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比赛嵌入式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2021-02-14 16:44郭高晶颜金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公共管理案例教学

郭高晶 颜金

摘  要:案例教学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的重要教学方法。在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比赛的背景下,本研究对当前我国高校公共管理案例教学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案例比赛嵌入式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具体阐述了这种模式的内涵和组织实施流程,最后从案例教学师资队伍、精品公共管理案例库、软件和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比赛;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7-0031-03

在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中,案例教学模式通过情景呈现和实践模拟,架起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桥梁,实现了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的转变,成为公共管理类专业的重要教学方法[1]。为了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公共管理实践,全国多个高校举办了面向本科生的公共管理类案例分析比赛。然而诸多高校的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比赛成绩不理想,直接反映了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本研究基于公共管理案例分析了比赛背景,对当前我国高校公共管理案例教学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案例比赛嵌入式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模式,以期为提高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水平建言献策。

一、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困境反思

(一)缺乏面向本科生的精品教学案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合适的案例分析素材是开展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基本条件,当前国内本科生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缺乏精品教学案例。一是针对性不足。虽然我国MPA教育中的公共管理教学案例颇为丰富,但针对本科生的经典教学案例较少,况且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知识层面和思维能力差异比较显著,在公共管理教学案例选择上不具有通用性。二是本土化不足。我国公共管理学起步较晚,“舶来品”的特点还比较明显,很多公共管理教学案例来自西方发达国家,国内外政治制度和行政文化差异显著,国外的教学案例不一定适合我国国情。大多数公共管理学理论也来自国外,直接嫁接到我国公共管理实践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

(二)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学生是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活动的主体,其积极性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对参与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的积极性不高,原因包括多方面,一是学生习惯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倾向于在老师的照本宣科下按部就班,案例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性和参与性要求比较高,诸多学生不适应此教学模式。二是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足,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要求较高的专业素养,甚至需要多学科知识,本科生专业训练不足,知识储备有限,面对案例分析中的公共管理问题束手束脚,无法形成有效的解决思路。三是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生侧重专业理论学习,缺乏公共管理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比较弱。

(三)部分教师案例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案例教学中教师是重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是部分老师案例教学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发挥其质效。一是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强,一般来说,各大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没有在政府部门或者其他公共部门工作经历,虽然他们的理论功底非常扎实,但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可能存在不足,这就导致他们在指导学生时感到力不从心或者底气不足,对案例分析浮于表面或者不够接地气。二是部分教师对案例教学组织实施不规范。有些教师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上课举例子来阐释理论,跟往常一样照本宣科读课件,一个人唱独角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老师以翻转课堂的名义实施案例教学,提前把案例素材发给学生,让学生课下阅读,上课完全由学生主导,自己则居次要位置。

(四)案例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案例教学是否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力,是否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案例素材是否适合案例教学,教学目标是否顺利实现,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完善的案例教学评价机制。然而,很多高校偏重案例教学的实施,轻视案例教学评价,其效果得不到及时反馈,使案例教学质量提升缓慢。部分案例教学评价主体单一,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参与缺位,忽略了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以定性评价为主,缺乏量化评价标准,主观随意性过大,进而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满意度。

(五)案例教学缺乏配套的软件和硬件支撑

案例教学软件支撑指的是激励教师和学生开展案例教学活动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硬件支撑指的是开展案例教学活动所需的物理空间、多媒体设施和资金等资源。虽然高校鼓励教师开展案例教学,但是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缺乏配套支持。在软件上,有些学校没有将其纳入教学和科研考核,也缺乏相应的奖励规定,高质量的案例教学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师教学科研压力大,学生学业繁重,如果在案例教学倾注太多时间和精力,将付出很大的机会成本。因此,很多人都是应付了事,教师和学生案例教学的动力不足,最终导致案例教学效果不佳。在硬件方面仍需加大投入,比如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案例教学实验室,也没有设置专项经费。

二、案例比赛嵌入式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组织实施

(一)案例比赛嵌入式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模式的内涵

案例比赛嵌入式的案例教学模式秉持“德育為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提高本科生自主性、探索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学目标,培养本科生公共管理的专业素养和公共服务的社会情怀为人才培养定位,通过全方位模拟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比赛,将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比赛的组织方式、案例文本要求和评价体系嵌入日常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之中,开展课前自主学习和探索,课间争辩和讨论,课后多元评价反馈的全过程教学改革。

(二)案例比赛嵌入式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

本研究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依据准备、实施、反馈三个阶段,论述案例比赛嵌入式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过程[2]。

