恩
当代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窦底出血指数菌斑指数

何海蕾,王羽,方翠琳,赵剑洁,巫海恩

(1.赣州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江西 赣州 341000;2.赣州市肿瘤医院药械科,江西 赣州 341000)

上颌后牙缺损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目前,口腔种植体主要用于上颌后牙缺损的临床治疗,其中上颌窦提升被广泛用于上颌后牙的临床治疗。临床上常用的修复方法有固定桥修复体、活动修复体和种植体修复,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固定桥修复体对患者剩余基牙的要求较高,活动修复体效果较差,患者往往不满意[1]。近年来,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CGF 联合植骨材料同时植入种植体内,得到上颌后牙区缺牙、骨量不足患者的一致认可。这种方法可通过植入骨粉增加骨高度,且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高,骨结合良好[2]。本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9年2月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100例,随机分组,旨在分析上颌窦外提升术联合CGF 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上颌窦外提升术联合CGF治疗组男30例,女20 例;年龄32~64 岁,平均年龄(46.11±2.45)岁;窦嵴距3.6~7.2 mm,平均窦嵴距(4.12±1.82)mm。上颌窦外提升术治疗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2~66岁,平均(46.55±2.82)岁;窦嵴距3.5~7.2 mm,平均窦嵴距(4.15±1.85)mm。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具备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指征;②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禁忌证;②存在血液系统疾病;③恶性肿瘤疾病;④精神疾病;⑤认知功能障碍。

1.2 方法 上颌窦外提升术治疗组采取常规上颌窦外提升术,上颌窦外提升术联合CGF治疗组实施上颌窦外提升术联合CGF。术前30 min患者服用抗生素,并给予复方氯己定漱口水含漱3 次,每次3 min,常规术区消毒铺巾,并实施碧兰局麻,上颌牙槽嵴顶部做一型切口,并在近远中颊侧黏膜至前庭沟做梯形切口,并实施翻瓣,暴露上颌窦前壁和牙槽嵴顶[1-2]。根据术前的CBCT 测量结果,进行上颌窦底位置和牙槽嵴顶高度测量,在上颌窦上方1~2 mm部位定点,用超声骨刀将骨壁切开暴露上颌窦黏膜,用专用上颌窦外提升剥离器械轻柔剥离上颌窦黏膜,并采用捏鼻鼓气方式检查上颌窦底黏膜是否完整,取18 mL静脉血置入离心机加速机转筒,分两支,根据预定流程进行CGF 制备,用种植器械牙槽嵴进行常规备洞,用明胶海绵进行上颌窦底部黏膜保护,离心后最上层是血清,中间一层是纤维蛋白凝结物CGF,底部一层是红细胞和血小板,将其中一支CGF 压制成膜,和Bio-Gide 胶原膜光滑面之间重叠,产生双层膜,将双侧膜中CGF层和上颌窦黏膜贴合,置于上颌窦黏膜下,并将红细胞层和Bio-Oss骨粉混合填入双层膜Bio-Gide胶原膜粗糙面及上颌窦壁之间。分次压实填满,并使用愈合基台或封闭螺丝,颊侧骨壁开窗部位给予Bio-Gide 胶原膜覆盖,将另一支CGF 压制成膜,覆盖在Bio-Gide胶原膜外,严密进行创口缝合[3-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显效:种植体修复良好,无松动,无感染等并发症;有效:种植体修复较好,出血指数、探诊深度、菌斑指数改善;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出血指数、探诊深度、菌斑指数;比较两组平均愈合的时间、牙槽骨提高高度、骨吸收量水平;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疼痛、种植体松动、肿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出血指数、探诊深度、菌斑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出血指数、探诊深度、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上颌窦外提升术联合CGF治疗组出血指数、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均低于上颌窦外提升术治疗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出血指数、探诊深度、菌斑指数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出血指数、探诊深度、菌斑指数比较()

注:与上颌窦外提升术治疗组同期比较,aP<0.05

组别上颌窦外提升术联合CGF治疗组(n=50)菌斑指数4.21±1.65 2.12±0.21a 6.933 0.000 4.22±1.61 3.12±0.25 5.256 0.000上颌窦外提升术治疗组(n=50)时期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出血指数3.13±1.21 1.24±0.11a 6.957 0.000 3.15±1.22 2.14±0.21 5.834 0.000探诊深度(mm)4.02±1.21 0.34±0.02a 8.134 0.000 4.03±1.21 1.45±0.21 6.978 0.000

2.2 两组愈合时间、牙槽骨提高高度、骨吸收量比较 上颌窦外提升术联合CGF 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短于上颌窦外提升术治疗组(P<0.05),牙槽骨提高高度高于上颌窦外提升术治疗组(P<0.05),骨吸收量水平低于上颌窦外提升术治疗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愈合时间、牙槽骨提高高度、骨吸收量比较()

表2 两组愈合时间、牙槽骨提高高度、骨吸收量比较()

组别上颌窦外提升术治疗组(n=50)上颌窦外提升术联合CGF治疗组(n=50)t值P值愈合时间(月)7.14±0.24牙槽骨提高高度(mm)3.15±1.01骨吸收量(mm)0.78±0.21 5.02±0.12 4.01±1.21 0.32±0.01 5.566 0.000 5.245 0.000 6.736 0.000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上颌窦外提升术联合CGF治疗组疼痛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上颌窦外提升术治疗组疼痛3例,种植体松动4例,肿胀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效果比较 上颌窦外提升术联合CGF 治疗组显效34 例,有效13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94%;上颌窦外提升术治疗组显效24 例,有效16 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过程中,颌窦外提升术的应用使患者获得稳定可靠牙槽嵴垂直高度,窦底黏膜分离和抬高后,在骨壁及窦底黏膜间给予骨粉填入,可维持窦底黏膜和骨壁间成骨间隙,骨引导能力非常理想,可促进骨再生而达到整个区域成骨目的[6-8]。CGF 是新一代血浆提取物的浓缩生长因子,具有高浓度纤维蛋白和生长因子,可促进组织再生和增强组织强度,源于自体,无免疫原性和毒性,无排斥反应,操作简单。将上颌窦外提升术联合CGF 治疗,可促进血管有效增长,并有效维持或重建骨量,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更好维持牙槽嵴软硬外形,有利于提高种植体的美学效果和功能[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上颌窦外提升术联合CGF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上颌窦外提升术治疗组(P<0.05);上颌窦外提升术联合CGF 治疗组出血指数、探诊深度、菌斑指数低于上颌窦外提升术治疗组(P<0.05);上颌窦外提升术联合CGF治疗组愈合时间短于上颌窦外提升术治疗组,牙槽骨提高高度高于上颌窦外提升术治疗组,骨吸收量水平低于上颌窦外提升术治疗组(P<0.05);上颌窦外提升术联合CGF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上颌窦外提升术治疗组(P<0.05)。

综上所述,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实施上颌窦外提升术联合CGF 可获得较高的临床价值,有效减少骨吸收量,并加速愈合,改善牙周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窦底出血指数菌斑指数
关于上颌窦底提升术骨增量策略的研究进展
上颌窦底黏膜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窦底空间成骨中的作用
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1例报道
内窥镜辅助疑难上颌窦底提升术病例1 例
YAG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疗效分析
益肾坚骨汤配合米诺环素与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的疗效研究
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侵袭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探讨
延续性护理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刷牙情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