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乡土资源,助力小学写作教学

2021-02-21 00:57严洁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1年9期
关键词:乡土深度家乡

严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如何多元化解读乡土资源,有效助力小学写作教学,成为培养小学生写作核心素养的主要目标,也成为培养学生拥有更好的写作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论述了如何让乡土资源与小学写作教学有机融合,助力小学写作教学。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优秀历史和灿烂文化,乡土资源丰富多样,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资源宝库。乡土资源的现代化含义是指学生家乡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包括学生家乡的乡土风俗、传统文化、名胜古迹和生产生活经验等。当代教育提倡教育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而这种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乡土资源的教育意义。乡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深度解读乡土资源,考验教师对其中教育元素的开发能力,只有有效开发乡土资源,才能将其合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以学生的生活情景为基——助力培养学生的乡土意识

在小学写作教学中运用乡土资源,让学生深度解读乡土资源,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乡土意识。小学生的写作思维尚处在不成熟阶段,不仅写作能力有待提高,写作意识也需要加强。教师要从学生的写作习惯抓起,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乡土资源的本质和基本内容,初步形成乡土意识。

例如,以“家乡的春景”为主题的写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家乡春天的美景,发现家乡春天的内在美和外在美。这种方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如,有的学生这样描写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春天,首先被春姑娘唤醒的是门前的一排排柳树,又细又长的柳枝轻轻地爱抚着水面,仿佛在为迎接春的到来画着淡淡的妆容。树梢上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似乎在为春姑娘唱着动听的赞歌。泉水叮叮咚咚从山涧流下,小草也悄悄从地下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着全新的世界。一片片绿草之间夹杂着各色的鲜花,就像一张张色彩纷呈的地毯,把家乡装扮得更美了……”相比描写异地风貌,书写自己的家乡更能获得学生的青睐,也能让学生在写作中充分利用家乡的乡土资源。

二、深度挖掘乡土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

我国乡土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受学生年龄和思维水平的限制,在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一定困难。如果没有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很难独立有效挖掘和运用家乡的乡土资源,更不用说将其运用到习作中。如果想让乡土资源有效地融入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教學形式,积极培养学生的传承传统文化意识,引导学生深度挖掘乡土资源并运用到习作中。

例如,让学生描写家乡的风土人情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名人故居等,探访家乡的文化艺术圣地等;也可以让学生向老一辈探寻和搜集当地的文化资源。写作是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好的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多学多问,并主动把收集到的资源和同学分享交流,互通有无,然后再写作。在这样的写作背景下,学生一定能抒发出真实情感,也就有效地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三、进行实践性乡土资源的挖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写作教学中运用乡土资源,要保证灵活地应用,而不是死板的文字罗列。这就要求教师要开展教学实践,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乡土资源就是学生写作素材上的就地取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并且熟悉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乡土资源的世界,学会用创新的眼光审视身边的人、事、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让学生写当地文化古迹方面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讲一讲与文化古迹对应的历史典故,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先人留下的文化瑰宝,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如,万里长城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是为了抵御塞北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袭而修建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规模浩大的军事防御工事。万里长城中的“万里”并不是夸大,长城从东到西绵延上万里,是古代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见证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被认为是象征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乡土资源教学,能让小学写作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多元化,完成写作知识体系的构建。深度解读乡土资源能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家乡独特魅力的同时,调动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生的成长与所处环境关系密切,乡土资源中的文化渗透是对学生情感上的感染,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开发乡土资源的价值,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乡土资源的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和科学严谨的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乡土深度家乡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江澜新潮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乡土分外妖娆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深度挖掘
最后的炊烟