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引领,让小学生轻松学文言文

2021-02-09 06:46阚婧
黑河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古文趣味教学小学语文

阚婧

[摘 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炎黄子孙的精神食粮。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十五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目的是让小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感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提升语言素养。小学是学生打好语文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轻松地学习文言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古文;趣味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统编语文教材意在通过精选古代经典作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增添了不少篇幅短小、内容生动的小古文,高年级小古文篇幅会相对长一些,这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们来说无形中增加了学习压力。如何提高小古文教学的趣味性,让孩子们轻松学古文呢?

一、巧妙呈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古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挑战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

例如,在《现代与经典》语文观摩会上,南京市长江路小学赵昌竹老师教学三年级小古文《夸父逐日》时,指导朗读环节就别出心裁,引导学生读得兴致盎然。赵老师先按照通常的教学常规,请同桌间相互检查朗读,指读正音,接着出示去掉标点的横排式文言文朗读形式,请学生自由练读、指读,随后出示典型的从右向左竖排式文言文朗读版本以及繁体字文言文朗读版本。随着难度的不断增加,学生乐于挑战的兴致反而愈加浓烈。“除此之外,还可以出现什么形式的朗读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猜测,热情高涨。出乎意料的是,赵老师竟然出示了小篆体的《夸父逐日》,学生跃跃欲试,大胆猜读。他们一遍遍地尝试,在挑战朗读中乐此不疲,读出了浓厚的兴致。

二、优化教法,帮助学生快乐理解

选入教材的小古文虽然短小精悍,但大多单字成意,而且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部分字义也与现在的理解相差甚远,这无疑增加了小学生理解的难度。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要适当点拨,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轻松学习小古文助力减压。

(一)注释理解法

借助注释理解小古文是学习小古文最常用而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如小古文《囊萤夜读》,第一个注释中就注解了“囊”和“萤”的意思,“囊”本来的意思是“口袋”,在文中的意思是“用口袋装”,“萤”是萤火虫。结合注释,学生很容易理解课题的意思:用口袋装萤火虫,夜读照明用。

(二)组词明意法

对于文中没有注释的字,可以给这个字进行组词或扩词,再联系语言环境选择最贴切的词语进行理解。比如,《囊萤夜读》一文的第一句“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倦”是什么意思?请学生给其组个词。“恭勤不倦”就是肃静勤勉,不知疲倦。“博”是什么意思呢?可以引导学生给“博”组词,如“博士”“博大”“博物馆”“知识渊博”,然后思考:在文中选择哪一个呢?学生结合语境很快理解了“博”的意思,即知识渊博。

(三)添加表达法

由于小古文大多单字成意,用白话文来讲述意思的时候可以在句中添加一些词语,让句子在表达时更加通顺清晰。例如,《囊萤夜读》一文的第一句“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就可以理解为“(晋朝人)车胤肃静勤勉,(读书)不知疲倦,(他)知识渊博,学问精通。”

此外,联系上下文猜测大意法、看图理解词意法等都是帮助理解小古文大意的有效方法。学生在反复朗读、运用理解中习得方法,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也为轻松学古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对比阅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纵观编入小学课本的小古文,不难发现,多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趣味故事。教学中,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要适时把故事白话文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将小古文与白话文进行对比朗读,在文白对照的基础上辨析两者之间的语言差异,结合注释、插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理解古文大意,进而深刻感受小古文的语言魅力。

例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教学小古文《司马光》一课时,在正确朗读、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把“司马光砸缸”的白话文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对比阅读,不仅能够降低小古文的学习难度,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自信心。

翻开小学语文课本,中高年级的教材中均有不同篇幅的寓言成语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叶公好龙》《滥竽充数》等,这些故事浅显易懂,寓意深刻。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适当拓展,把相应的小古文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对照阅读,在反复朗读比对中直观感受小古文的言简意赅,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小古文的阅读兴趣,也为今后的小古文学习奠定一定的情感基础。

四、大胆补白,引导学生创意表达

所谓“补白”就是在课文留白处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勇于表达,这种方式在记述文教学中比较常见,小古文教学同样适用。

例如,教学《夸父逐日》,教师采用“教、扶、放”三步教学法,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创意表达。首先引导学生说说“未至”是什么意思,學生结合注释异口同声说“没到大湖”。“还有不同的看法吗?”适时一问,引发了学生的重新审视和深入思考,有的坚持说“没到大湖”,有的说“没到太阳……”,此时相机引导“大家的猜测都有可能,这就是文言文的留白处”。教师顺势引导思考:“弃其杖,化为邓林。”这里有留白吗?学生纷纷表示:是什么化为邓林呢?是夸父的手杖,还是夸父自己呢?有了前两次的补白练习,教师引领学生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中的“大空白”。学生很快提出质疑:“夸父与日逐走”,为什么要“与日逐走”呢?学生放飞思绪,大胆想象,有的说“夸父想与太阳比赛”,有的说“人间本没有太阳,人们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饱受寒冷的痛苦,传说太阳可以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夸父要为人类寻找太阳”,有的说“太阳在人间停留的时间短,夸父想追到太阳,把它留在人间”……

学生在古文留白处放飞想象,快乐描述各自心中的动人故事,无形中感受到学习小古文的乐趣。

五、读演结合,促进学生深刻感悟

古人云:“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表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深入理解小古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表演的方式呈现古文内容。深刻的角色体验,不仅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文中人物的精神和品质。

例如,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时,在理解古文大意之后,先引导学生大胆补白,想象当时的画面:其他小伙伴看到道旁李树硕果累累时,“竞走取之”都有哪些表现?可能会做什么?说什么?“唯戎不动”王戎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小伙伴看到王戎的行为会说什么呢?融入了想象的画面才是灵动感人的,也为有效表演奠定了基础。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采用“pk”的形式分角色进行情境表演。观看、评析、再演,在“评委们”的指导下,小演员们俨然走进了人物的内心,将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表现得恰到好处,课堂上掌声雷动,笑声不断。在演绎的过程中,小古文的内容早已熟记于心,一个善于观察、聪明机智的人物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六、以一带多,充分享受阅读乐趣

语文课堂的魅力在于唤醒,教师要有效运用课内所学“以一带多”,向课外拓展延伸,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例如,教学《夸父逐日》之后,可以带领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拓展阅读《刑天舞干戚》。在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疏通大意,说说你了解到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引入《山海经》一文,通过欣赏文中长相怪异的动物,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点燃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阶段的古文学习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从中感受中华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赵娟.情趣:打开小古文学习之门的金钥匙[J].语文知识,2017,(2).

[2]陳鸾鸾.趣味引领,风景这边独好——小学语文课堂中“小古文”教学策略初探[J].语文知识,2016,(16).

[3]李志建.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及拓展训练[J].小学语文教师,2020,(04).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小古文趣味教学小学语文
多维诵读有效感知与积累小古文探究
趣味拉丁之斗牛舞教学实践研究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对小古文教学的探索
小古文,打亮学生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底色
小学语文课程中引入“小古文”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