1. 准备阶段

在案例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师生要提前2周以上时间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教师应告诉学生案例比赛嵌入式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组织流程,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与普通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案例教学模式的区别,让学生有心理准备;按照案例比赛的要求,让学生自觉分组,一组3—5人,确定一名组长,明确各组员的分工。为做好案例教学的选题设计,教师要对开展案例教学课进行调查和摸底,明确哪些理论知识重要、哪些不易掌握,在选题上做到有的放矢。案例选题确定之后,教师应给各个小组分配选题,告诉学生案例分析需要哪些理论知识储备,提前下功夫学习,动员学生编写案例文本和撰写分析报告;同时在各个选题上向学生展示在案例比赛上获奖的案例分析报告,鼓励学生模仿范本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告诫学生要遵守学术规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2.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正式上课时间,具体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小组PPT展示。各个小组通过PPT汇报案例分析报告,从案例描述、公共问题界定、理论分析工具选择、分析框架构建和对策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并对各个小组的分工情况进行介绍,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为宜。汇报结束之后,教师和学生对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质询,汇报者回应和答辩。第二步是师生评价。教师和学生对所展示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量化评价,可以参考案例分析比赛的评分细则进行,案例正文评价主要考查案例选题的典型性,数据资料的来源,案例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事件发展以及冲突描述,文本语言的生动性,条理的清晰度,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分析报告评价主要考查理论应用、分析水平和对策可行性等方面,PPT展示评价主要考察PPT制作的结构层次和美观大方,答辩展示评价主要考察答辩人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随机应变。最后,综合学生评价结果和教师评价结果,选择排名前4的小组进行终极辩论。第三步是优秀案例分析报告的终极辩论。两个答辩小组再次进行展示,互相质疑对方的分析报告,指出对方在案例文本撰写、理论应用和对策建议等方面的缺陷,双方进行辩论,教师和学生再次打分,最后评选出优胜者。

3. 总结阶段

案例教学实施阶段结束之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案例教学进行总结反馈,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升华。教师要重点询问学生参加案例比赛嵌入式案例教学的效果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的优缺点,是否通过该案例教学模式掌握了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方法、形成了批判性思维、提高了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该模式的组织实施有哪些意见建议。教师要对每次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突发事件处理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形成系统性的教学报告,供下次教学参考;要注意收集每次案例教学的案例素材,对合适的案例素材经过修改后编纂入库,打造面向本科生的公共管理案例数据库,供以后教学调用。案例教学的总结反馈也可为教改研究提供一手调查材料,形成教学科研良性循环。

三、案例比赛嵌入式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模式的配套措施

(一)加强案例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引导者和仲裁者,教师案例教学的组织能力和驾驭能力直接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成效[3]。教师应当转变观念,先做学生,再做先生,大力提高案例教学能力。为了弥补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高校可以加强与政府机关等公共部门的合作,考虑引入实践导师,实行“双师制”教学,鼓励教师到政府机关等公共部门進行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学校和学院在观念上要重视案例教学,营造案例教学氛围,邀请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专家学者和实务部门工作人员授课,组织教师参加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专业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要多带领本科生参加国内的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比赛,以赛代练,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要点,通过与其他高校同场竞技来查找自身的弱项,不断提高案例分析水平。

(二)打造面向本科生的公共管理案例库

案例库建设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4]。除了引进国外公共管理案例之外,高校还要立足于国内公共管理的改革实践,打造本土化公共管理案例库。日常教学是案例的重要来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案例编写工作,对于合适的案例素材经过修改后及时入库。教师个人力量有限,无法保证案例编写的数量和质量,比如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成立了专门的案例编写小组,大多数原创案例都由这个小组负责开发[5]。学校和学院可以考虑组建专门的案例开发团队,在人才和经费方面提供支撑。教师要积极关注公共管理实践领域重大热点事件,通过新闻报道、实地调研和课题研究等多种渠道采集案例素材;建立案例库案例更新机制,根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施效果,对案例进行动态调整,对于不合时宜的案例要及时删除,使案例能进能出,保证案例质量的持续的提高。

(三)加强案例教学的软件和硬件建设

在软件方面完善相关激励机制,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在案例教学投入时间较多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高校应提供额外的绩效补贴,提升案例教学在职称评定中的比重;积极支持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改革研究,鼓励以项目的形式提升案例教学质量。为了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对于在案例教学和案例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在学业奖学金评定时优先考虑。在硬件方面,高校应加大案例教学物理空间建设,可以建立专门的案例教学讨论室或者实验室。室内空间结构是马蹄形,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维护,在实验室里配置灵活移动的座椅,方便案例小组讨论,配置清晰的投影仪和案例视频剪辑编辑设备,以有效提高案例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学敏,侯佛钢. 从理论到实践有多远?——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的知识转化机制探讨[J]. 现代大学教育,2020(01):103-109+112.

[2] 韩兆柱,翟文康. 辩论式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燕山大学为例[J]. 教学研究,2015,38(06):47-51+77.

[3] 杨璐璐,张立君.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研究[J]. 教师教育论坛,2018,31(09):76-82.

[4] 史传林.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模式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09(20):101-103.

[5] 史美兰. 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02):84-86.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
春节联欢晚会的思想导向性增强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