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集团核心理念,创新发展校本特色

2021-02-13 02:47东莞市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林祖浮莫淑敏亢月莉刘梦欣
师道(教研) 2021年7期
关键词:办学德育学科

文/东莞市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 林祖浮 莫淑敏 亢月莉 刘梦欣

实行集团化办学,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如何做既能传承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又能缔造学校的特色,东莞市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在传承集团核心办学理念的同时,结合地域文化打造学校个性化办学理念,创新发展校本特色。

一、办学理念

秉承松山湖无痕教育集团“大教无痕”品牌核心理念,结合横沥镇小城大爱的善行文化特色,确立“大教无痕,大爱有为”的个性化办学理念,实施“有为教育”模式。

教育应当是润化性自我生成,其真正意义在于唤醒生命的自觉性和心灵的自为性。集团核心办学理念“无痕+”与区域善行文化特色相结合而形成的“有为教育”体现了学校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中小学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区域文化资源特色以及教育与社会互动的发展特点。

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以培育具有大爱情怀和有为志向的新时代少年为育人目标。以“秉大爱心,做有为人”为校训,以“向善而行,自强不息”为校风,以“大教无痕,成就自信”为教风,以“乐学力行,自主大成”为学风。形成体悟式活动德育(铸造有为志向):重活动体验觉悟;生成式认知教学(生成有为本领):重科学思维培养;润化式校园文化(传导有为价值):重潜移默化育人。

二、育人模式

“有为教育”“一二三四五”模式:一德、二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三自(自主、自信、自强)、四能(基于批判性思维的现实问题解决技能、沟通交流技能、)、五艺(读写、数理、艺术、礼仪、信技)。

(一)“一德”:立德树人,以德为本

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主要分两大块,一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主题德育,二是校本德育。校本德育主要从德育活动课程入手,包括核心价值观课程、节日体验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三个板块;德育活动分特色开学日活动、国旗下班级文化展示活动、一年级开笔礼活动、特殊节日展学活动、少先队活动等。

(二)“二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

学校围绕“有为教育”理念,构建融体育教学、体育活动、阳光体育大课间“三位一体”的体育教学工作体系。通过“三位一体”的体育教学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生理健康基础。

(三)“三自”:自主、自信、自强

自主:“学习、管理、生活、服务四位一体”育自主。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生活、自主服务四个方面。打造班级学习“共同体”小组,小组成员通过自学、合学、展学的学习模式,以组促学,以组展学,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依托少先队文明岗对各班级开展常规检查指导,包括卫生、纪律、眼操等,以此评选班级流动红旗,体现学生自主管理。为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制定一日生活常规流程,明确学生自主生活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养成自主生活的习惯。以班级为单位组成志愿者小组,定期在校园和社区里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服务的意识。

自信:成功体验育自信。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学校以多元化的课程和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不同学生不同智能的发展,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自信。

自强:实践磨炼锤意志。学校通过各种校内外活动为学生创设克服困难的机会,通过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同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在竞争中直面困难与挫折,磨练意志,成就自强品质。

(四)“四能”

基于批判性思维、设计性思维,我们确定四项技能(即基于批判性思维的现实问题解决技能、基于设计性思维的创新创造技能、沟通交流技能、合作协作技能)为培养目标。

目前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学科活动加强思维培养。新时代背景下,学科教学已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它重在培养知识技能后面的能力。学科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这就意味着,课堂成为落实“四能”培养的一大场所。因此课堂师生关系、教学、学习方式、评价方式都围绕“四能”的培养而展开。

(五)“五艺”

读写素养。读写素养的培养坚持实行全学科阅读,将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置身于多学科体系中,以学科知识为原点,以特定学段学科知识框架为半径拓展阅读内容,既提高学科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又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成为终身阅读者必须具备的阅读素养。

数理素养。数理素养包括运算、逻辑推理、数据分析、抽象、建模、直观想象等。小学阶段对学生数理素养的培养主要依赖数学和科学。数学学科立足日常教学,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版块培养学生六大核心素养。自然科学在教学中通过有趣的现象激发学生好奇心,以实验操作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着重引导学生从现象入手探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和规律,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发展理性思维。

艺术素养。美术学科在日常教学中以生为本,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突出综合性与探究性,遵循美育原则,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设计性思维。音乐学科在教学中坚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鉴赏力,陶冶高尚的艺术情操,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同时,以现实为素材结合地域文化进行创作,在课堂中学习,在创作中表达,在汇演中升华。

礼仪素养。从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德育活动的价值引领,校园环境的潜移默化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

信技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信息责任等。信息技术课及相关社团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养的培养,尤其是让学生基于现实问题进行解决,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设计性思维。

猜你喜欢
办学德育学科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